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习题课件(6份打包下载)初中化学 人教版(2024) 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习题课件(6份打包下载)初中化学 人教版(2024) 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课时1 燃烧和灭火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燃烧的条件
1.教材P158素材改编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
B
A.大理石 B.木炭 C.水 D.泥沙
【解析】通常情况下,木炭属于可燃物,大理石、水、泥沙不属于可燃物。
2.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A.都发光 B.都放热 C.都是化合反应 D.都是化学反应
【解析】燃烧不一定都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
质,不属于化合反应。
3.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 )
D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烟头提供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引起大火。
4.教材P159图7-3改编[2023成都中考]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
磷的着火点分别是和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
【解析】分别对题目中①②③④处物质、燃烧条件及燃烧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如下:
① ② ③ ④
是否为可燃物 √ √ √ √
是否与氧气接触 √ √ √
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 √ √ √
是否燃烧 √ √
(注:表中“√”表示是,“ ”表示否)
处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处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处对比
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处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
磷会逸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控制变量
对于多个因素(变量)的科学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
个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次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而控
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
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
5.创新实验·装置创新[2022重庆中考A卷改编]用
如图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白磷的着
火点为)。向装置中通入 后,____

与氧气接触
【解析】白磷的着火点是 ,乙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能燃烧,甲中白磷温度低于着火点,不燃烧。
(填“甲”或“乙”)烧杯中的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乙烧杯中通入 前、后的现象,得出燃烧
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知识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6.新课标·劳动教育[2023广西中考]学生承担家务是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
下列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来灭火的是
( )
A
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 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
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 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
【解析】 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利用的原理是水汽化吸热,
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
利用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利用的原
理是隔绝氧气。 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
燃物。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分析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分析燃烧发生时,要同时
指明三个条件。要使燃烧更加旺盛,就需要使三个条件中的某些条件更加
充分,如火上浇油会使燃烧更旺,是增加了可燃物。燃烧不发生,则分析
缺少三个条件中的哪一个。分析灭火依据的原理,也要分析燃烧的三个条
件,看哪个条件没有满足。
7.教材P167 T5改编[2022云南中考]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
D
A.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B.住宅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汽油着火——用水浇灭
【解析】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这是利用清除可燃物
的原理灭火。 住宅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这是利用降低温度到
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灭火。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
灭火器灭火,这是利用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原理
灭火。 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且不溶于水,汽油着火时用水浇,会
导致汽油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造成火势蔓延。
8.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
【解析】室内着火,若打开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动,为燃烧提供更多
的氧气,使燃烧更加剧烈。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课时1 燃烧和灭火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2024重庆南川区期末]能与空气中的多种物质反应,产物有 、
C、 。镁着火后,下列能用于灭火的是( )
C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沙子 D.液氧
【解析】能与空气中的多种物质反应,产物有、C、 ,可知
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物质反应,故二氧化碳、氮气、
液氧不能用于扑灭镁燃烧引起的火灾。
2.[2023长沙中考]认识燃烧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做好消防安全。下列有关说
法正确的是( )
D
A.铁丝只需与空气接触就会燃烧
B.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D.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
【解析】 铁丝只与空气接触不能燃烧,铁丝温度需达到其着火点,
且在氧气中才能燃烧。 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
火点以下,不是降低其着火点。 电线老化短路起火,不能用水浇,
以防发生触电。 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这是采用隔绝氧气
的方法灭火。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灭火时只能降低温度,不
能降低着火点。
3.创新实验·装置创新[2023北京中考]用下图装
置进行实验。通入 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
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 接触
B.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 接触
