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下科学第四单元《热》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思维导图+练习题汇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五下科学第四单元《热》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思维导图+练习题汇编

资源简介

教科版五下科学第四单元《热》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思维导图+练习题汇编
第四单元《热》考点必背
第1课 温度与水的变化
1.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
2.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
3.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①戴护目镜。②正确使用酒精灯等仪器,防止烫伤。
(1)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会停止沸腾,水的温度会降低。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会持续沸腾,水的温度不变。
(3)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水的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
4.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
5.水结冰时的温度,叫水的凝固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
第2课 水的蒸发和凝结
1.水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后,会发生物态变化。
2.水的蒸发过程吸收热量,水蒸气凝结成水的过程放出热量。
3.水的蒸发:湿衣服变干、水洼变干。
4.水蒸气凝结成水:浴室镜面上形成的水滴、水烧开时冒的白气(小水滴)、清晨草叶上的露珠。
5.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6.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1)在玻璃杯内加入冰块,用干布将玻璃杯外壁擦拭干净,静置一会儿,观察玻璃杯外壁,发现出现了小水珠。这是因为玻璃杯内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2)若再加入食盐,玻璃杯内温度更低,外壁上出现的小水珠更多。
7.自然界中水的形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云、雾、雨、露、霜、雪等,他们的形成都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
第3课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1.刚从冰箱里取出的牛奶,要使它变成热的,我们会把它浸在热水中。热会从热水转移到牛奶。
2.将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温度
(1)实验现象:凉水的温度逐渐升高,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最终凉水
和热水的温度相同。凉水的温度不会一直上升,热水的温度不会一直下降。
(2)实验结论: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3)实验中用试管控制凉水的水量,使用大烧杯让热水尽量多一些的目的是让凉水的温度尽快上升,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3.在实验中,我们测量物体的温度通常使用温度计,生活中还有更多可以感知温度的方法,比如使用感温纸带、感温粉末。
4.在实验中,我们不能用手指来感知物体的温度,因为手指容易被烫伤,而且手指的感觉不准确,误差较大。
第4课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1.喝汤时,将金属勺浸在热汤中,过一会儿,勺柄也热起来了。热从热汤传到了勺口,然后又传到了勺柄。
2.在一根金属条表面均匀涂上蜡,然后将金属条固定在支架上。用火加热金属条的中部,金属条上的蜡从中部受热部分开始熔化,然后向两端依次
熔化。
3.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从加热点(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传递。
4.热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或从一个高温物体传递给一个低温物体。热传递的方向与物体的体积、质量等无关。
5.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在固体中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热传导。】
第5课 热在水中的传递
1.加热试管中的水
(1)水不能太多,控制在试管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2)加热时,试管口不可朝着人。
(3)在清水中加入一些感温粉末,搅拌均匀,有利于观察水的流动及水温的变化。
(4)加热时,水变热后体积膨胀,热水比同体积的冷水轻,所以热水向上运动。这与我们曾经学过的“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相似。
2.从一侧加热烧杯中的水
(1)用滴管吸取红墨水,伸入到水下待加热的地方,挤出2滴红墨水。滴加红墨水的目的是方便观察水的流动。
(2)加热后的热水向上流动,冷水向下流动,形成对流。使整杯水的温度趋于相同。
(3)热对流是热由高温流体转移到低温流体的现象。
3.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热对流。
4.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热。
第6课 哪个传热快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热的良导体有铜、铝、铁等金属材料。
热的不良导体有塑料、木头、陶瓷、空气等材料。
2.冬天时,我们触摸金属感觉很凉,而触摸木板感觉不是很凉,这是因为,木板是热的不良导体,它不会很快把你手上的热量带走。
3.比较木勺、塑料勺、金属勺哪个传热快
(1)在相同大小的木勺、塑料勺和金属勺的勺柄中段涂上蜡,然后将它们的勺部同时浸入热水中。
(2)金属勺上的蜡最先熔化,然后是塑料勺上的蜡熔化,木勺上的蜡最后熔化。
(3)三种勺子中,金属勺传热最快,塑料勺传热慢一些,木勺传热最慢。
4.比较铜、铝、铁三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时,三种材料的粗细、长度要
相同。
5.铜、铝、铁三种材料的导热性能排序:铜>铝>铁。
第7课 做个保温杯
1.比较哪杯水凉得慢
(1)在容量大小差不多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分别倒入
同样多、相同温度的热水。
(2)过几分钟后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发现不锈钢杯保温效果最差,
塑料杯的保温效果不佳,陶瓷杯的保温效果最好。
(3)热的良导体散热快,热的不良导体散热慢。制作保温杯时,应
选择热的不良导体。
2.使杯中热水凉得更慢的方法
(1)给杯子加一个密封的盖。
(2)用热的不良导体将杯子包起来。
3.保温瓶内胆原理
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隔绝内部物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
内胆中间为真空,无热传导与热对流。
内壁镀银,减少热辐射。
第四单元《热》单元复习
第1课 温度与水的变化
1.双手握住一杯热茶,手会慢慢地热起来;要是握住一块冰,手就会变得越来越冷。
