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纲要(教材解读)-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程纲要(教材解读)-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 年级数学(下)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
教材来源: 青 岛 版
(2021年1月第 版)
适用年级: 一 年 级
设计教师:
课 时: 68课时
制定时间:2024年 2 月 5 日
一、课程背景
(一)学生已有知识与认知特点(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1.班级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所执教的班级是一年级,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8人。他(她)们的年龄大都在6-7岁,大多数来自周边农村,也有少数学生来自区其它镇街。父母大多在外打工,也有一部分学生父母在家务农、工厂上班,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大部分学生家庭有两个子女,个别的家庭有三、四个子女。
(添加班级的上学期期末考试分析)
2.思想状态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和学习,发现本班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身心健康,思想道德素质较好,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并认真执行,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能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但是也有个别学生不爱学习,无目标,无兴趣,自控能力差,管不住自己,学习容易受到家庭、同学、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学习能力较弱,缺少自信,这部分学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指导。
3.学习习惯
通过一年级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上课相比之前注意力比较集中,相对较稳定,持久一些。能认真听教师讲解,能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进行思考、操作、讨论、交流等。能注意倾听同学发言,与自己所思比较对照,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勤于动脑,能独立思考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自觉地从书中、演示中或反省错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能够按时、认真、细致、独立完成作业。基本上能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纠正别人不准确、不严密的数学语言。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仍然不集中、随便讲话、做小动作,思维懒惰,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靠记忆、模仿、照搬来学习。他们缺少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精神,计算马虎,书写不工整,格式不规范,审题不全面,不能准确的运用数学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分析问题不合理。作业不能按时独立完成,甚至抄袭别人作业,没有学习的责任感。
4.学习能力
学生能根据的提示,进行课前自学,能说出或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在自学的过程中提出有实效性的问题,理解数学课本内容,自学能力较强。部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大部分同学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能选择比较合适可行的方法。能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初步判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所加强。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与结果。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提出不同的意见或补充,但也有个别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懒得思考,遇到疑难问题,不敢提出。思考问题的条理性、深度、严谨性还需要提高。
(二)本册内容与前后知识间的联系
前内容 本册内容 后内容
1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认识(一上) 100以内数的认识 认识自然数、因数与倍数、万以内数的认识(二上、五下)
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上) 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 表内乘除法、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三位数乘除两位、四则运算、简易方程、分数加减法、分数四则运算(二、三、四、五、六年级)
认识钟表 时分的认识、年月日(三上)
认识立体图形(一上) 认识平面图形 角的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等(二上、二下)
厘米、米的认识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二下)
分类和比较(一上) 统计 画“正”字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下)
二、课程目标
领域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知 识 技 能 1.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中,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借助“捆合”或“拆分”小棒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为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认识11~20各数、100以内数及万以内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表征数的意义,经历数概念不断形成和扩张的过程,感悟“个、十、百、千、万”的意义,弄清数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厘清“数位”“位数”和“位置值”的含义,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进一步感悟数的大小和意义。 3.在10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中,借助小棒、计数器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从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度和演变,理解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即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掌握算法(即数位对齐)。通过合理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能口算10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4.在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分类活动认识两种不同的计时法。 5.在人民币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对人民币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材质分为硬币和纸币,按单位分为元、角、分等,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种类和面值的认识。 1.在有序数图形、列表格有序列举、分类列举和搭配问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研究就过程,体验有序思考的特点和价值(不重复、不遗漏),感知分类研究的优越性,体会分类的意义。 2.在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六边形、圆等)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描一描等活动,经历从“实物”上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知三位图形与二维图形的相互转换,体验“面”与“体”的关系,感悟“面附于体”的道理,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表象,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能够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发展空间知觉。 1.在“统计(我换牙了)”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感受数据蕴含信息,体会用数据表达与交流的作用。 1.在“我们身上的小尺子”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按照“想一想、量一量、试一试和议一议”四个程序开展活动,经历制定方案(如我们的身体中隐含着哪些“小尺子”、要想知道“小尺子”的长短需要哪些测量工具等)、测量“小尺子”(脚长、庹长、柞长等)的长度、以“小尺子”为单位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验“小尺子”信手拈来的方便性,并从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 2.在“趣味拼摆”和“神奇的小棒”综合实践活动中,经历图案的欣赏、设计、制作和反思过程,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一方面,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另一方面,在利用麦粒、回形针、蝴蝶、小棒等拼组出一幅幅美丽图画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各种平面图形的空间表象。
数 学 思 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 题 解 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筒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決。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 感 态 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三、课程内容
所属领域 单元题目 单元主要教学内容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课时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具学具 备注
数 与 代 数 开学第一课 ◎分享课程纲要 了解、规划本学期学习,养成培养计划的好习惯 1 一 3.1—3.5