【解析】乙中通入前,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 接
触,白磷不燃烧;通入后,乙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 接触,
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通入 后,甲
中白磷与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与 接
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
着火点。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后,甲中的红磷与
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而乙中白磷与 接触,且
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
点。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 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
中的红磷也不燃烧,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 接触。
4.新考法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绢”的原理,加热用
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浸湿的滤纸(滤纸的着火点为
),并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滤纸中
心的温度,绘制如图所示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C
A.曲线①在约 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滤纸燃烧
B.曲线②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
C.曲线③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酒精没有与氧气接触
D.“烧不坏的手绢”的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手绢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解析】滤纸的着火点为,曲线①在约 时温度突然升高,
是因为温度达到了滤纸的着火点,滤纸燃烧。 滤纸的着火点为
,曲线②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
曲线③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酒精溶液的浓度过低,水含量太多,
而不是酒精没有与氧气接触。 “烧不坏的手绢”的原理是液体汽化吸
热使手绢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5.如图为小明自制的简易灭火器,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置倒置,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该自制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瓶内产生大量的气泡,气体和液体喷射出来
隔绝氧气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素养提升
6.[2023山西中考]同学们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在实
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以探究灭火的原理。
(1)实验方法: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
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
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2)实验原理: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Ⅱ中蜡烛正常燃烧,Ⅰ和Ⅲ中蜡烛熄灭,Ⅲ中的现象还有
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由该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
产生大量气泡
隔绝氧气
【解析】灭火原理有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降低温度到
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和隔绝氧气。盐酸和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
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不燃烧,因此可以隔绝氧气使蜡烛熄灭。
(5)实验结束后,接下来必须要做的是________________,完善实验报
告,离开实验室。
清洗并整理仪器
【解析】实验结束后,一定要清洗并整理仪器,将实验试剂和用品收拾整齐。
(6)问题与交流:Ⅲ中的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盐酸洒出(或Ⅲ中蜡烛没熄灭,合理即可)
【解析】在倾倒盐酸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造成液体洒落,或是产生的二
氧化碳气体量少导致蜡烛未熄灭,实验失败等后果。
谢谢!同学们再见!(共17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课时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1.教材P164图7-10改编[2023怀化中考]因森林覆盖面积广,怀化市被誉为
“会呼吸的城市”。林区内禁止吸烟,下列图标中属于“禁止吸烟”标志的是
( )
D
A. B. C. D.
【解析】A选项是当心易燃物标志。B选项是禁止带火种标志。C选项是禁
止燃放鞭炮标志。D选项是禁止吸烟标志。
2.乘坐高铁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下列不属于易燃易爆物品的是( )
C
A.烟花爆竹 B.汽油 C.汽水 D.酒精
3.教材P164素材改编[2023苏州高新二中月考]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
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B
A.氢气 B.石灰石粉末 C.镁粉 D.一氧化碳
【解析】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
都是可燃性气体,镁粉是可燃性固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体积分数,
遇明火都可能发生爆炸。石灰石粉末不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遇明火不可
能发生爆炸。
初中常见的可燃性气体有、、 等,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与加
热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4.[2023宜昌中考]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C
A.室内着火,打开门窗 B.燃气泄漏,开灯检查
C.火灾逃生,匍匐前进 D.加油站内,接打电话
【解析】 室内着火不能打开门窗,否则会加速空气流动,使燃烧
更旺。 燃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否则开灯时会产生电火花引发爆
炸。 火灾现场,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
匍匐前进。 加油站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
可能会引发爆炸。
5.易错题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才可能发生爆炸
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混合,在有限空间内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
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会发生爆炸
【解析】如汽车轮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可燃性粉尘与空
气混合点燃也可能会发生爆炸。 可燃性气体、粉尘和空气混合,
需要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且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燃才会发生爆炸。
6.教材P179 T2改编[2022百色中考]如图为粉尘爆
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D
A.鼓入空气仅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B.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C.燃烧引起的爆炸与空间大小无关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解析】 鼓入空气的目的是吹散面粉,增大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