2.我们平时说得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也就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会逐渐上升,升到100℃时水开始沸腾停止加热后,水的温度开始下降;静置一段时间后,再次给水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对水的持续加热,水的温度一直保持在100℃。
4.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伴有声音,这是水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的现象。
5.水的沸腾过程和温度的变化有关。
6.水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以下时会结冰,水从液态变成固态。
7.水在100℃时会沸腾,变成水蒸气,水从液态变成气态。
第2课 水的蒸发和凝结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又凝结成水的现象。
2.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在这个过程中,水从液态变成气态。
3.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水从气态变成液态。
4.水蒸发的快慢和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的速度越快;水的温度越低,水蒸发的速度越慢。
5.在玻璃杯内加入冰块,静置一会儿,玻璃杯外壁 有小水珠附着,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6.自然界的云、雾、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7.自然界的霜、雪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而成的。
第3课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1.将冷的牛奶浸在热水中,牛奶由凉变热。热水的温度会下降。
2.将凉水和热水相互接触,凉水的温度会上升,热水的温度会下降。最后温度会相同,都等于室温。
3.在实验中,我们测量物体的温度通常使用温度计,生活中还有更多可以感知温度的方法,比如使用感温纸带、感温粉末.把感温粉末加入水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温度的变化。
第4课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1.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是从加热点往两边传递的;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是从加热点开始往四周传递的。
2.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
3.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4.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作热传导;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叫作热对流;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叫作热辐射。
5.离热源越近,热传递所需的时间越短;离热源越远,热传递所需的时间越长。
第5 课 热在水中的传递
1.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时,加热时间不可太长,用手触摸时避免烫伤!试管口不可朝着人。
2.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时,热量会往上传递。
3.我们可以在清水中加入一些感温粉末,搅拌均匀。然后用酒精灯给试管底部一侧加热,观察到热水向上方流动,上方的冷水向下方流动,水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称为对流。
4.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形式传递的。
5.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热。
6.热在空气中主要是以对流的形式传递,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因此取暖器安装在房间下部,而开冷气的空调一般安装在房间的上部。
第6课 哪个传热快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金属的导热性能比非金属强。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被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比较铜、铝、铁三种金属的导热性能,从强到弱排列顺序是铜、铝、铁。
第7课时 做个保温杯
1.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空气的传热速度较慢,属于热的不良导体。
2.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铜、铝、铁是热的良导体。
3.我们一般选用热的不良导体作为保温的材料。
4.加盖的杯子保温效果好,是因为加盖很好地阻止了热对流。
5.夏天,冰柜上盖棉被,是为了减缓空气中的热量向冰柜内传递。
6.保温瓶内胆原理:
(1)木塞热的不良导体,隔绝内部物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
(2)真空:无热传导与热对流。
(3)镀银内壁:减少热辐射。
第四单元《热》知识点
实验: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
实验方法: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②测量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
③待水沸腾时,撤走酒精灯(停止给水加热),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④静置一段时间后,再次给水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对沸水的持续加热,观测、记录水和温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①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温达到100℃时沸腾。
②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温度逐渐降低,水面冒出的白气逐渐减少。
③再次加热至沸腾时,水温再次上升,直至100℃保持不变。沸腾时,水面不断翻腾,有大量白气产生,水中有大量气泡快速上升。
1.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逐渐变为沸腾的状态,水开始翻滚,水面之上有大量白气,水中有大量气泡快速上升。停止加热后,水停止沸腾,温度逐渐降低,白气逐渐减少。
2.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且只有持续加热,水才会持续沸腾。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3.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逐渐变为沸腾的状态,水开始翻滚,水面之上有大量白气,水中有大量气泡快速上升。停止加热后,水停止沸腾,温度逐渐降低,白气逐渐减少。
4.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且只有持续加热,水才会持续沸腾。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4.2《水的蒸发和凝结》知识点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又凝结成水的现象,水和水蒸气的互相变换与温度有关。
2.水蒸发的现象:湿衣服晾干了,水洼里的水变干了。
3.水蒸气凝结的现象:早晨草地上的露珠,刚洗完澡后浴室的玻璃上有水珠。
