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习题课件(6份打包下载)初中化学 人教版(2024) 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习题课件(6份打包下载)初中化学 人教版(2024) 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时2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判断
1.[2024上海松江区期中]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C
A.熔点 B.溶解性 C.可燃性 D.导电性
【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
燃性、稳定性、腐蚀性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
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2.[2023云南中考]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下列属于氮
气化学性质的是( )
D
A.无色、无臭 B.难溶于水
C.密度略小于空气 D.不支持燃烧
【解析】氮气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均不需要发生化
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均属于物理性质。氮气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
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D
A.食盐易溶于水 B.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
C.铜有导电性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食盐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
于物理性质。 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
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铜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
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知识点2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关系
4.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化学性质
B.酒精挥发——物理性质
C.石蜡熔化——化学变化
D.木炭燃烧——物理变化
【解析】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
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B、 酒精挥发、石蜡熔化,均没有新
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 木炭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
学变化。
5.选用“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化学性质”或“化学变化”中的一种填空。
(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__________。
(2)粮食酿酒:__________。
(3)煤能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
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知识点3 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6.教材P13 T6改编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C
A.用铜丝制作导线 B.用铁制成铁锅
C.用酒精作燃料 D.用蔗糖配制糖水
【解析】用铜丝制作导线——导电性——物理性质。 用铁
制成铁锅——导热性、延展性——物理性质。 用酒精作燃料——可
燃性——化学性质。 用蔗糖配制糖水——溶解性——物理性质。
7.新情境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
推测,正确的是( )
A
A.透光性好 B.见光易分解
C.易溶于水 D.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
【解析】根据物质的用途推测其性质。用于制造手机屏幕的硅酸铝玻璃应
具有透光性好、见光不易分解、不易溶于水、不易与氧气反应等性质。
8.教材P13 T4改编下列是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完成硫黄在空气中燃烧实验
所做的笔记。
①硫黄有可燃性;②可用于制作火药;③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
水;④取少量硫黄,加热,硫黄熔化成黄色液体;⑤继续加热,硫黄在空气
中燃烧生成一种特殊气味的气体。
上述关于硫黄的描述属于(填序号)
(1)物理性质:____。
(2)化学性质:____。
(3)物理变化:____。
(4)化学变化:____。
(5)用途:____。





【解析】①硫黄有可燃性,是在硫燃烧这一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属于化学性质;②可用于制作火药,属于物质的用途;③硫黄是一种淡黄
色固体,不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④取少量硫黄,加热,硫黄熔化成黄色液体,硫黄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没
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⑤继续加热,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
特殊气味的气体,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素养提升
9.教材P12实验 改编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鉴别物质。
(1)有两瓶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请用合适的方法鉴别它们。
①可以利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____
的性质,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②也可以利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向集气瓶中滴加少量
澄清石灰水,产生__________________现象的为二氧化碳。
支持燃烧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现有两瓶无色液体,分别是水和酒精。请你根据它们不同的物理性
质和化学性质,写出区分它们的两种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气味,有特殊气味的是酒精,没有气味的是水
点燃,能燃烧的是酒精,不能燃烧的是水
谢谢!同学们再见!(共26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化学的作用
1.教材P1素材改编[2024 淄博淄川区期中]化学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
展,下列事实与化学发挥的作用不符合的是 ( )
A
A.生产化学肥料和农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B.研发新材料 —— 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C.研发新能源汽车 ——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D.研制可降解塑料 —— 解决塑料制品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解析】生产化肥和农药,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问题。
2.[2022海南中考改编]化学创造美好生活。选择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食醋;②)水泥③合成纤维;④合金材料。
(1)衣:可用于制作衣物的是____。
(2)食:可用于烹饪调味的是____。
(3)住:可用于建筑材料的是____。
(4)行:可用于制航空发动机的是____。




知识点2 化学发展史
3.教材P3素材改编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
B
A.拉瓦锡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B.阿伏加德罗提出了近代原子论
C.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D.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有烧制陶瓷、冶铁、酿酒等
【解析】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论,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
4.新课标·民族自豪感以下发明或发现属于中国对世界化学史作出重大贡
献的是( )
C
①造纸术 ②火药 ③印刷术④指南针⑤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⑥提出分
子学说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
【解析】我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属于化学工艺:造纸术和火药,我国在世
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结品牛胰岛素,这些都对世界化学史作出了重大的贡
献。故选C。
知识点3 化学研究的内容