积。 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不会改变,燃着的蜡烛能升高
面粉的温度,不能升高面粉的着火点。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剧地
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燃烧引起的爆炸与空间大小有关。 弥散在空气中的面粉颗粒能燃烧,
在有限的空间中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知识点2 燃料的充分燃烧
7.新课标·传统文化[2023恩施州中考]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
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
D
A.燃烧需要可燃物
B.温度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就可燃烧
C.燃烧需要有氧气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解析】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有关。“火要虚”
指燃烧时,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知识点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8.[2024南京外国语学校月考]下列反应中吸收热量的是( )
C
A.镁与氧气的反应 B.酒精燃烧
C.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氧化钙与水的反应
【解析】镁与氧气的反应、酒精燃烧和氧化钙与水的反应过程中都放出热
量;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需要吸收热量。
9.教材P167 T1改编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A.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B.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解析】人类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有些是通过物理
变化获得的,如风能、水能等。
10.乙醇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
(1)乙醇燃烧实际上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能。
(2)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同学们再见!(共27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实验 燃烧条件的探究
1.[2024广东期末]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根据如图所
示的实验,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A.红砖粉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火柴头过一会儿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该实验通过红砖粉与火柴头的比较可以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D.火柴头能燃烧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解析】 红砖粉不具有可燃性,红砖粉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
燃物。 火柴头一开始没有燃烧,过一会儿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温度达到着火点。 红砖粉和火柴头均与氧气接触,无法通过红砖
粉与火柴头的比较来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火柴头能燃烧是利用了
铜的导热性,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同时与氧气接触。
2.某校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燃烧的条件”这一主题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请你参与:
【实验一】 取大小和形状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块和小煤块,分别放在酒精
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此
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木块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二】 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
一是需要有氧气。
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氧气
取两支相同的蜡烛,点燃,将其中一支蜡烛用大烧杯罩住
置于空气中的蜡烛没有明显变化,用大烧杯罩住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反思与应用】 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找到灭火的方法。下列情况,所
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___(填字母)。
B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电器因短路起火,立即用水扑灭
C.不小心打翻酒精灯引起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
3.新课标·传统文化[2024龙岩莲东中学期中]《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
的东风打得大败而逃。用燃烧条件的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的士兵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将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_____________,使火势更旺。
提供热量,使木船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移走了可燃物
充足的氧气
4.[2023河南中考]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本题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落实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思维。
(1)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什么
条件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薄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都与氧气接触,温度相同,因白磷的着火
点低,红磷的着火点高而导致现象不同。
(2)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写出一种能使其燃烧的方法。
向热水中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合理即可)
【解析】热水中白磷因未接触氧气不燃烧,若要使其燃烧应向热水中白磷
通入氧气或空气。
5.[2023娄底中考]控制单一变量是化学实验探究
的重要思想,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
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迅速升温至 时,仅①
处白磷燃烧,②③处无明显现象。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 。
(1)通过①②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要有空
气参与,图中画线处应该填______。
白磷
【解析】通过①②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要有
空气参与,变量是空气,其他条件应相同,故图中画线处应为白磷。
(2)通过①③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 ,电炉提供的温
度是 ,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
为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2023苏州工业园区一模]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D
A.酒精灯的灯芯通常用棉线制作,原理是棉线的着火点高于酒精的着火点