实验:水的蒸发和凝结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实验方法: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里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水。
②将其中一杯水用酒精灯加热至80℃,另一杯水加热至40℃。
③各放置5分钟,用电子秤称量每杯水的质量观察并比较水量减少得多少。
实验现象:温度为80℃的水质量小,水量减少得多;温度为40℃的水质量
大,水量减少得少。
实验结论: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实验方法:①在玻璃杯内加入冰块,用干布将玻璃杯外壁擦拭干净,静置一会儿,观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现象,并记录玻璃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
②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再加入一些食盐,继续观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现象,并记录两支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现象:①加入冰块后,玻璃杯外壁出现小水珠,玻璃杯内温度计的读数为-2℃,杯外为20℃。
②加入食盐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变多,玻璃杯内温度计的读数为-8℃,杯外为20℃。
实验结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加入食盐后温度降低,导致小水珠变多。
4.云、雾、霜、雪的形成原因
云是水蒸气受冷形成的小水珠成小冰晶,飘浮在高空。
雾是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低空。
霜是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形成的小冰晶。
雪是高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形成的小冰晶。
4.3《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知识点
1.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导致高温物体温度下降,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至两个物体温度相同。
2.在“观察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后的温度变化”的实验中,试管中的凉水从烧杯中的热水中吸收热量,温度上升;烧杯中热水的热量向试管中的凉水传递,温度下降。当凉水和热水温度相同后,凉水无法继续吸收热量,二者的温度在室温的影响下同时下降,直至与室温相同。
3.生活中可以使用感温纸带、感温粉末等来感知温度。感温粉末遇热颜色变浅,可以把感温粉末加入水中,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观察温度的变化。
4.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知识点
1.将牛奶包浸在热水中,牛奶会慢慢热起来,热水把热量传给了牛奶。喝汤时,将金属勺浸在热汤中,热汤把热量传给了金属勺的勺口,热量沿着金属勺慢慢地向末端传递,过一会儿,勺柄也热起来了。
2.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如酒精灯火焰的热传给金属条、金属圆片等),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如热从金属条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从金属圆片的中心向四周传递等),这个过程叫热传递,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
3.三种热传递方式
(1)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
(2)热对流: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使热量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3)热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
4.5《热在水中的传递》知识点
1.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热对流。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热对流。
2在烧杯底部的一侧加热,烧杯内的水都会变热,热的传递过程如图中箭头所示。
3.冬天,我们在房间里使用取暖器时,取暖器周围的空气先热起来,热空气上升,房间里上部的冷空气下降变热,冷、热空气的相对流动使房间里的空气全
部变热,如图所示。
4.6《哪个传热快》知识点
1.不同的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热比较快,塑料和木头材料传热比较慢。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质叫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质叫热的不良导体。
3.一般来说,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金属中最善于传热的是银,其次是铜和铝。
4.电饭煲内胆炒菜用的锅等需要有很强的传热本领,因此大多用金属材料制造;而锅铲、汤勺、漏勺、铁锅等的把手以及隔热垫则大多用塑料、木头等热的不良导体制造,以免烫伤手。
4.7《做一个保温杯》知识点
1.比较哪杯水凉得慢
(1)在容量大小差不多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相同温度的热水。
(2)不锈钢杯里的水凉得最快,这是因为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散热也快;陶瓷杯里的水凉得最慢,这是因为陶瓷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散热也慢。
1.比较哪杯水凉得慢
(1)在容量大小差不多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相同温度的热水。
(2)不锈钢杯里的水凉得最快,这是因为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散热也快;陶瓷杯里的水凉得最慢,这是因为陶瓷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散热也慢。
3.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减慢热传递的作用,但事实上还是会发生热量的传递。
(1)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时,保温杯所起到的作用是减缓杯内热量的流失。
(2)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低于外界温度时,保温杯所起到的作用是减缓外界热量进入杯内。
第四单元《热》思维导图
第四单元《热》实验要点
第四单元《热》典型练习题
第四单元《热》单元试卷含答案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一般情况下,水在变热的过程中,体积____________,重量____________。
2.液体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有关。
3.通过直接接触,热总是沿着物体从温度较____________的一端传向较____________的一端的传递方式叫作____________。
4.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铜、铁铝三种物质中最容易传热的是____________。
5.热水壶经常用木塞子,是因为木材是热的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 )物体热量的散失。
A.加快 B.减慢 C.不改变
2.室外的电线一般什么( )会松一些?