5.[2024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期中]一块金刚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
究。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
A.金刚石的产地 B.金刚石的组成成分
C.金刚石的性质 D.金刚石的微观结构
【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
科,其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研究对象是物
质,研究内容有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等。金刚石的产地,
属于地理学研究的范畴。
6.下列对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C
A.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B.化学可以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
C.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实验室中的试剂
D.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实验室中的试剂
【解析】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7.新情境2024年《麻省理工科技理论》发布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中,与
化学研究范畴密切相关的是( )
B
A.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 B.超高效太阳能电池
C.首例基因编辑治疗 D.百亿亿次计算机
8.[2022福建中考]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D
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 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解析】A、B、项的研究均涉及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D项的
研究对象与化学研究的内容无关,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知识点4 绿色化学
9.[2024晋中榆次区期中]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为维护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与之相符的是( )
D
A.冬天大量燃煤取暖 B.工业污水直接排放
C.有害垃圾深埋地下 D.推进低碳交通运输
【解析】A(×):冬天大量燃煤取暖,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B(×):工
业废水直接排放,容易造成水体污染。C(×):有害垃圾深埋地下,会造成地
下水和土壤污染。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时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化学变化的特征
1.教材P11图1-5改编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
D
A.颜色改变 B.发光、放热 C.有气体产生 D.有新物质生成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
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知识点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
2.易错题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B
A.蒸发 B.炼铁 C.爆炸 D.升华
【解析】A、 蒸发、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
化。炼铁的过程中有铁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爆炸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轮胎爆炸。
3.新课标·劳动教育[2023荆州中考改编]下列家务劳动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化
学变化的是( )
D
A.晾晒湿衣服 B.起床叠被子 C.针线钉纽扣 D.自制柿子醋
【解析】自制柿子醋,有醋酸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新情境[2024荆楚名校联盟期中]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
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展现了大国担当。下列开幕式活动中一定发生
化学变化的是( )
D
A.敲击“水玉琮” B.升五星红旗
C.播放数字“烟花” D.点燃主火炬
【解析】点燃主火炬涉及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有无新物质生成,有则为化学变
化,涉及化学变化的常见字眼有:变质、腐烂、生锈、燃烧、酿造、发酵
等;一般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5.易错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有气体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颜色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解析】A、B、 变化过程中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
依据。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放热、吸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
体、生成沉淀等,但不能根据上述现象判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判断化
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6.教材P8实验 改编如图所示是探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水沸腾,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珠
(2)将一块大理石用锤子砸成小块,放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倒入少量
稀盐酸,可观察到大理石表面有气泡冒出,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上述实验过程中,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将一块大理石用锤子砸成小块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合理即可)
(3)装置A和B的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其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新教材·实验安全为保证实验安全,需要配备的设备有医药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护目镜
排风扇(或防护手套等,合理即可)
素养提升
7.认真观察下图,判断下列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图1 用天然气烧水
图2 蜡烛燃烧
图3 灯泡发光
(1)图1中A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B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
(2)图2中蜡烛燃烧属于__________,蜡烛熔化属于__________。
(3)图3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可见发光、放热的变化__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不一定
谢谢!同学们再见!(共29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课时2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物质的加热
1.[2023江西中考改编]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安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
A.添加酒精
B.点燃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
D.存放酒精灯
【解析】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引起火
灾。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存放
酒精灯时,要盖好灯帽,一是防止酒精挥发,造成浪费;二是防止酒精挥发
后,灯芯上留有水分,下次使用时难以点燃。
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①“两查”,一查灯芯是否平整,二查酒精灯内的酒精量,酒精量不能
少于酒精灯容积的,也不能多于酒精灯容积的 。
②“两禁”,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燃着的
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
2.[2022株洲中考改编]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之一,这一基本实验操作
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使用前将酒精灯内的酒精装满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浇水灭火
