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课件(6份打包下载)初中化学 人教版(2024) 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课件(6份打包下载)初中化学 人教版(2024) 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复习专练
化学性质

运动
间隔
化学变化
中子
最外层电子数
质子数
、、、(或氧、硅、铝、铁)
单元复习专练
考点1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3、4 考点2 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 T5
考点3 元素周期表 、6
1.[2023安徽中考]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
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B
A.氯化钠固体由分子构成
B.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C.氯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D.反应中变成 ,证明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解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钠原子的结
构示意图为 ,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
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核外有17个
电子,3个电子层。和 的质子数均为17,都属于氯元素,化学
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
2.[2023广州中考]钕 等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钕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钕原子的质量为
C. 的核外电子数为60 D.一个钕原子含60个质子
【解析】
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0, 是钕原子
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则 的核外
电子数为57,C错误。
3.新情境[2023温州中考]如图为安装在宾馆、仓库等处天花板
的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室内起火时,密封在装置内的液体体
积膨胀,冲破水管阀门,实现喷水灭火。起火时,液体体积
膨胀是因为液体分子( )
B
A.质量变大 B.间隔变大 C.数量变多 D.引力变大
【解析】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起火时,温度升高,
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使液体体积膨胀,冲破水管阀门,实现喷水灭火。
4.[2023山西中考]在一定条件下,图1的微观粒子之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反应后生成图2中的新微观粒子用符号表示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
A
A. B. C. D.
【解析】如图所示,生成物为水,化学式为 ,故选A。
首先将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同样的微观粒子(往往是过量的物质)删除,
然后根据各球模型代表的原子判断各物质。
5.[2023天津中考]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
维方式。
(1)氢气是由________(填“氢分子”或“氢原子”)构成的。
氢分子
(2)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图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
②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③锂和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失去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6.[2023滨州中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中①、
②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
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周期,铝元素属于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金属
(2)C是________(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是原子,则
___。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4)A的化学性质与上图中___的化学性质相似。
阴离子
8
B
易错疑难集训
易错点1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和变化
1.新课标·传统文化[2024天津南开区期中]“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
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
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D
A.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间隔变大
C.水分子运动加快 D.水分子数目增多
【解析】随着雨量增多,空气中的水分子数目增多,空气湿度也就逐渐增大。
2.[2024广州四中月考]雪花被称为“冬之精灵”,下列有关雪花的说法正确
的是( )
D
A.雪花的大小不同是因为构成雪花的水分子大小不同
B.水形成雪花的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C.水形成雪花的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水形成雪花时,分子间间隔增大
【解析】构成雪花的水分子大小相同。 水形成雪花的过程
中,水分子仍然是不断运动的。 水形成雪花的过程中,没有发生
化学变化,水分子的种类不变,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谢谢!同学们再见!(共30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课时1 元素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元素的概念
1.[2023株洲中考]我们常见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
其中的碘、钙、氟指的是( )
C
A.原子 B.离子 C.元素 D.原子
【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中的碘、
钙、氟是指元素,故选C。
2.教材P77 T3改编[2023扬州中考]重氢可应用于光导纤维制备。重氢和氢
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
A
A.质子数 B.中子数 C.体积 D.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
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3.[2023随州中考]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D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的核电荷数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
密切关系。
4.、、 三种微观粒子,都具有相同的( )
A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化学性质 D.所带电荷数
【解析】、、 三种微观粒子都属于铁元素,故具有相同的质子
数(即核电荷数);三者核外电子数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三者所带电
荷数不同。
5.下列有关元素和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A.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B.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论种类又论个数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元素种类、原子种类不变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不是元素可以
再分,C错误。
6.下图中A、B、C、D是四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共表示___种元素。
3
(2)晶体硅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原料,如图是硅原子的结构示
意图,图中 的值是____。
14
(3)硅元素的化学性质与A、B、C、D中___(填字母)对应
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
知识点2 元素的分布和含量
7.教材P76 T1改编[2023株洲中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A. B. C. D.
【解析】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钙,汉字中
带金字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8.[2023天津中考]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A. B. C. D.