A.夏季 B.冬季 C.秋季
3.太阳的热量主要通过( )方式传递到地球上。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4.下列现象不属于凝结现象的是( )。
A.深秋早上荷叶上出现露珠
B.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外壁有小水珠
C.冬天早上植物上有霜
5.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这个图像,说明水的温度从8℃降低至2℃的过程中( )。
A.水的体积先变小后变大
B.水的体积变化无规律
C.水的体积先变大后变小
6.冬季,把室内的门窗关紧后,过一段时间会发现窗户上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出现在窗户的( )。
A.里面
B.外面
C.里面和外面
7.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B.进行消毒
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8.烧水时,造成水对流的原因是( )。
A.水受热会上升,未受热的水则下降
B.水中冒出的气泡上升,带动周围的水对流
C.烧水时水壶产生了振动,振动使得水对流
9.加热如图金属丝中“A”位置,其他位置热起来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10.冬天,用手触摸室外同一个地方的木头和钢铁,感觉钢铁更冷些,正确的解释是( )。
A.钢铁的温度比木头低
B.钢铁比木头重
C.钢铁比木头的传热性能好
11.小杨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形铜条上选取了A、B、C、D4个等间距的点,分别粘上蜡块,并在A、B的中点(△处)进行加热(如图所示)。结果发现,先是A、B点的蜡块一起掉下,再是C、D点的蜡块一起掉下。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热量能在铜条上传递
B.热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C.热量的传递过程是A→B→C→D
12.三只大小相同的杯子,装着同样多的80℃的水,最早能喝的是( )。
A.塑料杯 B.瓷杯 C.不锈钢杯
13.周末,小科和家人去吃火锅,他发现桌上的锅是铜做的。爸爸点了鸳鸯锅,小科发现辣锅这一边先沸腾,辣锅的汤汁表面浮着厚厚的油层,锅里还冒出大量“白气”。对此,小科做出如下猜想,你觉得不合理的是( )。
A.铜是热的良导体
B.锅里的油有保温作用
C.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14.如图所示,铁锅的手柄是用木棒制作的,是因为( )。
A.木棒传热的本领强
B.木棒传热的本领弱
C.木棒不能传热
15.下列现象中,由于热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是( )。
A.用毛巾反复擦皮肤时感到发热
B.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
C.把手伸到热水中手会感到热
16.保温杯的主要制作材料是( )。
A.热的良导体 B.热的不良导体 C.导体
17.小科发现保温杯可以使杯内的水保温,关于“保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温”可以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变化
B.当保温杯内的水温度低于外界的温度时,保温杯能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升高的速度
C.保温杯能使杯内的水一直保持原来的温度
18.热水瓶的内胆是双层的,而且两层之间是真空的,这是因为( )。
A.要让瓶胆变得更重一些 B.可以让瓶中的热水温度升高
C.真空可以减慢热量的散失
19.实验室常用的红液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 )。
A.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B.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C.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20.如图所示,炉子产生的热传递给男孩的
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热源不变的情况下给凉水加热,水升温的规律是先慢后快。( )
2.江河湖海的水只有太阳晒时才会蒸发。( )
3.清晨,树叶上的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而来的。( )
4.木勺与钢勺相比,木勺的传热速度要快一些。( )
5.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时,热一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
6.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
7.在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减少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
8.不管什么物体,传热越快对人们的生活越有利。
9.水在任何时候都是热胀冷缩的。( )
10.传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也定好。( )
四、综合题。(共30分)
1.如图所示,该实验装置可用来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在沸腾时的温度变化。(10分)
(1)本实验中,用____________来给水加热,
用____________来测量水温。(填仪器名称)
(2)从图中可以读出此时的水温是____________℃,
水____________(填开始或“没有”)沸腾,水沸