【解析】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酒精灯
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不能浇水灭
火,以防燃烧的酒精随水流动使火势蔓延。
3.下列所示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D
A. B. C. D.
【解析】A、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液
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应用试管夹夹持试管。 给试管中的
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4.下列关于加热液体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C
A.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B.试管内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C.为避免试管内液体外流,加热时试管不能倾斜
D.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再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解析】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防
止液体受热溅出伤人。 为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试管内液体体积
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为增大受热面积,
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 角。 为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
而炸裂,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再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5.小佳在实验室加热 液体,需使用的仪器有( )
C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漏斗 ⑥陶土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⑥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⑦
【解析】给 液体加热,应使用试管而不用烧杯;可用试管夹夹持试
管;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故所需要的仪器有:试管、试管夹、
酒精灯。
知识点2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6.教材P20图1-22、、 改编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
( )
B
A.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
B.将长颈漏斗的下端玻璃管用力压进橡胶塞孔中
C.把玻璃导管口用水润湿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橡胶塞孔中
D.把玻璃导管口用水润湿后,稍稍用力插入乳胶管
【解析】不能将长颈漏斗的下端玻璃管用力压进橡胶塞孔中,以免玻璃管
断裂。应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橡胶塞孔中。
7.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几项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A.塞进橡胶塞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振荡试管
D.洗涤试管
【解析】切不可将试管放在桌面上再使劲塞进橡胶塞,以免压破试管,A
错误。
8.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B
A.将化学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
B.刷试管时,用力上下移动试管刷
C.玻璃仪器洗过后,只有内壁的水附着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
下,才算洗干净
D.洗净后的试管,管口向下,倒扣在试管架上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课时2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2023福建中考]下列是某同学整理实验室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A.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实验剩余试剂放入指定容器
D.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
2.下列关于实验中操作先后顺序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A.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先挤捏胶帽赶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在放试剂的部位加热
C.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试剂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捂试管外壁,后将导管伸入水中
【解析】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后用手紧捂
试管外壁。
3.下列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方法及对应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D
A. B. C. D.
【解析】 该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未构成封闭体系,不
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推注射器活塞,若气密性良好,长颈漏斗
中液面上升。 短导管与外界相通,该装置不密封,不能检查装置
的气密性。 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不漏气。
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一般是通过压强差产生明显的现象进行判断。压强
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利用温度的变化引起气体体积变化,二是利用外
力产生压强差。思维模型如下:
4.加热操作可能导致试管、烧杯等玻璃容器破裂的原因有:
(1)玻璃容器______有水,未经擦拭就加热。
(2)容器底部与____________接触。
(3)点燃酒精灯后,没有对试管进行______就直接固定加热。
(4)给烧杯、烧瓶加热时,底部没有垫上________。
(5)给试管中固体加热,试管口没有____________。
(6)加热后很热的玻璃容器立即用__________。
外壁
酒精灯灯芯
预热
陶土网
略向下倾斜
冷水洗涤
5.新教材·实验安全做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请
写出下图这些同学做化学实验时的违规行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写三点)。
在实验室吃食物
手持试管加热
在实验室追逐嬉戏(或用湿手拔插电源插头、将衣服放在实验台上等,合理即可)
【解析】进实验室时要保持良好秩序,按实验小组顺序就座,实验时要遵
守纪律,不准喧哗、打闹;在实验室里,不能吃喝食物,不得尝任何试剂
的味道;给试管加热时,不能用手直接拿着试管加热,应用试管夹夹持或
用铁夹夹持;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湿手拔插电源插头。
素养提升
6.新趋势·跨学科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
习。以下是小科同学对解决“气密性检查”类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
结合小科建构的思维模型,完成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检查相关操
作的问题:
(1)操作1:先往锥形瓶中加水至如图所示位置,从建模的角度分析,该
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______________。
构建封闭体系
【解析】操作1:往锥形瓶中加水至题图所示位置,将长导管的下端密封,
整套装置形成一个密闭体系,从建模的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思维模型中
的构建封闭体系。
(2)操作2:往锥形瓶中加水后,接下来应该是从___(填“A”或“B”)管
向瓶内吹气,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
B
A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解析】操作2:往锥形瓶中加水后,接下来从B管向瓶内吹气,若A管内
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思考:模型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等是研
究物理问题时常见方法。下列实验与该实验中涉及的科学方法相似的有
___(填字母)。
A
A.研究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把音叉放进水里观察到水花四溅
B.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C.曹冲称象,即通过称量石块的质量得出了大象的质量
【解析】该实验应用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转换法是将不可见、不易见的
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或者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
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里,水花四溅,说明音叉在
振动,这采用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谢谢!同学们再见!(共26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课时1 实验室常用仪器 试剂的取用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常用的化学仪器
