资源简介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7 看云识天气》(教案)一、课程标准根据《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看云识天气》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了解云的形成与变化,掌握基本的天气预测知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二、教材分析《看云识天气》是长春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内容以云的变化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云的形状、颜色等特征,让学生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本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环保意识。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自然现象充满兴趣。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基础科学知识,但对于云与天气的关系可能了解不多。因此,本课将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四、核心素养目标科学素养: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原理,掌握基本的天气预测知识。实践素养: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环保素养: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原理,掌握常见的云的类型及其与天气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云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六、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云的形状、颜色等特征,了解云的类型及其与天气的关系。难点:掌握云的形成和变化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云的图片、视频资料、天气预报节目片段、云的类型卡片等。学生准备:观察记录本、铅笔、彩色笔等绘画工具。八、教学过程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入主题老师拿着手中的天气预报截图,兴奋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对,是天气预报!你们知道天气预报员是如何预测天气的吗?”学生们好奇地回答:“是通过看云吗?”老师点头微笑:“没错!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天气预报员,学习如何通过看云来识别天气!”老师接着说:“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而看云识天气则是一种简单实用的预测天气方法。那么,云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天气?我们又该如何识别它们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如何看云识天气。(二)新课探究户外观察,发现云的奥秘老师(带领学生到户外):“大家抬头看看天空,那些白色的、灰色的、层层叠叠的,都是什么?”学生(兴奋地):“是云!”老师:“那么,你们注意到云的形状和颜色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开始认真观察,并互相讨论)老师(走到一个学生身边):“你看到的云像什么?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吗?”学生(兴奋地):“我看到了一朵像棉花糖一样的云!”老师(笑着):“哇,你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你知道这种云可能预示着什么天气吗?”(学生开始猜测,老师适时引导)认识云的家族,解密天气密码老师(出示云的卡片):“同学们,这些都是云的家族成员。每一种云都有它独特的形状和颜色,也预示着不同的天气。你们能猜出它们都是什么云吗?”(学生积极猜测,老师逐一揭晓答案)老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云与天气连连看’的游戏。我描述一种云的特点,你们来猜它是哪种云,并说出它可能预示的天气。”(学生积极参与游戏,课堂气氛活跃)揭秘云的形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老师(播放云的形成视频):“同学们,你们知道云是怎么形成的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神奇的过程吧!”(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不时发出惊叹声)老师:“现在,谁能来给我们解释一下云是怎么形成的?”(学生尝试解释,老师补充和完善)天气预测实践,我是小小预报员老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云的类型和形成原理。那么,你们能尝试预测一下今天的天气吗?”(学生观察天空,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预测)老师:“很好!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预测最准确。不过,记得哦,预测天气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需要多观察、多实践。”(三)拓展延伸小小天气播报员老师:“现在,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了!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来播报你们预测的当天天气。注意,要结合你们在户外观察云彩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预测。”(学生分组进行播报,老师逐组点评天气预测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度,并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环保小卫士老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户外观察和课堂学习,我们更加了解了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如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老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并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自己做起,为环保出一份力。)以上文字扩写主要围绕“小小天气播报员”和“环保小卫士”两个环节展开,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天气预测能力。(四)课后作业学生们在家中继续被鼓励观察天空中的云,并记录下云的形状、颜色等特征以及当天的天气状况。此外,他们还会尝试根据所学知识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天气进行对比和分析。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们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看云识天气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五)反馈与评价在教学结束后,老师会对本节课的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天气预测实践以及课堂参与度等方面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情况。如果学生们表现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乐于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那么教学效果就达到了预期。在评价之后,教师需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师需要思考哪些教学环节做得好,可以继续保持和发扬,哪些环节需要改进和完善。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案。九、课堂总结老师总结道:“今天,我们通过看云来识别天气,不仅了解了云的家族成员和形成原理,还尝试进行了天气预测实践。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继续发现生活中的奥秘!” 老师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更加深刻,也激发了他们探索更多自然奥秘的热情。十、课后反思与行动课后,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也要思考如何将看云识天气这一知识应用于其他自然现象的教学中,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情况,鼓励他们关注自然环境,热爱大自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