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习题课件(4份打包下载)初中化学 人教版(2024) 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习题课件(4份打包下载)初中化学 人教版(2024) 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基础练
02
2星题 中档练
化石能源的利用
1. [2024年1月锦州期末]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能源。下列属于化
石能源的是( B )
A. 氢气 B. 天然气
C. 一氧化碳 D. 木炭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2024·张家口模拟]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
列发电方式中,使用了化石能源的是( D )
A. 水力发电 B. 太阳能发电
C. 风力发电 D. 火力发电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3. 化石能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1)化石能源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
(2)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不同的产品,石油加热炼制的
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 。
煤 
物理 
CH4+2O2 CO2+2H2O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4. 沼气是当今已开发和使用的最洁净的气体燃料之一,使用
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不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如图是沼
气的产生和应用示意图。
(1)沼气应用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沼气中除含有甲烷外,还含有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
气、硫化氢气体、一氧化碳、水蒸气等。沼气略带臭味,
你分析臭味可能来自 等气体;从安全方面考
虑,使用沼气时一定要防止沼气中混入

硫化氢 
空气(或氧
气)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5. [2024年1月大连期末改编]如图为大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
展历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 )
A. 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B. 煤是混合物
C. 所有燃料均无毒、无害
D. 天然气比煤更环保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6. 化石能源的使用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
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我国大力推广天然气的使用,可减少粉尘的排放
B.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CO2
C. 开发可燃冰,替代化石能源,可实现CO2零排放
D. 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可以完全取代化石能源
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7. 为践行“美丽中国”的理念,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势在必
行。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C )
A. 煤 B. 石油
C. 风能 D. 天然气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8. [2023·扬州中考]关于某可再生能源的描述如下:该能源储
量巨大,但阴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如图为该能源在
生活中的应用,该能源是( B )
A. 地热能
B. 太阳能
C. 水能
D. 化石能源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9. 青藏高原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具有广阔的开采前
景。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B )
A. 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O
C. 可燃冰大量燃烧后,会引发温室效应加剧
D. 开采可燃冰需要考虑地质结构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0. 石油古称“洧水”,《汉书》中“高奴县洧水可燃”,
《梦溪笔谈》中“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
光如漆”。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 具有可燃性
B. 是一种黏稠状液体
C. 是可再生能源
D. “其烟”的主要成分为炭黑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1. 【原创题】(1)2023年成都大运会配备氢燃料车用于赛事
保障。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
。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如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目前氢能源的大量使用还存在一定困
难,你认为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

2H2+O2
2H2O 
燃烧只生成水,不
污染环境(合理即可) 
Zn+H2SO4
ZnSO4+H2↑ 
在不通电的条件下使水分解(合理即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为了推广清洁能源,太原在全市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
汽油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乙醇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是

混合物 
C2H5OH+3O2 2CO2+
3H2O 
节约化石能源(或
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合理即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2. [立德树人·保护环境][2023·大连中考]燃料对人类社会的
发展起重要作用。
(1)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 ,使用脱硫
煤,可减少 气体的排放,防止降雨时
形成酸雨。
天然气 
二氧化硫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化石能源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我国某些油田已实现
将捕集来的二氧化碳输入岩层中驱油,并将二氧化碳
封存在其中,该技术的应用既可以减缓
,又可以提高 。
(3)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人们正在利用
和开发的新能源之一是 。
温室效
应 
石油产量 
地热能(合理即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3. 汽车尾气污染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能
引起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现象。
(1)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请说明汽车尾气中含
有CO的原因:

(2)汽油是石油分馏得到的产品,石油是 (填
“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氧气不足,汽油不充分燃烧产生一氧
化碳 
不可再生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3)图2是尾气催化转化的装置,请写出该转化的化学方程
式: 。
(4)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提升空气质量 。
A. 积极植树造林
B.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C.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2CO+2NO 2CO2+N2 
A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谢谢!同学们再见!(共23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阶段基础练(三)
一、选择题
1. 节日期间,沈阳老北市文旅活动丰富多彩。下列活动包含
化学变化的是( C )
A. 剪纸人 B. 放风筝
C. 炭火烤肉 D. 玉石雕刻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
A. 加热液体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C. 熄灭酒精灯  D. 量取水的体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3. [2023·大连中考]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
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C )
A. 白磷 B. 氯化锌
C. 大理石 D. 氧化铝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4. [2023·盘锦中考]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B )
A. 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
B.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 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SO2、CO2、NO2等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5. [2024·沈阳皇姑区模拟]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
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下列关于稀土元素“铒”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铒的原子序数为68
B. 铒原子的质量为167.3 g
C. 铒属于金属元素
D. 铒的元素符号是Er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6. 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a 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 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
C. 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产生的气体
D.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7. [2023·辽宁中考]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主要反应为X+NH3+H2O+CO2
NaHCO3+NH4Cl, 其中X 的化学式是( A )
A. NaCl B. NaNO3
C. NaClO D. Na2O2
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8. 古代搭建戏台时,常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头表面稍稍烤
焦成木炭以减缓木材腐烂,所利用的碳的化学性质是( D )
A. 具有可燃性 B. 具有氧化性
C. 具有还原性 D.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9.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其物理性质的实验
是( A )
     
A B C D
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0. [2023·沈阳中考]当遇到火情时,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B )
A. 室内起火,立刻打开门窗
补充了氧气,火会越烧越旺
B. 扑灭森林火灾,可设置隔离带
C. 楼房起火,乘坐电梯逃生
应从安全通道逃离
D. 油库着火,用水浇灭
油的密度比较小,油库着火时,用水浇能扩大着火面积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二、非选择题
11. [2024·抚顺模拟]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和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我国能
源消耗的70%来自煤炭。每秒有100吨煤在燃烧,年消耗
量超过30亿吨。如果任由煤炭资源在诸多领域使用,将
对大气、河流、土地产生污染,温室效应增强。为实现
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我国政府举全国之力,积极倡导
并大力发展新的绿色经济。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比如:电厂中的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
CO2,每年的排放量大约1 600万吨,利用“碳捕捉与封存”
技术,这些CO2将不会进入大气。被封存的CO2有许多用
途,如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食物、物品灭火等,
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正以超世界一流的目光发
展经济,完善环保体制。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 的加剧。
(2)煤燃烧过程会产生许多大气污染物,请任写一种大气污染
物: 。
温室效应 
二氧化硫(合理即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4)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但活泼金属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
碳灭火,原因是镁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碳和
白色固体氧化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发生 (填
“物理”或“化学”)变化。
物理 
2Mg+
CO2 C+2MgO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装置验证燃烧条件并验证用红
磷或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结论是否
精确,燃烧匙中加入相同质量且足量的红磷和白磷,将
各传感器连接电脑收集实验数据。
图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将两个装置的电阻丝串联在同一
个电源上,观察到燃烧匙中的白磷先燃烧,红磷后燃烧并
产生 ,水下的白磷 。
大量白烟 
不燃烧 
图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烧瓶底部蒸馏水的作用除了隔绝空气外,还有
(写 一 点)的作用。
(3)写出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加速冷却
(或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空气污染) 
4P+5O2 2P2O5 
图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4)该实验证明燃烧需要的两个条件为
和 。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与氧气接触 
图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5)实验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
氧气传感器测量的两个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BD 
图2
A. 足量红磷和白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均可将氧气完全耗尽
B. 白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熄灭时,氧气仍有10%~15%的剩余
C. 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比红磷对氧气的消耗更充分
D. 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结论更精确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6)兴趣小组同学又设计了如图3实验,实验前该注射器中空
气的体积至少为 mL才能顺利地完成实验。(空气中
氧气的体积分数按照20%计算)
20 
图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谢谢!同学们再见!(共32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单元易错专训
不能正确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1. 古代取火方法有“木燧”(钻木取火)“金燧”(聚焦太阳光
取火)和“石燧”(撞击固体产生火星取火)。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B )
A. “木燧”能够取火是因为可燃物“木”着火点降低了
摩擦生热,使“木”的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
B. 三种取火方法的原理均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 “石燧”通过撞击固体产生火星,提供了可燃物
没有氧气,物质不能燃烧 只起到引燃的作用
D. 真空环境也可采用“金燧”取火
B
2
3
4
5
1
2. [2023·辽阳三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B. 划着的火柴,火柴头朝上更容易持续燃烧
C. 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着火
D. 吹灭蜡烛的主要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B
2
3
4
5
1
3.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棉纺厂,棉纺厂主要生产棉纱等产品,
你认为棉纺厂生产车间应张贴如图所示哪种标志( A )
A. 禁止烟火 B. 注意行人 C. 毒性物质 D. 腐蚀性物质
A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不清
2
3
4
5
1
对能源的分类及利用认识有误
4. [2023·辽宁中考]《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
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变。下图是不同
年份中世界能源占比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化石能源占比日益
减少的是 。
煤炭、石油 
2
3
4
5
1
(2)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
程式为 。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
CH4+2O2 CO2+2H2O 
太阳能(或水能,或风
能,或地热能,或潮汐能等,合理即可) 
2
3
4
5
1
(4)减少CO2 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
是 (填字母)。
A. 随手关灯
B. 节约用纸
C. 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AB 
2
3
4
5
1
对H2、CO、CH4的性质易混淆
5. 下列是有关H2、CO、CH4三种气体的描述,请回答问
题:
(1)三者都是 色 臭的气体,属于单质的
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
(2)三者与空气混合遇火易爆炸,点燃前都需要 。
无 
无 
H2 
CO、CH4 
验纯 
2
3
4
5
1
(4)三者都具有可燃性,点燃后火焰颜色相同,发出
火焰,但是燃烧产物不同。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
上方, 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
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的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H2和CO都具有 性,都能还原氧化铜。
还原 
淡蓝
色 
H2、CH4 
CO、
CH4 
2
3
4
5
1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跨学科实践活动六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
某项目小组的同学们准备向校报提交一份“家用燃料的变迁
与合理使用”研究报告。为此,同学们从燃烧的调控、家用
燃料的变迁以及对未来燃料的展望等方面展开了项目化学习
的探究之旅。
任务一:家用燃料的合理使用
【查阅资料】(1)酒精、天然气、汽油、柴油等燃料中都含有
碳。酒精和天然气燃烧不产生黑烟,汽油、柴油燃烧会产生
黑烟。这是由于汽油、柴油的含碳量较高,在空气中不完全
燃烧产生的。这些燃料不完全燃烧可能会造成的环境问题
有 。
空气污染(合理即可) 
【小组交流】(2)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或接触面
积等因素有关,任举一例加以明: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调控
【提出问题】生活中调控燃烧的方式与原理有哪些?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合理即
可) 
【调查研究】
(3)同学们收集到以下几种调控燃烧的事例,请你和他们一起
探究,并完成下表:
调控 方式 用鼓风机给煤炉
火送风 转动打火机出气
调节阀 汽车气缸工作时
汽油以雾状喷出
调控 原理 增加氧气的量 调节燃料的量