1.[2023绵阳中考]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
B
A. B. C. D.
2.教材P15图1-9改编下列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 )
D
A.漏斗
B.试管夹
C.滴瓶
D.烧杯
【解析】D项是锥形瓶。
知识点2 化学试剂的取用
3.[2024太原期中]固体酒精常用于给餐桌上的食物加热,盛装固体酒精的
桶上应张贴的标志是( )
B
A. B. C. D.
【解析】固体酒精属于易燃物,装运固体酒精的桶上应张贴易燃固体标志。
4.新教材·实验安全[2023广东中考]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
C
A.在实验室吃零食 B.在实验室追逐打闹
C.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 D.将试剂带出实验室
5.实验室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D
A.用手接触试剂
B.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试剂的气味
C.尝试剂的味道
D.将实验剩余的试剂放到指定容器中
【解析】实验室中的试剂可能有毒,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不要把鼻孔凑到
容器口闻试剂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试剂的味道。
6.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
D
A.取用粉末状试剂
B.读取液体体积
C.倾倒液体
D.取用块状试剂
【解析】 将粉末状试剂装入试管中的方法是“一横二送三竖立”,即
先将试管横放,把盛有试剂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把试
管竖立起来,使试剂全部落在试管底部。 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
体,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
平。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
试管稍微倾斜,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 将块状试剂装入试管中的
方法是“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试剂放在试管
口,再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块状试剂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直接把块
状试剂放入竖直放置的试管中,可能会砸破试管底部。
7.教材P17图1-16改编实验室中,同学们使用滴管有如下操作,其中正确
的是( )
A
A.滴加酚酞溶液
B.取用稀盐酸
C.搅拌溶液
D.用完放置
【解析】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以
防止液体倒流,污染试剂或腐蚀橡胶帽。 胶头滴管用来吸取和滴
加少量液体,不能代替玻璃棒用来搅拌。 使用后的滴管不能平放
在桌面上,以免污染试剂或腐蚀桌面。
8.结合图中所示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③______、⑤________。
(2)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
试管
水槽
集气瓶
②⑥
(3)实验室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使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填仪器名称),读数时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胶头滴管、量筒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4)取块状大理石于试管中的操作:将试管横放,用______(填仪器名
称)将大理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镊子
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大理石 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课时1 实验室常用仪器 试剂的取用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2023扬州中考]实验室量取 溶液时,可供选用的仪器如图所
示,应选择的仪器及原因均正确的是( )
C
A. 烧杯,因为烧杯放置于桌面时更稳定,不易翻倒
B. 烧杯,因为烧杯的杯口较大,便于加入溶液
C. 量筒,因为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更精准
D. 量筒,因为量筒操作时便于手握
【解析】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要量取的 溶液,应
选择 规格的量筒,是因为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更精准,而非操作时便
于手握。
2.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玻璃容器都可用作反应容器
B.固体试剂通常保存于细口瓶中
C.滴瓶上的滴管用后应该立即用水洗净
D.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解析】 并不是所有的玻璃容器都可用作反应容器,如量筒不能
用作反应容器。固体试剂通常保存于广口瓶中。 滴瓶上的
滴管用后应该立即放回原瓶,且不可用水冲洗。 用试管夹夹持试
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3.[2022荆州中考改编]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
( )
A
A.读数偏小
B.试管破裂
C.污染试剂
D.污染试剂
【解析】 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水平,题图中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高处保持水平,读数偏
大。 直接把块状固体试剂放入竖直放置的试管中,可能会使试管
底部破裂。 倾倒液体时,瓶塞正放,会沾上杂质,再次盖上瓶塞时,
会污染试剂。 用滴管滴加少量试剂时,把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试
剂,可能会污染试剂。
4.易错题某同学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读数为 ,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
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小;如果俯视,读数比实
际体积偏大。该同学倾倒液体前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
平,读数正确,为 ;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
数为,则量筒内剩余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 。故该同学实际倒
出的液体体积大于 。
量筒的读数及误差分析
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问题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正确
的读数方法为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图所示,
仰视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俯视读数偏大,实
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
5.量筒是常用的化学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稀硫酸,应选用____(填“5”“10”或“50”) 的量筒。
(2)小明同学用 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图所示,他量取
的液体体积是____ 。
10
44
6.规范取用化学试剂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1)对比固体和液体试剂的取用。
试剂用量 固体试剂 液体试剂
①未规定用量 取______________为宜 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为宜
②取用少量试剂 使用的仪器有______、纸槽、 ______ 使用的仪器有______
____________
③规定用量 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药匙 使用的仪器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
铺满试管底部
最少量(或)
药匙
镊子
胶头滴管
天平(或托盘天平、电子天平)
量筒和胶头滴管
(2)在取用过程中,同学们发生了一些意外情况,请帮助他们一起分析
原因。
①用倾倒法取用液体试剂时,细口瓶外壁上的标签被腐蚀了,可能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取用 水,结果体积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没有朝向手心
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仰视
素养提升
7.教材P25 T5改编生活中,有许多物品的使用与实验室中仪器的作用相似。
请选择实验室里作用相似的仪器,将其名称填入下表中对应的位置。
生活物品 物品的使用 作用相似的仪器名称
(1)酱油瓶 盛放酱油 ________
(2)洗脸盆 盛放清水 ______
(3)两根筷子 夹取盘中的青菜 ______
(4)一根筷子 水中放入白糖,搅拌 ________
(5)羹匙或奶粉勺 取用食盐、奶粉 ______
细口瓶
水槽
镊子
玻璃棒
药匙
谢谢!同学们再见!(共23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课时3 走进科学探究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科学探究的方法
1.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 )
C
A.逻辑推理 B.查阅资料 C.化学实验 D.精确运算
2.[2024贵港港南区期中]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为能立即确定