【解析】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知识点3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9.[2023河南中考]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D
A.汞 B.水 C.氢气 D.硫酸铜
【解析】
10.易错题二氧化碳、过氧化氢、氧气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C
A.氧分子 B.氧气 C.氧元素 D.氧原子
【解析】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二氧化碳、过氧化氢、氧气
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11.新考法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
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
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 ”应填入的是
( )
A
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解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通过得
失电子形成离子,故选A。
课题3 元素
课时2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元素符号及其意义
1.[2023北京中考]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下
列元素名称与符号不一致的是( )
C
A.钠 B.钙 C.镁 D.锰
【解析】镁的元素符号为,锌的元素符号为 ,故选C。
2.[2024北京房山区期中]火箭推进剂涉及的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
是( )
D
A. B. C. D.
【解析】氢、氮、氧 的偏旁都是气字头,故属于非金属元素;
铝 的偏旁是金字旁,故属于金属元素。
3.元素符号“ ”除表示氢元素外,还能表示( )
B
A.氢气 B.一个氢原子 C.一个氢分子 D.一个氢离子
【解析】元素符号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故 表示氢元素,还表示一个氢原子。
4.下列不属于“ ”表示的意义的是( )
C
A.铁 B.铁元素 C.铁离子 D.一个铁原子
【解析】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由
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 可以表示铁元素、一
个铁原子,还可以表示铁这种物质。
5.教材P77 T6改编写出下列元素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
(1)氢___、氮___、碳___、氯___。
(2)3个硫原子____。
(3) 表示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
(4) 表示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
(5) 表示___________。
C
氧元素
一个氧原子
钠元素
一个钠原子
金属钠
5个磷原子
知识点2 元素周期表
6.教材P79 T6改编[2023宜昌中考]硼是制造火箭耐热合金
的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硼属于金属元素 B.硼的原子序数是5
C.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1 D.硼原子的质子数是5
【解析】 .
7.[2023江西中考]镱是量子记忆存储的理想元素,其在元
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C
A.中子数为70 B.元素符号为
C.元素名称为镱 D.相对原子质量为
【解析】 .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单元格
(1)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2)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可判断元素种类:带金字旁的属于金属元素
(汞除外),带石字旁的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有气字头的属于气态非金
属元素,有三点水的属于液态非金属元素。
(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 ”,其单位为“一”,符号为“1”,常省略
不写。
(4)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中子数是整数。
8.[2023吉林中考]锂是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图1是锂在元素周
期表中的信息,图2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1)锂原子的质子数为___。
3
(2)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6.94
(3)图2中带负电荷的微观粒子名称是______。
电子
【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和中子(不带电)构成]
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的,故题图2中带负电荷的微观粒子是电子。
9.[2023绥化中考改编]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为元素周
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原子序数为7和15的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这两种元素的
原子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原子序数为7的是氮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5,原子序数为15的是
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5,所以这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两种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 核外电子排布与__________原子相同。
(4)铝、硅、磷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是因为三种元素
的原子______________。
氖或
电子层数相同
谢谢!同学们再见!(共18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跨学科实践活动2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
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
1.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古代原子观点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系统地提出了原子论。他提出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原子构成的,原子
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即原子的“实心球模型”。
材料2:19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在此基础上,他提出
了一种原子模型,认为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内,电子镶嵌其中,
即“葡萄干布丁模型”。
材料3:190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 粒子散射实验。1911年,他
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为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1)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观点。电子带____电荷。
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

(2)卢瑟福进行的 粒子(带正电)散射实验如图所示,根据实验不能
获得的结论是___。
D
A.金原子核带正电 B.金原子核体积很小
C.金原子核比电子所占空间小得多 D.金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
【解析】一小部分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又因为 粒子带正
电,遇到了带正电的微观粒子才改变了方向,说明了金原子核带正电。B、
大多数 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金原子
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空间很大。根据 粒子的运动轨迹不能
说明金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
(3)卢瑟福通过实验得出原子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的,并提
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4)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很多科学家都运用了原子结构模型
的方法,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___(填字母)。
原子核
核外电子
C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解析】 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更深
入一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原子结构模型在研究发现中不断改进。
(5)同学们用橡皮泥、绿豆、铁丝等制作了上述3种原子结构模型,如下
图所示。其中能代表汤姆孙原子结构模型的是___(填字母,下同),能
代表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的是___。
C
B
A
B
C
(6)小华同学撰写了一篇短文描述他心目中的原子,下文是其中的一段。
请你根据他的描述,将物质的微观构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原子极其渺小,肉眼是根本无法看见的,就连科学研究者们常用的显
微镜也不能窥得其真面目。然而它们真真切切、确确实实是构成这个纷繁
复杂、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最重要的“基石”。这些“基石”就如同我们小时
候玩过的积木,既能直接“搭建”成物质(因为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的),又能先“搭建”成各种分子,再由不同的分子“搭建”成各种物质,当然
还能先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转化为离子,再由离子“搭建”成物质。
如图所示,合理即可
实验 探究分子的性质
类型1 一题通关
1.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基础设问】
(1)教材实验(如图甲所示) 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能力设问】
(2)改进实验(如图乙所示) 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
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塞紧胶塞密封后静置,30日后观察,现象如
图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混合均
匀后,分子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继续
(3)小明继续完成图丙所示实验,发现颜色较快混合均匀,对比图乙所
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相比于图甲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改进实验主要的优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点)。
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还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合理即可)
类型2 创新实验
2.数字化实验[2023吉林中考]化学实验也要“数字化”。利用氧气浓度传感
器,进行如下实验:
图1
图2
(1)如图1,打开传感器开关,实验进行至170秒时绘制出图2中曲线 段,
接下来用手给塑料瓶外壁加热130秒左右,绘制出曲线段,对比曲线
