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教案《4.2 做个受欢迎的人》 教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教案《4.2 做个受欢迎的人》 教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资源简介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4.2 做个受欢迎的人》(教案)
课程标准
根据《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本节课《做个受欢迎的人》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受欢迎的人的特点,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交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安徽大学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主题为《做个受欢迎的人》。教材内容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受欢迎的人所具备的品质,如友善、诚实、尊重他人等,并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如何成为受欢迎的人。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与同伴建立良好关系,但往往缺乏有效的社交技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受欢迎的人的特点,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提升社交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有效沟通、合作与分享的技巧,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调整情绪,培养自信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受欢迎的人所具备的品质和特点。
掌握基本的社交技巧,如礼貌用语、倾听与表达等。
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体验与人交往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交态度,愿意主动与人交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受欢迎的人的特点和品质。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技巧。
难点:
如何在实践活动中有效运用所学社交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受欢迎的人的特点、品质、社交技巧等相关内容的图片、视频资料。
情境模拟道具:如玩具、道具等,用于模拟不同社交场景。
评价表:用于记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便进行课后评价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引人入胜的导入(5分钟)
神秘嘉宾引入:老师邀请一位在班级中公认受欢迎的同学作为“神秘嘉宾”走进教室。同学们好奇地猜测着这位嘉宾的身份,脸上露出兴奋和好奇的表情。老师轻轻地拍了拍这位同学的肩膀,示意他上台。神秘嘉宾走上讲台,向同学们挥手致意。
“受欢迎”大揭秘:神秘嘉宾分享了自己受欢迎的小秘诀,如友善待人、乐于助人、善于沟通、积极乐观等。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并纷纷表示要向这位同学学习。接着,神秘嘉宾鼓励同学们也要努力成为受欢迎的人,并提醒他们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格和优点,不要盲目模仿别人。
话题引入:老师见状,顺势引导出本节课的主题:“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变得和这位同学一样受欢迎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做个受欢迎的人’的秘诀吧!”老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并让他们意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这样的导入环节,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新课探究(15分钟)
今天我们将进行一个新课探究——“受欢迎”特质大讨论。这个环节旨在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让学生们深入思考受欢迎的人应该具备的特点和品质,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小组头脑风暴:
首先,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约5-6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将自由发表意见,积极思考受欢迎的人应该具备的特点和品质。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列出一些具体的品质和特点。
全班分享:
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将派出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或展示给全班。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积极参与,引导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点评:
最后,老师会对同学们列出的特点进行点评和总结。老师会强调一些重要的品质,如友善、诚实、尊重他人等。通过老师的点评,学生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受欢迎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特点。
社交技巧小剧场:
老师将提供几个社交场景(如向陌生人问路、与同学发生争执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示他们是如何使用社交技巧的。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们将之前讨论的品质和特点应用到实际的社交情境中。
观众点评:
扮演结束后,观众可以对表演者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观众的点评可以帮助表演者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老师总结:
最后,老师会对整个探究环节进行总结,强调礼貌用语、倾听与表达等社交技巧的重要性。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受欢迎的人的特点和品质,还可以学习到实际的社交技巧,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合作之星”挑战赛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项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例如搭建积木塔、完成拼图等。这些任务需要同学们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团队合作:同学们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有的同学负责搭建积木塔的底座,有的同学负责搭建塔身,有的同学负责装饰和美化成果,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观察并记录下同学们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如何交流、如何倾听、如何协商、如何解决冲突等社交技巧的运用情况。
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完成任务后,需要进行成果展示,讲述在合作过程中如何运用所学社交技巧。其他小组也会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通过这样的展示和评价环节,同学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其他小组的优秀经验和做法。
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老师还会组织“最受欢迎小组”评选活动。全班同学根据每个小组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展示成果的质量进行投票,选出“最受欢迎小组”。被选中的小组将获得老师颁发的奖品,并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感受。这个环节不仅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还可以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以上实践活动,同学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到更多的社交技巧和方法,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提升(5分钟)
学生分享: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同学们积极发言,表达了自己对于如何成为受欢迎的人的想法和感悟。
老师总结:老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强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以及成为受欢迎的人需要具备的品质和技巧。同时,老师也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不断尝试和实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这些都是未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基础。
拓展延伸
家庭作业:老师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并记录家人或邻居中受欢迎的人的特点和行为,并思考如何学习他们的优点。这样的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班级活动:老师还提出组织一次班级社交技巧大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社交才能,并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小明星”。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
学生回顾: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写下自己的日记,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这样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鼓励实践:老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用所学社交技巧,与家人、朋友进行互动,并记录下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这样的鼓励和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受欢迎的人的特点和品质,学习掌握基本的社交技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不仅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还培养了同理心和团队协作精神。本节课是一次成功的社交技巧教学体验,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成为受欢迎的人。
课后评价与反思
通过以上环节的扩写,整个课程的设计更加完整,既有课堂上的学习总结,又有课后的实践延伸,还有对整个课程的反思和评价。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交技巧,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