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教案《安全上学、放学》 教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教案《安全上学、放学》 教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

资源简介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安全上学、放学》(教案)
一、课程标准
根据《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思想,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安全上学、放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安全上学、放学》是蒙沪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本节课通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知识,掌握安全过马路、避让车辆等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通习惯和安全意识。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因此,本节课将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核心素养目标
安全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识别和避免危险。
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学会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
团队协作: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安全知识,掌握安全过马路、避让车辆等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交通安全知识,掌握安全过马路、避让车辆等基本技能。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运用所学的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七、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交通标志牌、红绿灯模型、模拟道路等。
场地准备:布置模拟道路场景,设置交通标志牌和红绿灯。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交通安全知识,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启动话题
老师手持一个神秘的盒子,神秘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盒子,里面藏着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小物件。你们猜猜看,这里面是什么呢?”
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好奇地开始猜测,有的说是玩具,有的说是文具。看到学生们这么兴奋,老师轻轻地打开盒子,展示出一个个交通标志牌,学生们立刻发出惊叹声。
老师接着说:“哇!原来是我们熟悉的交通标志牌!这些标志牌在我们上学、放学的路上可是非常重要的‘向导’哦。你们知道它们代表什么吗?”
学生们争相回答,有的说这是禁止停车的标志,有的说这是红灯停、绿灯行的标志。老师听到这些回答后,点头微笑,然后开始引导学生们进入今天的课题——学习交通标志牌及其含义。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被充分激发出来,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交通标志牌的知识。
(二)新课探究
认识交通标志,互动问答
老师拿起一个“禁止行人通行”的标志牌,展示给学生看:“这个标志牌大家认识吗?它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A回答:“这个标志牌告诉我们不能走过去!”
老师点头赞许:“非常棒!这就是‘禁止行人通行’的标志。那如果我们看到这个标志,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B回答:“我们应该绕路走,或者找到其他可以过的地方。”
(老师继续展示其他交通标志,如“禁止驶入”、“禁止鸣笛”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引导学生了解交通标志的含义和作用。)
模拟道路场景,实践体验
老师指着教室里的模拟道路模型和红绿灯说:“看,这是我们的模拟道路,上面还有红绿灯呢!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来模拟过马路。”
学生纷纷举手,老师选择了几位同学上台。他们按照老师的指示,模拟过马路,其他同学作为观众,给予提示和鼓励。通过模拟过马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
角色扮演,情境模拟
老师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我是小小交警’的游戏。我会选出几位同学来扮演交警,其他同学则是行人和司机。”
学生们兴奋地参与游戏,分别扮演交警、行人和司机。在游戏中,学生们需要按照交通规则进行操作,如指挥交通、过马路等。通过游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交通规则。
老师给予指导和评价,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遵守交通规则。
小组讨论,分享经验
游戏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刚才我们模拟了过马路和指挥交通的情境,大家有什么感受和经验想分享吗?”
学生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有的学生表示过马路时要遵守红绿灯,不能乱闯;有的学生则认为司机开车时也要注意观察行人,礼让行人。老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强调安全上学、放学的重要性。同时,老师也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拓展延伸
制作安全宣传海报
老师:“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实践和创新的地方!今天,我们要把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制作成一张宣传海报,让更多的人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分组进行设计,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组学生都能按照正确的交通安全知识进行海报制作。)
(学生完成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展示各自的作品,并互相评价和学习。老师对学生的海报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家庭作业分享
老师:“好的,现在我们来看看今天的家庭作业。回家后,请大家和家长一起制定一份家庭安全出行计划。下节课,我们要来分享这些计划,看看谁的计划最实用、最全面。希望大家认真完成这项作业,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下节课开始时,学生逐一分享自己的家庭安全出行计划,并详细说明计划的执行情况,同时提醒身边的人遵守交通规则。老师对学生的计划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拓展延伸主要围绕制作安全宣传海报、家庭作业分享以及交通安全规则的执行情况展开。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规则的执行力。同时,也鼓励学生向身边的人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九、课堂总结
本节课已经结束,但是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却不应该停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交通标志、交通规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小组讨论和制作安全宣传海报等活动,进一步掌握了安全过马路、避让车辆等基本技能。在此,我希望所有的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交通安全问题,增强安全意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十、课后评价与反思
教学效果评价:在课后,我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这表明学生们对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有很高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学生们在课后也能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这表明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所学的安全知识。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模拟过马路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纠正。
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强安全意识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模拟过马路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纠正,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安全过马路等基本技能。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和完善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