段和 段,分析推理氧分子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解析】开始时,敞口的塑料瓶内氧气的浓度较大,用手加热塑料瓶,瓶
内温度升高,由题图2可知,氧气的浓度减小,说明氧分子运动到了瓶外,
据此可推出分子具有的性质是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2)300秒时松开双手,停止加热。立即倒转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
段。观察到氧气浓度比曲线 段降低较快,分析推理氧气具有的物理
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密度比空气的大
【解析】段氧气浓度比 段降低较快,说明氧气从瓶口逸出更快,由
此可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谢谢!同学们再见!(共36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时1 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教材P57素材改编下列事例不能说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是( )
B
A.通过现代科学仪器移动硅原子
B.扫地时,大量尘埃在空中飞舞
C.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
D.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某种有机物分子的图像
【解析】 通过现代科学仪器移动硅原子,说明原子很小且真实存在,
能说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扫地时,大量尘埃在空中飞舞,尘
埃是宏观物质,不能说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糖块放到水里会
逐渐“消失”,是因为蔗糖分子在不断运动,能说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
成”。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某种有机物分子的图像,说明分子
很小且真实存在,能说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知识点2 分子的基本性质
2.[2023河北中考]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
塑料袋鼓起来,鼓起的过程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 )
A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增多 D.数目增多
【解析】酒精受热变成酒精气体,是分子间隔变大导致体积变大、塑料袋
膨胀。变化过程中,酒精分子的数目、质量、种类均未改变。
3.下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 )
B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解析】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
4.[2023长沙中考]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
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构成水和过氧化氢 的分子相同
【解析】物质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分子在不断地
运动,水变成冰以后水分子仍在运动。水 由水分子构成,过
氧化氢 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5.教材P64 T5改编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1)当我们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的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 的钢瓶中: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滴水中约含有 个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
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间隔减小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快
分子的体积很小
6.[2024百色田阳区期中]如图所示,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
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活塞慢慢推
入,容易推压的是___(填“A”或“B”),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B
因为液体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小,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所以吸入空气的注射器比较容易推压
7.教材P58探究改编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
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取一支试管,加入 蒸馏水,滴入2滴无
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解析】向蒸馏水中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当再加入
浓氨水时溶液变为红色,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溶液变红,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
【解析】实验中可观察到烧杯B中的溶液变为红色,是因为氨分子在不断
运动,从烧杯A中运动到烧杯B中,形成氨水,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①按上图方法进行实验,烧杯A中盛浓氨水,烧杯B中盛滴有酚酞溶液的
蒸馏水,一段时间后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
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烧杯A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烧杯B中,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②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时2 分子和原子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2024上海静安区期中]能保持过氧化氢 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
A
A.过氧化氢分子 B.氢分子
C.氧分子 D.氢原子、氧原子
【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过氧
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能保持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过氧化氢分子。
2.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
A.过氧化氢分解 B.蜡烛熔化
C.水蒸发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发生变化。
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变化必须是化学变化。B、C、D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A中有新物质水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证明分子
可以再分。
3.易错题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C.水和冰的化学性质相同
D.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解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但分子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
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但物质不一定都
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4.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分子只能由同种原子构成
B.分子大,原子小
C.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D.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再分
【解析】 有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有
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分
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不同物质的分子和原子则不一定,如氢分子
比汞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5.教材P60图3-5改编“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如图是几种分子的模型,由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B.氧气、氢气是纯净物,氨气、二氧化碳是混合物
C.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D.1个氨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
【解析】 氧气、氢气、氨气、二氧化碳都是纯净物。
知识点2 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6.教材P60图3-6改编[2024衡阳船山实验学校
期中]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不能由原子构成
【解析】 氧化汞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
氧分子,大量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由此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
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B、 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
发生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
分子都能构成物质,如氧化汞由氧化汞分子构成,金属汞由汞原子构成。
7.教材P63 T2改编下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
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C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解析】生成物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 分子在化
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该反
应是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8.教材P64 T4改编[2022东营中考改编]下图是两种变化的微观图示:
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
宏观依据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
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微观依据 分子的种类是否发生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的是化学变
化;分子的种类不变的是物理变化
(1)①②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填“①”或“②”)。
(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时2 分子和原子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新课标·模型建构
[2023邵阳中考]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
示混合物的是( )