它是否是氯化钠溶液,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C
A.提出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实验 D.交流评价
3.新情境[2024临沂河东区期中]将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有很多气泡
产生。小明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产生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这
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B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交流评价
【解析】小明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设计实验。
4.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 )
B
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B.实验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
C.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D.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法
5.[2023泰州中考]蜡烛燃烧及产物检验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知识点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A
A.石蜡受热熔化 B.石灰水变浑浊 C.火焰上冒黑烟 D.棉质芯线烧焦
【解析】 石蜡受热熔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
成,属于物理变化。 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氢
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火焰上冒黑烟的原因是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棉质芯线烧焦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
学变化。
6. 下列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蜡烛可以用小刀切割,说明其硬度低
B.将熔化的蜡烛滴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
D.蜡烛熄灭时,产生白雾,白雾是石蜡蒸气
【解析】 蜡烛熄灭时,产生一缕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
石蜡小颗粒。
7.教材P21探究改编化学并不神秘,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采取适
当的实验手段,留心观察,就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悟出很多科学道理。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
空格:
阶段一 点燃前
(1)如图1所示,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
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的____(填“大”或“小”)。

【解析】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阶段二 燃烧过程中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层。
焰心
内焰
外焰
图2
(3)如图2所示,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
内壁出现______。再将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
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__。
水雾
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解析】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阶段三 熄灭时
图3
(4)如图3所示,蜡烛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白烟,迅速用火柴
去点该白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烟燃烧并引燃蜡烛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华形成的固体小颗粒
【解析】蜡烛刚熄灭时,烛芯产生的白烟主要是石蜡蒸气凝华形
成的固体小颗粒,迅速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课时3 走进科学探究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小红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你认为小红的以下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C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解析】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这不符合科学探究精神的要求,
也会使实验结论不完整、不准确。
2.新课标·传统文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
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A.“泪”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水
B.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C.“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
D.“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炭粒
【解析】 蜡烛燃烧放热,温度升高,蜡烛受热熔化变为蜡油,即
诗中所说的“泪”。
3.[2024威海期中]下列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B
A.将白瓷板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上有水雾出现
D.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将白瓷板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
的粉末状物质,说明有新物质炭黑生成,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了化学变
化。 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不能说明有新物质生成,不能用来
判断蜡烛发生了化学变化。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
壁上有水雾出现,说明有新物质水生成,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了化学变
化。 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说明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了化学变化。
4.新趋势·开放性试题如图是小李同学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
引出一缕“白烟”的实验。小李同学认为“白烟”是蜡烛燃烧
产生的水蒸气,
小王同学认为“白烟”是石蜡蒸气凝华成的石蜡小颗粒。请
你参与探究,确定“白烟”的成分。
(1)验证小李同学猜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白烟”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雾产生(合理即可)
(2)验证小王同学猜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将“白烟”点燃观察其燃烧情况(或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白烟”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石蜡固体,合理即可)
素养提升
5.创新实验·装置创新《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
科普经典。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过程
进行了再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
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命题都十分注重创新实验题的设计,这些实
验题通常会跳出教材实验的限制,或对教材实验进行创新,包括装置改进、
反应原理创新等,或是全新的探究实验。这类试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基
本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1)如图2,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放在火焰中心,外焰处的铁纱窗出
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
____。
外焰温度最高
(2)如图3,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
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焰心中的
可燃物质是__________。
白烟燃烧
石蜡蒸气
(3)如图4,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燃着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
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并
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____和__________。