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__℃。
(3)当水沸腾时,可以观察到水中有____________产生,水面上会产生____________,水温____________(填“下降”“不变”或“上升”)。
(4)当水沸腾时,若在烧杯口套上一个被挤瘪的塑料袋,则塑料袋会____________,因为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小明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10分)
(1)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A.金属会热胀冷缩吗
B.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C.金属和木头哪个传热本领大
(2)实验中选用蜡粘火柴的主要原因是( )。
A.蜡遇火不会燃烧 B.蜡是热的不良导体 C.蜡遇热会熔化
(3)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 )加热。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4)实验中铁丝上的火柴的主要作用是( )。
A.火柴会燃烧,能帮助我们“看”清传热的方向
B.火柴掉下的次序,能帮助我们“看”清传热的方向
C.火柴的颜色会改变,能帮助我们“看”清传热的方向
(5)如果热是从物体温度高的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我们应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四根火柴同时掉下来 B.离酒精灯最远的火柴先掉下来
C.离酒精灯最近的火柴先掉下来
3.小科同学周末在家用不同方法做了保温杯实验,保温效果记录如下表。请你和他一起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序号 方法 开始温度 10分钟后的温度 20分钟后的温度
1 无盖的杯子 95℃ 65℃ 50℃
2 杯子外包毛巾,无盖 95℃ 73℃ 62℃
3 杯子外包毛巾,加盖 95℃ 81℃ 74℃
4 杯子嵌入塑料泡沫,加盖 95℃ 85℃ 81℃
注:以上几个杯子材料和大小以及水量都相同。
(1)保温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号,保温效果最差的是____________号。
(2)如果要研究不同外包材料对杯子保温效果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____号和____________号;如果要研究有无外包材料对杯子保温效果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____号和____________号。
(3)通过该实验的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至少写两条)
(4)通过以上数据,你发现温度下降有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
一、
1.变大 不变
2.温度 液体表面积 流速
3.高 低 热传导
4.铜
5.不良导体
二、
1.B
2.A
3.C
4.C
5.A
6.A
7.C
8.A
9.B
10.B
11.C
12.C
13. C
14.B
15.C
16.B
17.C
18.C
19.B
20.C
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1.(1)酒精灯 温度计 (2)96 没有100(3)气泡 白气不变(4)变大 水蒸气
2.(1)B (2)C (3)A (4)B (5)C
3.(1)4 1 (2)3 4 1 2 (3)①有外包材料能够起到保温作用;②外包材料的导热性越差,保温效果越好。(4)温度下降有先快后慢的规律。
第四单元《热》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当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温度还会继续升高。( )
2.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使得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
3.水结冰时,向周围放出热量。冰融化时,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
4.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阻碍热量传递的作用,但事实上还是会发生热量的传递( )
5.江河湖海无时无刻不在蒸发。( )
6.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后就会下雨。( )
7.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材料来观察热的传递过程。( )
8.同时浸在热水中的塑料小勺比钢勺传热快。( )
9.塑料勺、木勺和钢勺相比,钢勺传热快。( )
10.热在不同的物体中传热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热传递使物体温度升高的( )。
A.用毛巾反复擦热皮肤感到热
B.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
C.把手伸到热水里手会感到热
D.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
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
B.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
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3.水结冰实验中,你测量试管中水温的方法是( )。
4.将木条、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分别用手触摸木条和金属条的末端,发现( )
A.木条的温度上升得快