B.将酒精灯灯芯拨松可使火焰变旺,原理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酒精灯火焰上压一块白瓷板,白瓷板变黑,原理是酒精发生不完全燃烧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火焰,原理是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隔离火源
【解析】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火焰,原理是隔绝氧气。
2.新课标·传统文化下列对成语中蕴含的化学原理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C
A.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
B.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使可燃物燃烧更旺
C.水火不容: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灭火
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解析】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属于清除可燃物灭火。 火
上浇油是增加可燃物,使可燃物燃烧更旺。 水火不容是因为水能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灭火,着火点不能
降低。 钻木取火是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3.创新实验·装置创新[2023安徽中考]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探
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B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
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
C.通入 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
比红磷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解析】受热分解生成、和 ,实验室可通
过加热制取。题图中白磷在的热水中,通入 前,
白磷不燃烧,通入 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并不是只
需要。白磷和红磷都在的热水中,通入 后,红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由于白磷的着火点较低
,为防止白磷自燃,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4.新情境[2024福州一中期中]火折子被称为古代打火机
(如图)。火折子的主要材料为经过处理的土纸加棉花等,
晒干卷成长杆状,点燃后将明火吹灭,但内部仍有红色亮点,
装入竹筒内,需要时取出一吹就能复燃。下列关于火折子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竹筒必须是完全密闭的
B.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
C.土纸、棉花等都是可燃物
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解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
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火折子的主要材料为经过处
理的土纸、棉花等,晒干卷成长杆状,点燃后将明火吹灭,但内部仍有红
色亮点,装入竹筒内,为保证火折子不完全熄灭,竹筒不是完全密闭的。
点燃后将明火吹灭,但内部仍有红色亮点,装入竹筒内,需要时
取出一吹就能复燃,则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 土纸、棉
花等都具有可燃性,都是可燃物。 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
了充足的氧气。
5.新考法[2023无锡中考]某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
Ⅰ.试管中白磷燃烧;
Ⅱ.水中白磷未燃烧;
Ⅲ.试管中红磷未燃烧;
Ⅳ.气球 先变大后变小。
①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解析】试管中的白磷与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试管中的白磷燃
烧;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空气接触,不燃烧;由现象Ⅰ、
Ⅱ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由现象Ⅰ、Ⅲ可推知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试管中白磷与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试管中
红磷与空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由现象Ⅰ、Ⅲ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③从现象Ⅳ分析:气球 先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解析】从现象Ⅳ可知,气球先变大后变小,气球 先变大的原因是白磷
燃烧放出热量,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但白磷燃烧的过程会消耗试管内
的氧气,所以燃烧结束,温度冷却至室温气球 又变小。
(2)利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
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 。你对燃
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当氧气浓度较低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
【解析】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 ,
说明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当氧气浓度较低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也不能燃烧。
谢谢!同学们再见!(共24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化石能源的利用
1.[2023吉林中考]下列物质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B
A.氢气 B.石油 C.乙醇 D.一氧化碳
【解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西气东输”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点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
最重要的一种气体化石燃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C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 D.二氧化碳
【解析】“西气东输”工程中,输送的气体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
3.新课标·传统文化《天工开物》中有对煤炭开采的记载:“凡煤炭普天皆
生,以供煅炼金石之用”。下列关于煤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煤、石油、酒精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煤经过物理变化加工可得到焦炉煤气
C.煤是一种纯净物,与石墨、金刚石一样,同属于碳的单质
D.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解析】酒精是可再生能源。 煤气是煤经过化学变化加工
得到的。 煤是一种混合物。
4.教材P171实验7-2改编甲烷燃烧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点燃甲烷前,要先检验其纯度
B.甲烷燃烧时,火焰呈蓝色
C.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无现象
D.通过甲烷燃烧的现象及对产物的检验,证明甲烷的组成中
含有碳、氢元素
【解析】 甲烷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甲烷前,要先检验其纯度,防
止发生爆炸。甲烷燃烧时,火焰呈蓝色。、 甲烷燃烧时,
将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迅速把烧杯
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
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甲烷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5.可燃冰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A.属于混合物
