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课件 课件(共29张PPT+音频素材) 语文统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课件 课件(共29张PPT+音频素材) 语文统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3. 古诗词三首
第三课时
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
同学们,《沁园春·雪》这其实是毛泽东的一首词。 什么是宋词呢?
它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句之分,词牌名是一首词的调子。
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是词牌名,词牌是指词的调子的名称,有固定的格式和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读的时候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注意停顿。
这首词的题目和我们以前学的古诗题目有什么不一样?
初读诗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最早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也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可以知道时间是晚上。地点是黄沙道上。事件是诗人夜晚行走在黄沙岭的途中。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辛弃疾:我国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悉。
1. 听范读,注意听读音和节奏。
2. 自由诵读,注意读通句子。
3. 注意“见”(xiàn)的读音,并理解其意。
4. 借助注释,了解词意,小组讨论并交流。
初读课文,了解词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词题。黄沙即黄沙岭,在兮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横斜的树枝。
旧时:往日。
社林: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
见:同“现”。
词意: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上阕
品读词,感悟情感
学习上阙
以动衬静
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
读完上阙,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看到了:
听到了:
闻到了:
稻花香
蛙声
蝉鸣
惊鹊
别枝
说丰年
明月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读完这两句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对这个夜晚有什么感受?
“看”到了“明月”“横斜的枝” “喜鹊”,“听”到了“蝉鸣”。感觉这个夜晚很安静,安静得连喜鹊飞走的声音、蝉鸣的声音都能听到。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从这两句词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看到下面四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皎洁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一声声蛙声,多么美好的乡村月夜啊!
发挥你们的想象:是谁在说话?说些什么?
青蛙,农夫,词人……
这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词人通过听觉、嗅觉描写,刻画出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所以浑然不觉天气的变化,当他猛一抬头,看到了……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下阕
学习下阙
词的下阙给人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七八颗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间两三滴细雨洒落山前,预示着将要下大雨了。过去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走过桥转过溪水的源头,小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空上闪烁着星星,词人这里却下起了雨。如果你是词人,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焦急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因为是在夜里,并且即将到来的大雨使人着急。
词人后来怎么看见了茅店?哪个词体现了词人的惊喜之情?
拐了个弯,旧时的茅店忽然出现。“忽见”体现了词人的惊喜之情。
“路转溪桥忽见”中蕴含的这种惊喜感受你还在哪两句诗中体会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这句诗告诉我们的哲理:若我们遇见困难、挫折时,不退缩不畏惧,勇往直前,事情便会出现转机,前方将充满光明与希望。
作者描绘的这个夜晚是生机勃勃、丰收在望。这次的夜行充满了喜悦、乐趣、惊喜。抒发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在闲居时,夜晚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这首词语言质朴,构思巧妙,把乡村月夜的景色描绘得恬静自然、优美如画,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经典佳作。
思维导图
主题概括
当你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这种从“焦急”变为“惊喜”的事情时,你们除了会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表达你们的心情,也可以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来表达你们的心情!
思维导图
联系生活
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