B.金属条的温度上升得快
C.木条与金属条的温度上升得同样快
5.对于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外壳的保温杯一定比塑料外壳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
B.厚的保温杯一定比薄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
C.保温杯的双层结构并抽成真空的设计使保温效果更好
6.小明发现保温杯可以保温杯内的水,关于“保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温可以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变化
B.当保温杯内的水温度低于外界的温度,保温杯能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升高速度
C.保温杯能使杯内的水保持原来的温度
7.热传导在传递热量过程中( )。
A.必须通过与物体的直接接触
B.可以不与物体接触
C.与物体接触或不接触都可以
8.厨房里的厨具中,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多用( )的材料制作。
A.传热能力强
B.金属
C.传热能力弱
9.往大小、形状、厚薄相同但材料不同的杯子里同时倒入100毫升95°C的水,最早能喝的是( )中的水。
A.塑料杯
B.玻璃杯
C.不锈钢杯
10.下面方法中,能使杯中的热水凉得快一些的是( )。
A.揭开杯盖
B.拧紧密封杯盖
C.杯外套上杯套
11.下列现象中,发生了水蒸气的凝结的是( )。
A.冰化成水
B.热水壶盖上产生的小水珠
C.雨后荷花上的小水珠
12.( )是指依靠液体或气体本身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13.如图,炉子产生的热传递给男孩的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14.夏天用棉被把棒冰裹起来,棒冰的融化速度会( )。
A.更块一些
B.更慢一些
C.不变
15.为了便于观察热在水中的传递,我们可以在水中加入( )。
A.红墨水并搅拌均匀
B.感温粉末并搅拌均匀
C.沙子
三、连线题(共4分)
1.将生活中的现象与对应的热传递方式相连。
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
铁锅将菜烧熟了 热传递
冬天使用暖气使房间变暖 热对流
坐在炉子旁感受到温暖 热辐射
四、实验题(共46分)
1.我们对“水在怎样的条件下会结冰”进行了研究。请你解决下列问题:(共1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在冬天就会结冰
B.水放到冰箱里就会结冰
C.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才有可能结冰
(2)为了创造更低的环境温度,我们在冰中加了( ),冰、盐和水的混合物温度会( )(填“低于”、“高于”或“等于”)0℃,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时水开始结冰。
(3)“水结冰”实验,我们还发现哪些现象?请在正确说法后面的括号里打“√”
,错误的打“×”。
A.温度计读数的下降是先快后慢,最后慢慢下降到0℃以下。( )
B.温度计读数始终是匀速下降。( )
C.水结冰的过程是从外到里。( )
D.水结冰后体积变小了。( )
E.实验结束,揭开干毛巾,发现杯壁外面有霜。( )
2.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的传递。(共12分)
实验材料:铁丝、铁架台、凡士林、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夹子、蜡烛油等。
实验(一)步骤:
(1)把金属条固定到铁架台上,用凡士林将火柴分别粘在金属条上,都向下悬挂。
(2)用酒精灯给金属条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火柴掉下的先后顺序为 。
实验(二)步骤:
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和边缘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试着画出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图中小黑点为加热点)
实验结论:热总是从 的一端(物体)传递到 的一端(物体)。我们把这种传递的方法叫做 。
3.小明想制作一个保温杯来冷藏冰棍,以便在外出时享用。他观察家用保温杯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制作保温杯。(共16分)
(1)在保温杯中倒入一杯70℃热水,此刻的外层玻璃温度将( )。
A.高于70℃
B.等于70℃
C.低于70℃
(2)在保温杯中倒入热水后,在杯口绷一张橡皮膜并扎紧杯口,等水温下降后,可以观察到橡皮膜( )。
A.向杯内凹陷
B.向杯外凸起
C.依然保持平整
(3)保温杯金属盖的里面,有一层柔软的橡皮垫。关于“金属盖里的橡胶垫的作用”小明提出了下列三种观点,其中最合适的是( )。
A.可以减缓热量转移
B.能够产生更多热量
C.用于防止人体触电
(4)将大小两个塑料瓶剪去瓶口,然后套在一起,如下图。为了固定小塑料瓶,可以在两个瓶子间填充( )。
A.细沙 B.棉花 C.铝箔
(5)实验中,小明使用温度计对水温进行实时监测。如下图,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为( )。
A.38℃ B.-38℃ C.42℃
(6)小明将冰棍放在自制的保温杯中,为了快递检测自制保温杯的保温能力,可以将保温杯放在( )。
A.阴凉的室内
B.冰箱冷冻室
C.70℃热水中
(7)下面是制作保温杯过程中的三个环节:
①结构设计 ②测试调整 ③产品制作
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②→①
(8)保温杯制作完成后,剪下的塑料碎片可以丢弃到( )。
A.“其他垃圾”箱
B.“厨余垃圾”箱
C.“有害垃圾”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