B.若开采不当,将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
C.燃烧时放出热量
D.与冰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
【解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其与冰的组成元素不同。
知识点2 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6.[2023云南中考]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A.石油 B.潮汐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解析】石油属于化石能源,不属于新能源。
7.[2023扬州中考]关于某可再生能源的描述如下:该能源储量巨大,但阴
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如图为该能源在生活中的运用。该能源是
( )
B
A.地热能 B.太阳能 C.水能 D.化石燃料
【解析】由该能源在阴雨天会受到影响,说明该能源受光照影响,可知该
能源是太阳能。
8.[2023长沙中考改编]液氢已应用于航天等领域。目前在生活、生产中大
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困难,原因是( )
B
A.氢气本身无毒
B.氢气制取成本高,储存和运输不方便
C.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D.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
A.在汽油中添加乙醇,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B.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可减少煤的浪费
C.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D.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大量使用不会影响温室效应
【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泄漏或甲烷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都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10.教材P175图7-26改编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制备氢气。
(1)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氢气。
向下排空气(或排水)
【解析】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溶于水
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
(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下同)。目前氢能源的大量使用仍存在一定困难,你认
为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环境无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寻找新型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制氢气(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氢气作为新能源,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燃烧产物无污染、热值高
等优点,但由于制取成本高,贮存、运输困难,目前尚未推广使用,因此,
应在制取方法、贮存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
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新课标·传统文化[2023烟台中考]《汉书》中记载“高奴,有洧水,可燃”,
《梦溪笔谈》中记载“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为墨,黑光如漆”。“洧水”即
石油。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B
A.具有可燃性 B.是不可再生资源,属于纯净物
C.其成分中主要含有C、 元素 D.其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可用于制墨
【解析】“洧水”即石油,石油具有可燃性。 石油属于化石
能源,为不可再生资源,石油是由汽油、柴油等混合而成的,属于混合
物。石油中主要含有C、元素。 石油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中
含有炭黑,炭黑可用于制墨。
2.新情境[2023广州中考]液氢、煤油(主要含C、 元素)、液氧可用作神
舟飞船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A.火箭发射时仅靠空气不足以使燃料充分燃烧
B.液氢和煤油完全燃烧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液氢是高能燃料且燃烧后的产物无污染
D.飞船进入轨道后主要利用太阳能维持工作
【解析】液氢完全燃烧生成水,是化合反应。煤油主要含碳、氢元素,其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
3.新趋势·科普阅读题[2023长沙中考]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煤被誉为“工业的粮食”“黑色金子”。煤最大的用途是作燃料,用于发
电。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硫的氧化物,可以生产出优质硫酸。煤灰和煤渣可
以用来制造水泥等建筑材料,在煤灰里甚至还可以提取出半导体材料——
锗和镓。“煤氏三兄弟”是指无烟煤、烟煤、褐煤,它们的含碳量依次降低。
无烟煤是一种很好的燃料,烧起来火力很强,发热量很高,烟尘很少,燃
烧后灰渣也不多。
(1)根据“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硫的氧化物”,说明煤中除碳元素外,还含
有___________元素。
(2)“无烟煤、烟煤、褐煤”中含碳量最低的是______。
(3)无烟煤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硫(或)
褐煤
烧起来火力很强,发热量很高,烟尘很少,燃烧后灰渣也不多(任写一点)
4.[2023天津中考]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的是___(填字母)。
B
A.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大力发展以煤为燃料的发电厂以缓解电能紧缺
【解析】A项,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
二氧化碳等的排放,符合绿色、低碳生产方式。B项,大力发展以煤为燃料
的发电厂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不符合绿色、低碳生产方式。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
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载人航天器中,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
成甲烷和水,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氧气供给航天员呼吸。写出在一定
条件下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养提升
5.新考向·图表信息[2023本溪中考]《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
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变。如图是不同年份中世界能源
占比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化石能源占比日益减少的是
____________。
煤炭、石油
(2)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4)减少 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
(填字母)。
太阳能(合理即可)
AB
A.随手关灯 B.节约用纸 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谢谢!同学们再见!(共29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单元复习专练
过归纳 单元知识脑图回顾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单元复习专练
考点1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3、4、5、6
考点2 燃烧条件的探究、11 考点3 化石燃料与新能源 、9、10
1.[2023泰州中考]《辍耕录》中记载,杭人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
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 )
D