B
A. B. C. D.
【解析】B中有3种不同的分子,表示混合物。
从微观角度看,含有多种分子的是混合物,含有一种分子的是纯净物。
2.创新实验·装置创新[2022无锡中考]如图所示,分别同时在
双连试管中滴入滴浓氨水和浓盐酸, 秒后即观察
到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C.氨气和氯化氢接触后有新物质生成
D.氯化氢分子运动比氨分子运动快
【解析】分别同时向双连试管中滴入 滴浓氨水和浓盐酸,在滴入浓
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烟,说明氨分子的运动比氯化氢分子的运动快。
3.新考法[2024石家庄二十八中月考]一定条件下
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
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C
A.水分子间的间隔: B.水分子运动的快慢:
C.水分子的质量: D. 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解析】A、 由题图知状态①为固态,状态②为液态,状态③为气
态,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间的间隔越大,故水分子间的间隔为
,水分子的运动快慢为。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随温
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
于物理变化,水没有发生分解。
4.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图1 蔗糖溶于水
图2 氢气与氧气反应的示意图
(1)图1可通过加热来加快蔗糖的溶解,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的反应,其微观过程是①表示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
氧原子;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氢、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5.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建立正确的微粒观有助于化学的学习。
请用微观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空气和氧气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而造成被
动吸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分子构成不同
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氧气中只含有一种分子
分子在不断运动
(4)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5)氧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6)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分子间有间隔,加压能使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6.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A和B在高温条件
下反应生成C和D。
(1)一个B分子中含有___个原子。
(2)该反应共涉及___种物质。
(3)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3
4
原子
谢谢!同学们再见!(共30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结构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原子的结构
1.教材P65图3-9改编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
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C.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质子、中子、电子均匀分散在原子中
【解析】A、 由题图可知,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
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原子核的体积很小,电子在原子核
外的空间运动。因此,原子不是实心球体,质子、中子、电子也不是均匀
分散在原子中的。, 原子内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核内质子所
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
电性,但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2.新课标·传统文化[2023温州中考]古人通过往铜中加入锡熔合制成青铜器。
锡原子的质子数为50。则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D
A.169 B.119 C.69 D.50
【解析】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锡原子的质子数为50,故其核
外电子数为50。
3.新课标·模型建构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
学知识进行巩固,下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构
成的奥秘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
选项中与、、 相对应的是( )
D
A.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解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则 是原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
是原子核, 是核外电子。故选D。
4.新课标·模型建构
[2024重庆九龙坡区期末]日本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将核污染水排入
海洋,核污染水中含氚等放射性核素。氚是指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
子的氢原子,下列示意图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表示质子, 表示
中子, 表示电子)( )
A
A. B. C. D.
【解析】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氚是指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
的氢原子,因此氚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A。
知识点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5.教材P66图3-11改编[2023内江中考改编]如图为铝原子结构
示意图。下列有关铝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图中“ ”表示铝原子带正电
B.铝原子的中子数为13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解析】题图中“”表示原子核带正电。 铝原子的质子数为
13,电子数为13,由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中子数。 由铝原子
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
去3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弧线表示电子层,由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可
知,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6.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A.稀有气体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处于稳定结构
B.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C.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多于4个
D.非金属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解析】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为8个电子(氦为2个电
子),核外电子排布处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 金属原子的最
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比较容易失去电子,使最外层达
到相对稳定结构。,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
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但氢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碳、硅等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
7.下列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
C
A. B. C. D.
【解析】最外层电子数是8(第一层作为最外层时是2)的微观粒子具有相
对稳定结构。
8.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思想。下列关
于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
的是( )
D
A.4种原子核外都有3个电子层 B.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③中 可能为8 D.②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解析】表示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的最外层电子
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的质子数是17,原
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7。 和④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化学性质相似。
课题2 原子结构
课时2 离子 相对原子质量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离子
1.[2023株洲中考改编]下列微观粒子中,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的是( )
B
A. B. C. D.
【解析】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则该微观粒子是阴离子。 钠
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 ,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氯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其形成过程中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
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氧分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等于核外
电子数。 镁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2.下列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D