一逛公园——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学生掌握退位减法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破十法”、“平十法”“做减想加”等方法准确计算得数 运算能力 模型思想 推理能力 思维严谨 一丝不苟 理性精神 敢于探索 2 小棒、方块
十几减8、7 2
二 3.8—3.12
十几减6、5、4、3…… 2
整理和复习 2
三 3.15-3.19
数 与 代 数 二下雨了——认识钟表 几时、几时半 学生会区分时针、分针,认识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三种时间,掌三种时间的特点,会画三种时间。 数感 模型思想 抽象思想 1 钟表
大约几时(快到几时、几时刚过)
认识时间、会画出时间
练习课 1
整理与复习、单元检测 1
数 与 代 数 三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 在认识11~20各数、100以内数及万以内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表征数的意义,经历数概念不断形成和扩张的过程,感悟“个、十、百、千、万”的意义,弄清数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 模型思想思维严谨 一丝不苟 理性精神 敢于探索 2 四 3.22—3.26 小棒 计数器
比较数的大小 1
整十的加减法计算 1
智慧广场 用列举的方法找出1—100之间有多少个“9” 1 五 3.29—4.2
单元复习与检测 2
空间 与 图形 四认识图形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学生认识简单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认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通过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运用体会图形美 空间观念 模型思想 数学文化 (七巧板) 理性精神 敢于探索 2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圆形 图片
六 4.6—4.9
综 合 实 践 趣味拼摆 图形的拼摆 1
单元复习与检测 1
数 与 代 数 五绿色行动
——100以内的加减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不进位加法 通过合理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能口算10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数感 推理能力 模型思想思维严谨 一丝不苟 理性精神 敢于探索 2 七 4.12-4.16 小棒 计数器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不退位减法 2 八 4.19-4.23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2
单元复习与检测 2 九 十 4.25—5.8
期中复习与检测 5
数 与 代 数 六小小存钱罐——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 在人民币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对人民币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材质分为硬币和纸币,按单位分为元、角、分等,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种类和面值的认识。 数感 抽象思想 推理能力 1 十一 5.10—5.14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样币
简单换算人民币 1
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1
单元复习与检测 1
数 与 代 数 七大海边——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递增递减问题 在10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中,借助小棒、计数器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从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度和演变,理解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即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掌握算法(即数位对齐) 数感 推理能力 模型思想 思维严谨 一丝不苟 理性精神 敢于探索 2 十二 5.17—5.21 计数器 小棒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2 十三 5.24—5.28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2
加减混合运算 2 十四 5.31—6.4
回顾整理 智慧广场 1
单元复习与检测 2
十五 6.7—6.11
空间 与 图形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 认识 认识厘米和线段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100 厘米;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应用意识 推理能力 2 直尺 米尺
认识米 1
综合 与 实践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米和厘米的综合应用 1 十六 6.15—6.18
单元复习与检测 1
统计 与 概率 九我换牙了—统计 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 出整理数据的结果,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体会用数据表达与交流 的作用。 数据分析观念 2
体会数据蕴含信息
单元复习与检测 1 十六 十七 6.21—6.30
十儿童乐园 ——总复习 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4
四、课程实施
(一)实施策略
1.本学期仍延续“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基于目标的深入探究,在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指引下,让学生在自主互助型学习模式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继续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具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发现学习的困惑,把握生成,即时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
2. 数学学习不但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做数学:本学期根据学习内容安排两次数学实践活动,一次是“趣味拼摆”,学生利用小棒、曲别针进行拼摆和图案设计,10分钟的作品展评,针对作品的质量和创意进行评分;另一次是“我们身上的小尺子”综合实践活动,,将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一次“聪明的测量员”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应用能力。
说数学:要善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会分析解决问题的题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技能。并会和大家交流。要力求达到不但会做,还要知道这样做的道理,并通过相关的数学练习来巩固知识。
3.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挖掘数学文化,提升数学思想方法, 穿插课外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爱国情感。
(二)学习活动
1.开展小组竞学、帮教结对活动,与学困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2.对基础较好学生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力开展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认真落实素质教育“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的要求。
3.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后多关心学困生,他们的作业尽量面批。
4.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以开发他们的智力。课后设计选做题,让优等生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课程评价
(一)评价方式
学期总评成绩(100分)=形成性评价成绩(45分)+结果性评价成绩(55分)
1.过程性评价(45%)
形成性评价成绩(45分)=课前学(3分)+课前1分钟口算(2分)+课堂
表现评价(25分)+作业评价(15分)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 评价主体
课前学(3%) 学习新内容前,根据老师布置,能利用《学习单》的提示进行预习。 A.按要求预习,且有自己的想法(5分) B.按要求预习。(3分) C.基本按要求预习(1分) 组长 教师
课前1分钟口算(2%) 按要求完成课前1分钟口算题(10道),并促证正确率,规定时间内未完成的题算错题。 A.做对9-10题(5分) B.做对7-8题(3分) C.做对5-6题(1分) 自评 互评
课堂 表现 25% 新授课和复习课 依据新授课和复习课各个环节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每节课最多30颗星。 师评 组评 生评 自评
作业 评价 15% 课堂作业 A.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能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5分) B. 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能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3分) C. 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1分) 师评 组评 生评
家庭作业
2.结果性评价(55%)
结果性评价主要以纸笔测试为主
结果性评价成绩(55分)=口算测试(2分)+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测试(3分)+单元检测(15分)+期中检测(10分)+期末测试(25分)
(二)评价结果呈现
学期总成绩以等级呈现,共分为四个等级。等第与分值的换算如下
成绩≥80分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及格,低于60分为需努力。需努力的学生需要查漏补缺后进行再评价。
所需条件
(一)文本资源
1.《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出版社2017年6月第3版
2.《数学(一年级上册)》新课堂
3.《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册
4.《数学教师教学用书》青岛出版社
社会教育资源
1.市级数学优秀教案、核心素养渗透点梳理及教学建议
2.区课程纲要、单元方案、课时备课、单元试题
3.教育与学科专家视频、培训,图书馆,教育杂志
4.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人文成分
(三)环境与工具
1.学具:课件、教材主题图、小棒、小正方体、口算卡片 、20以内的退位表、钟表模型、(圆柱 正方体 长方体等立体图形)、人民币样币、计数器、学生尺、软尺、卷尺、直尺、题卡、各式表格
(四)生成性资源
学生的易错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