A.降低了松木的着火点 B.升高了松木的着火点
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松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
关。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增大松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2023荆州中考]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应对火灾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
C.扑灭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解析】 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动,使燃烧
更旺。 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
吸入。 电器失火时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易发生触电,故不可用水基
型灭火器扑灭电器失火。 森林失火时,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
燃烧区隔离,通过隔绝可燃物灭火。
3.新情境[2023云南中考]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
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
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解析】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清除了可燃物。
4.[2023苏州中考]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
是( )
B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向燃着的酒精炉中直接添加酒精
C.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严禁烟火
D.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解析】 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通过隔绝氧气灭火。
酒精具有可燃性,向燃着的酒精炉中直接添加酒精,容易引发火
灾。 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遇到明火,容易
发生爆炸。 煤气具有可燃性,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5.新趋势·跨学科[2023湘潭中考]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的方法引燃易
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木燧”中的“木”是可燃物
B.钻木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C.钻木生热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空气提供了助燃物
【解析】“木燧”中的“木”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 钻木头时,
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钻木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着火点
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钻木生热,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
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空气提供了助燃物。
6.新情境[2023福建中考]消防用的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
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
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A.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
B.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
【解析】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
改变。喷水灭火的原理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7.[2023黄冈中考]教材中的两个实验如图所示。下
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D
A.图1集气瓶中的水和图2烧杯中的水的作用相同
B.其他条件不变时,图1和图2中的红磷都可以用
木炭替代
C.图1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最终测量结果
偏大
D.图2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实验现
象的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解析】 图1集气瓶中的水既可以吸收五氧化二磷固体,也可以吸
收热量,图2烧杯中的水既可以提供热量,也可以隔绝氧气,故二者的作
用不相同。 图1中的红磷若替换成木炭,则会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
化碳气体,使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图2中的红磷若更换为木炭,仍
然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 图1实验中若装置气密性不好,则反应结
束后,空气会进入集气瓶,使得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量偏少,造成测得的
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对比图2中两处白磷,唯一变量为是否与氧
气接触,通过实验现象对比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8.[2023烟台中考节选]今年我国已有多款家用型“氢能自行车”投放市场,
“氢能进万家”战略进一步落实。氢能自行车配套有“微型太阳能制充氢一
体机”、氢燃料电池、储氢燃料棒。
(1)在氢燃料电池中,氢气与外界进来的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化合生成
水,同时为自行车提供电力,这一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_______________
____。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解析】氢燃料电池为自行车提供电力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微型太阳能制充氢一体机”可以连接太阳能电池板或家用电源,能
将一杯水电解出 氢气,并将氢气充入储氢燃料棒中。该制氢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在与直流电源的____极相连的
电极上产生。

【解析】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连接电源
的负极产生。
(3)氢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条)。
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合理即可)
【解析】氢气的热值高,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9.[2023哈尔滨中考改编]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可以使人类生活变
得更加美好。请结合如图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石油炼制主要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
不同,分离出的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由此可判断出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
元素。
沸点
碳、氢(或C、)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天然气替代煤作燃料可减少___________
___________、二氧化氮等排放,以减少酸雨的产生。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
黄色或橙色,将灶具的进风口______(填“调大”或“调小”)即可使燃料充
分燃烧。
二氧化硫(或)
调大
10.新情境[2023威海中考]舌尖上的化学——烧烤,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1)制作烤肉的过程中涉及如下变化:
①稻壳、玉米芯、木屑等加工成机制木炭(如图) ②铁丝
加工成尖头铁签 ③将肉切成肉块 ④机制木炭燃烧 ⑤生肉
