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自己的动物园》(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自己的动物园》(教案)

资源简介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自己的动物园》(教案)
《自己的动物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课程标准
根据《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应能了解动物的基本知识,培养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材分析
《自己的动物园》是蒙沪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节内容。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创建自己的动物园,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对动物充满好奇和兴趣。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仍需培养。因此,本课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培养这些能力。
四、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能力,激发对动物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掌握制作简单动物模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掌握制作动物模型的方法。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中的沟通与协调,创新思维的培养。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动物园的图片、视频资料,动物模型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展示板。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喜欢的动物资料,准备制作动物模型的工具。
八、教学过程
引人入胜的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教师手持一个神秘的盒子,神秘兮兮地告诉学生里面装了一个“魔法动物园”的门票。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激发兴趣:教师邀请学生猜一猜这个“魔法动物园”里都有哪些神奇的动物。学生们的想象力被激发,纷纷猜测各种奇特的动物,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
教师演示:教师打开盒子,展示出一些动物玩具或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猜测: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这些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视频播放:教师播放一段精心制作的动物园视频,随着镜头的推进,各种动物一一亮相,学生发出阵阵惊叹声,仿佛真的进入了神奇的动物园。随着视频的播放,教师适时地介绍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这段视频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让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
2. 动物世界的探秘(10分钟)
动物大比拼:
教师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如猫、狗、猴子、大象等,并快速展示给学生看。学生需要快速抢答这些动物的名字、特点和生活习性,以此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分组讨论:
在学生了解了动物的基本信息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进行深入讨论。学生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收集有关该动物的资料,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和讨论。这个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小小讲解员环节:
每组选派一名“小小讲解员”上台,用生动的语言和动作介绍自己组的动物。其他同学作为评委,对讲解员的介绍进行评价和打分。这个环节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所选动物的特性。
这个环节可以与动物园或相关动物展览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自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生活习性,增强学生对动物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或参观动物园,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世界的奇妙和美丽,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热爱。
3. 创意动物园的建造(15分钟)
材料超市:教师将各种制作动物模型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整齐地摆放在“材料超市”的展示台上,供学生们自由挑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需求,挑选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彩笔、颜料、塑料、木头、金属等。这些材料不仅包括常见的动物模型材料,还包括一些新颖、独特的材料,如废弃的布料、纸箱、塑料瓶等,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
动手实践:学生们分组开始制作动物模型,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有人负责设计动物的外形,有人负责涂色,有人负责粘贴和组装。教师则化身为“创意导师”,穿梭在各小组之间,给予指导和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问题,获得专业的建议和帮助。教师也会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让他们的动物模型更加独特和有趣。
创意碰撞: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还鼓励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创意碰撞。学生们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相互启发和借鉴。同时,教师也会提供一些有趣的动物模型范例,让学生们了解不同的制作风格和技巧。这种创意碰撞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制作动物模型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上述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亲手制作出各种有趣的动物模型,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也能够在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享受创作的乐趣。
动物园大巡游(10分钟)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将迎来一次激动人心的动物园大巡游。首先,他们需要提前制作好各种动物模型,可以是纸板做的,也可以是橡皮泥捏的,甚至可以是一些废旧物品的再利用。这些模型将作为他们构建“小小动物园”的重要素材。
搭建动物园:学生们分工合作,将各种动物模型摆放在教室中,共同搭建一个充满童趣的“小小动物园”。这个动物园里不仅有学生们熟悉的动物,比如猫、狗、兔子等,还有他们自己创造的独一无二的动物,如长翅膀的鱼、会说话的鸟等。这个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动物园导览:接下来,每个小组轮流担任“导游”,带领其他同学参观自己的动物园。学生们需要提前准备好各种动物的介绍,包括名字、习性、特点等。他们需要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其他同学介绍,让其他同学能够了解这些动物。同时,他们还需要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展示他们的知识储备。每个小组的“导游”都充满了激情和自信,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其他同学展示了他们对动物的热爱和理解。
观众打分:参观的同学可以根据“导游”的介绍和动物园的布置进行打分,评选出最佳“导游”和最佳“动物园”。这个环节不仅增加了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他们积极参与到评分中来,为他们的“导游”和“动物园”加油鼓劲。最后,分数最高的“导游”和“动物园”会得到奖励,这无疑是对他们努力和付出的最好回馈。
总的来说,这个环节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们在搭建动物园、担任导游和评分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动物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
5. 爱心守护者的倡议(5分钟)
情感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动物园的守护者,会如何照顾这些动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护动物,并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关爱之情。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更加关注动物和环境的保护。
环保倡议:
在学生了解了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环保倡议。学生可以提出减少垃圾、保护水源、关爱动物等具体的环保行动,并讨论如何将这些倡议付诸实践。这个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承诺签名:
最后,教师准备一份“爱心守护者承诺书”,邀请学生签名承诺将用自己的行动保护动物和环境。这个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更加坚定地践行自己的承诺,为保护动物和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个环节可以与学校或社区的环保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更好地践行自己的承诺,并与其他学生和社区成员一起努力,共同营造一个绿色、和谐的环境。
6. 课堂小结与分享(5分钟)
学生分享:请几位学生分享今天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九、拓展延伸
家庭作业:请学生在家中制作一个简易的动物园场景,并放置自己制作的动物模型,与家人分享自己的作品。
周末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实地观察动物的生活环境,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爱护之情。
九、课后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制作简易动物园场景并放置动物模型。
绘制一张动物保护宣传海报,呼吁大家共同保护动物和环境。
十、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自己的动物园》,让学生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掌握了制作动物模型的方法。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最重要的是,本节课增强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和环保意识,为他们今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课后评价与反思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课堂表现,可以评价学生对动物的了解程度、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情况。同时,通过学生的家庭作业和周末活动,可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反思:本节课在活动设计和实施上都比较成功,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动手实践环节,教师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材料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引入更多关于动物保护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