A. B. C. D.
【解析】观察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若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则表示阳
离子;若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则表示阴离子;若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则表示原子。故A、C为阴离子,B为原子,D为阳离子。
3.如图是两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B
A.①和②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B.②易得到6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C.②表示原子
D.①表示阴离子
【解析】②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
成阳离子,B不正确。
巧用“圈内”“圈外”的数量判断微观粒子类型
根据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其类型时,主要看“圈内”“圈外”的数量关系:
4.下列关于、 两种微观粒子的判断: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
数相等;③化学性质相似;④质子数相等;比 稳定。其中正确的
是( )
C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解析】1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1个氯离子,核电荷数不变,质子数
相等;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相等;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它们的化学性
质不相似;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比 稳定。所以①④⑤正确。
5.如图是氯化钠形成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请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氯化钠的微观本质: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________,氯原子
得到1个电子形成________,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氯化钠。
(3)由图可知: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结构中的________一定改变,
__________可能改变,而________一定不变。
核外电子数不同
钠离子
氯离子
电子数
电子层数
质子数
知识点2 相对原子质量
6.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
B.单位为
C.原子的真实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也越大
D.是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相比,得到的数值
【解析】A、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相比得到的数值,不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
个比值,单位不是“”。 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真实质量成正比,
原子真实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也越大。
7.教材P71 T9改编
[2023成都中考]化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锌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的新值。碳原子的质量为 ,一种锌原子的质量为
,该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是( )
C
A.12 B.64
C.66 D.
【解析】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则该锌原子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8.已知某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某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如
果该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则该镁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
B
A. B. C. D.
【解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已知某碳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为12,某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如果该碳原子的实际质量
为,则该镁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
9.[2024佛山灯湖中学月考]某阳离子 的核外有23个电子,核内有30个不
带电的微观粒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 )
C
A.23 53 B.26 30 C.26 56 D.23 46
【解析】阳离子的核外有23个电子, 是由A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
的,所以A原子的核外有26个电子,核内有26个质子,核电荷数 质子数,
所以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核内有30个中子,则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10.教材P71 T8改编已知镁、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依次为24、65、56,
则等质量的三种金属所含的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等质量的铁、锌中金属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
镁 铁 锌
【解析】已知镁、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依次为24、65、56,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则三种原子的实际质量大小关系为锌
铁 镁。等质量的金属,原子质量越小,所含原子个数越多,则等质量
的三种金属,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镁 铁 锌。等质量的铁、
锌中金属原子个数比为: 。
谢谢!同学们再见!(共16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专项 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
1.[2024石家庄二十八中期中]1个分子和1个 分子中,含量一样多
的是( )
B
A.氢分子 B.氢原子 C.氢元素 D.氢气
【解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 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
子,而1个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1个 分子和1
个 分子中,含量一样的是氢原子。
2.[2023恩施州中考]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含有大量安全无
污染的核聚变原料(如图所示)。下列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 是一种新元素
B. 原子中含有1个质子,2个电子
C. 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D. 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2个电子
【解析】属于氦元素,不属于新元素。 在原子中,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2个电子。
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中子数为。 原
子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2个电子。
3.[2023衡阳中考]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
很多优良的性能。下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中获取
的信息正确的是( )
C
A.钛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钛原子中的中子数为22
C.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 D.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解析】 .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则钛原子中的中子数约为

4.新情境[2023成都中考]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电的氧离子得到了新
型氧分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是不带电的分子 B.1个分子含有2个 分子
C.与的性质完全相同 D.和 混合形成的是纯净物
【解析】个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不含分子。 由分
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与 的分子构成
不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与 属于不同种分子,由不同
种分子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5.[2024北海银海区期中]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
C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解析】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
原子都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内没有中子。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
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水分子。
6.新课标·宏微结合[2024哈尔滨道里区期中]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
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为微观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
原子
【解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所以①是原子。
(2)图2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填字母),因为它们的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相同。
B、C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解析】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题图2中B、C属于同种元
素,因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
(3)图2中D为某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 时,其符号为____;
当 ____时,其表示原子。
18
【解析】题图2 D中当 时,即该微观粒子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
,则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2个,即带2个单位负电荷,质
子数为16的元素是硫元素,元素符号为,所以其符号为 。
7.[2024吉安期末]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
维方式。
(1)从宏观角度分析,氧气是由________组成的;从微观角度分析,氧
气是由________构成的。
氧元素
氧分子
(2)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的铕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63,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
63
(3)根据下列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___(填数字)种。
②与氧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填元素符号)。
谢谢!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