烤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④⑤
【解析】①将稻壳、玉米芯、木屑中的有机化合物脱氢、脱氧得到机制木
炭,物质种类发生改变,属于化学变化。④机制木炭燃烧、⑤生肉烤熟过
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烤制时,用固体酒精引燃机制木炭,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两个反
应中能量转化形式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选上述两个反应中
的一例,描述该反应的微观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在点燃的条件下,酒精分子和氧分
子被破坏,碳、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或在点燃
的条件下,氧分子被破坏,碳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二氧化碳分子)
【解析】燃烧均发光、发热,故题给反应中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
热能和光能。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
分子,结合酒精燃烧、木炭燃烧中的具体物质分析即可。
(3)机制木炭制成中空结构更有利于烧烤,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烧烤结束后,需要熄灭炭火,请写出一种方法:
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增大木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浇水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与前一空对应,合理即可)
【解析】机制木炭制成中空结构,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
烧更充分。熄灭炭火可用水浇灭,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
以下;也可用土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11.创新实验·装置创新[2023自贡中考]某兴趣
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有
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
不燃烧(如图Ⅰ);②将图Ⅰ装置放到热水中形
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试管内气体压强______(填“增大”“不变”或
“减小”)。
增大
【解析】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气体压强增大。
(2)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②将
题图Ⅰ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对比实验
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解析】题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
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谢谢!同学们再见!(共15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跨学科实践活动6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

1.某校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对家用燃料的合理使用与变迁
及对未来燃料的展望展开了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家用燃料的合理使用
【查阅资料】
(1)酒精、天然气、汽油、柴油等燃料中都含有碳。酒精和天然气燃烧
不产生黑烟,汽油、柴油燃烧会产生黑烟。这是由于汽油、柴油的含碳量
较高,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这些燃料不完全燃烧可能会造成的环
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污染(合理即可)
【解析】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
【小组交流】
(2)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或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任举一
例加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解析】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或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例如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任务二: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
【调查研究】同学们通过走访与调查了解到当地燃料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以
下几个阶段:
(3)柴草中纤维素的化学式为 ,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为_________,纤维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解析】柴草中纤维素的化学式为 ,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
量比为 ;纤维素是由碳、氢、氧三
种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纤维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
是二氧化碳和水。
(4)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居民家中主要采用
蜂窝煤作燃料(如图1所示)。
①将煤制成蜂窝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解析】将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②在引燃蜂窝煤炉时,先在炉膛中自下而上依次加入废报纸、小木块和蜂
窝煤(如图2所示),然后将进风口打开,点燃废报纸。打开进风口的目
的是________________,先点燃废报纸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提供充足的氧气
废报纸的着火点较低,易被点燃
【解析】在引燃蜂窝煤炉时,先在炉膛中自下而上依次加入废报纸、小木
块和蜂窝煤,然后将进风口打开,点燃废报纸,打开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
充足的氧气;先点燃废报纸是因为废报纸着火点较低,易被点燃。
【查阅资料】
.二氧化硫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硫。
.常用燃料汇总:
燃料 调控 主要成分 热值
木材 需频繁添加木材 碳、氢、氧等元素
煤 需提前点燃,过程复杂 碳、氢、硫、氮等元素
煤气 随用随开 一氧化碳和氢气
天然气 随用随开 甲烷
【提出问题】本地煤炭燃烧是否有二氧化硫产生?
【进行实验】
(5)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焚烧后的气体通入盛有少量品 红溶液的试管中 红色褪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焚烧后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
【解析】根据“二氧化硫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硫”
可知,将焚烧后的气体通入盛有少量品红溶液的试管中,红色褪去,说明
焚烧后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
【交流讨论】
(6)试推测家用煤气或天然气代替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下同),煤气和天然气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煤气或天然气燃烧调控容易(或产生污染性气体少、较环保、热值高等,合理即可)
不使用时及时关闭燃气总阀(或燃气灶火一定要打燃、定期检查燃气管道、注意室内通风、更换燃气胶管等,合理即可)
【解析】根据“常用燃料汇总”可知,家用煤气或天然气代替煤的原因是煤
气或天然气燃烧调控容易、产生污染性气体少、较环保、热值高,使用煤
气和天然气时,应注意不使用时及时关闭燃气总阀、燃气灶火一定要打燃、
定期检查燃气管道、注意室内通风、更换燃气胶管等。
任务三:对未来燃料的展望
【交流展示】
(7)开发更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
燃料,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谢谢!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