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8 爱清洁 讲卫生》(教案)一、课程标准本课程依据《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年版)》的要求,旨在通过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综合素质。本课通过“爱清洁 讲卫生”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二、教材分析《8 爱清洁 讲卫生》是长春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内容。教材围绕清洁卫生的重要性,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公共卫生等多个方面。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保持清洁卫生的必要性,学会基本的清洁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对清洁卫生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卫生习惯有待养成。因此,本课将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清洁卫生的知识和技能。四、核心素养目标健康生活: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责任担当: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共卫生事业。实践创新: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洁卫生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清洁方法和技巧。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增强社会责任感。六、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清洁卫生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清洁方法和技巧。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清洁工具(如扫帚、拖把、抹布等)、清洁用品(如洗洁精、消毒液等)、实践活动场地(如教室、校园等)。学生准备:提前了解清洁卫生的相关知识,准备参与实践活动的物品(如手套、口罩等)。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手中拿着一个蒙着布的神秘盒子。学生们立刻好奇地开始猜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老师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过了一会儿,神秘地揭晓谜底:“同学们,猜猜看,我手里这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学生们纷纷猜测,有的说是玩具,有的说是小动物。老师轻轻地揭开布,露出了一只沾满泥土的玩具小熊。孩子们看到小熊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哎呀,看小熊多可怜,它都变脏了!”老师心疼地说。学生们立刻表示愿意帮助小熊变得干净起来。老师接着引导:“其实,不仅仅是小熊,我们生活的环境也需要保持清洁。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爱清洁讲卫生吗?”学生们开始思考并回答。老师解释道:“爱清洁讲卫生不仅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还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如果我们的家到处都是灰尘和垃圾,就会滋生细菌和害虫,影响我们的健康。而且,一个干净的环境也能让我们的心情更加愉悦,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讲解,纷纷表示要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好。他们也开始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爱清洁讲卫生,比如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等等。通过这个环节,孩子们不仅对新课产生了兴趣,还对为什么要爱清洁讲卫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新知探究角色扮演环节中,老师挑选了几位同学上台,分别扮演医生、家长、老师等角色,模拟不同场景下如何讲解清洁卫生的重要性。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深入了解清洁卫生的意义,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其中。实物展示环节中,老师展示了各种清洁工具和用品,如扫把、拖把、湿巾、消毒液等。学生们对这些实物充满好奇,纷纷上前尝试使用。老师耐心地讲解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邀请学生们上台试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学生们争相上台,积极参与,学习热情高涨。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们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公共卫生展开讨论。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各种建议和解决方案,如定期打扫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消毒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和交流。通过探究学习,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清洁卫生的意义,还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清洁工具和用品。同时,小组讨论环节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实践操作个人卫生实践老师让学生们互相检查个人卫生情况,并给予建议。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个任务,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检查,共同进步。有的学生还主动邀请其他同学检查自己的卫生,并虚心接受对方的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增强了个人卫生意识,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家庭卫生实践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家庭卫生的重要性,老师将教室划分为不同区域,模拟家庭环境。学生们分组进行大扫除,比赛谁打扫得最干净。大家热情高涨,分工合作,教室里一片繁忙景象。有的学生负责清理地面,有的负责擦拭家具,有的负责整理书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进行家庭卫生清洁,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公共卫生实践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公共卫生的重要性,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进行公共卫生清洁活动。学生们分组负责不同区域,有的捡拾垃圾,有的清扫落叶,有的擦拭公共设施。老师与学生一起劳动,共同维护校园环境。在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进行公共卫生清洁,还增强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技能,还增强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非常有益。分享交流学生们围坐在一起,他们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有的同学说:“我发现自己原来有很多不好的卫生习惯,比如随手乱扔垃圾,以后我要改正这些坏习惯。”有的同学说:“看到我们的校园变得这么干净,地面整洁,绿树成荫,我感到很自豪。”师赞扬学生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并强调了清洁卫生的重要性和意义。她引导学生们认识到,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信心。同时,老师也提醒学生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点滴小事做起,做到爱清洁讲卫生。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增强了自信心,还树立了健康的生活观念。课堂游戏“卫生小达人”抢答游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老师设计了一系列与清洁卫生相关的问答题,学生们分组进行抢答。每当有同学答对题目时,全班都会为他鼓掌欢呼,营造出紧张刺激又充满乐趣的氛围。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除了“卫生小达人”抢答游戏外,老师还组织了“模拟清洁比赛”。学生们分组模拟家庭或学校的清洁场景进行比赛。每组学生都全力以赴,展示自己的清洁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他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打扫地面,有的负责擦拭家具,还有的负责清理卫生间等。老师和其他同学作为评委进行打分和评价,比赛结束后,获胜的小组欢呼雀跃地庆祝胜利。通过模拟清洁比赛,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清洁技能,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此外,老师还经常组织一些互动游戏和活动,如“清洁知识问答”、“清洁小能手”等,旨在通过轻松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清洁卫生的知识。这些游戏和活动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拓展延伸家庭作业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宣传清洁卫生的重要性,并帮助家长进行家庭卫生清洁活动。学生们非常积极地完成这个作业,他们不仅向家长宣传了卫生知识,还帮助家长打扫了房间,赢得了家长们的赞扬。同时,老师还鼓励学生拍摄照片或视频记录自己的实践过程,并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这样同学们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社团活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老师组织学生成立了“卫生小卫士”社团。社团定期开展清洁卫生宣传和实践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共同为校园和社区的卫生环境做出贡献。通过社团活动的形式,学生们不仅增强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非常有益。在社团活动中,老师还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开展各种有趣的清洁卫生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还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社团中来。学生们在社团活动中不断成长,变得越来越优秀。九、课后作业学生们需要完成以下两项作业:1. 绘制一幅关于清洁卫生的宣传画或海报。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富有创意。学生们可以参考一些关于清洁卫生的宣传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创意,绘制出符合要求的宣传画或海报。这个作业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对清洁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锻炼他们的创意和设计能力。2. 编写一篇关于自己在清洁卫生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的日记或作文。学生们需要回顾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经历,包括参与清洁卫生的过程、感受和收获。学生们需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同时也可以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一些思考和领悟。这个作业可以帮助学生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加深对清洁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十、课堂总结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清洁卫生的重要性和意义。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为什么要爱清洁讲卫生、清洁卫生的意义和作用等。2. 强调清洁卫生对于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和数据来证明清洁卫生对于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作用。3. 引导学生们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清洁卫生的实践活动,以及提供一些实用的清洁卫生知识和技巧,来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课堂总结,学生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清洁卫生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也可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也可以通过总结反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