②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③与图1所示实验相比较,图4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
验证水的生成
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这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者没有新物质生成,后者有新物质生成
谢谢!同学们再见!(共28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复习专练
新物质
化学变化
胶头滴管
量筒
单元复习专练
中考真题同步挑战
考点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3、4、5 考点2 基本实验操作 、7、8
1.新课标·化学观念[2023丹东中考]下列化学观念不正确的是( )
B
A.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B.所有物质都能无条件转化
C.物质既有天然存在的,也有人工创造的
D.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有关
【解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
性质。 物质相互转化时,有的需要反应条件,有的不需要反应条
件。 物质既有天然存在的,属于天然物,也有人工创造的物质,属
于人造物。 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有关。
2.新课标·传统文化[2023成都中考]《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蜀省井盐”的制
备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D
A.挖凿盐井
B.剖竹去节
C.汲取卤水
D.井火煮盐
【解析】挖凿盐井、剖竹去节、汲取卤水的过程中均无新物质生成,均属
于物理变化;井火煮盐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2023天门中考]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D
A.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 C.无色无臭 D.具有可燃性
【解析】A、B、 密度、溶解性、颜色、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4.新趋势·跨学科[2023济宁中考改编]古代诗词谚语富载化学知识,下列成
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D
A.量体裁衣 B.南辕北辙 C.木已成舟 D.火上浇油
5.新趋势·跨学科[2023陕西中考]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
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C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解析】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和“雪”是水凝固成的固体,没
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水蒸气
液化或凝华,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 野火烧不尽,春
风吹又生,“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体现草木的可燃性,体现化学性质。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
6.[2023衡阳中考改编]关注实验安全,规范实验操作。下列做法符合实验
规范的是( )
D
A.酒精洒落桌面着火,用水浇灭
B.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他人
C.用实验室的蔗糖泡水喝
D.用过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
7.[2023河北中考]如图所示为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并加热至沸腾的部分操
作,其中正确的是( )
D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熄灭酒精灯
【解析】
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瓶塞应倒放在实
验台上,标签朝向手心。 用胶头滴管
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于容器口
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内壁。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
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大拇指不能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
8.[2023牡丹江中考改编]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
几种仪器,请回答问题:
(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____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
②胶头滴管
(2)用于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
(3)使用仪器③正确读数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④烧杯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易错集训
易错点1 不能正确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新趋势·跨学科[2023天津中考]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B
A.滴水成冰 B.星火燎原 C.积土成山 D.沙里淘金
【解析】星火燎原涉及燃烧,是化学变化。
2.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B.有明显现象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
【解析】本题易错选A。 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汽车轮胎爆
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 有明显现象的变化不一定
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3.新趋势·跨学科[2023枣庄中考]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
中画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B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解析】“爆竹声中一岁除”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包含化学变化。
易错点2 混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4.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
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C.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解析】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
描述实验现象时,只能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而不能直接描述生
成物的名称。生成物是什么,是通过推理得到的实验结论。
易错点3 错误书写实验仪器名称
5.下列化学仪器名称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D
A.铁夹台 B.钥匙 C.滴管 D.分液漏斗
【解析】A中应为铁架台,B中应为药匙,C中应为玻璃棒。
易错点4 量筒的使用
6.下列关于量筒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 )
B
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高处保持水平
B.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C.量取液体时,应选用 的量筒
D.小李想量取的水,俯视读数,则他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大于
【解析】 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
持水平。为减小误差,量取的液体应选用的量筒。
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会使读数偏大,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小,
故小李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小于 。
疑难集训
疑难点 实验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的后果
1.写出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__________。
(2)被加热的玻璃仪器外壁有水:______________。
(3)酒精灯使用后忘记盖上灯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液体:__________。
引起失火
玻璃仪器炸裂
酒精灯下次使用时无法点燃
污染试剂
(5)用未经洗涤的滴管直接吸取别的试剂:__________。
(6)用冷水洗涤刚加热过的试管:__________。
(7)把试管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橡胶塞:__________。
(8)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____________ 。
污染试剂
试管炸裂
压破试管
标签被腐蚀
谢谢!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