增大反应物的
接触面积 
【迁移应用】
(4)调查中还发现某同学家的燃气灶火焰发黄、锅底发黑。根
据探究所得,他们给出调节建议:使用时,将燃气灶的进
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从而成功解决了
问题。
调大 
【生活实践】(5)为使家用燃料完全燃烧,如何对燃烧进
行有效的调控呢?试举一例生活中的调控事例:


家庭使
用煤作燃料,一般不直接烧煤块,而是制成蜂窝煤(合理
即可) 
任务三:探究家用燃料的变迁
【调查研究】同学们通过走访与调查了解到当地燃料的变迁
主要经历了木材→煤→煤气→天然气等几个阶段。
【资料汇总】
燃料 调控 主要成分 热值
木材 需频繁添加木材 碳、氢、氧等元素 2 500~3 000大
卡/kg
煤 需提前点燃,过程复杂 碳、氢、硫、氮等
元素 5 500大卡/kg
燃料 调控 主要成分 热值
煤气 随用随开 一氧化碳和氢气 3 800~5 700大卡/m3
天然气 随用随开 甲烷 8 000~9 000大卡/m3
【交流讨论】
(6)根据上表可以推出煤气或天然气代替其他燃料的原因
是 (写一点)。写出天然气完全燃
烧的化学方程式: 。
任务四:展望未来燃料
(7)通过上述探究,同学们知道了开发更清洁的可再生燃料是
今后发展的方向,请你举一种: 。
热值大(或使用方便) 
CH4+2O2 CO2+2H2O 
氢能源(合理即可)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辽宁中考专训八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
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可以直接
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
区,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
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
海洋中的海底,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
可燃冰带。
2
1
可燃冰蕴藏丰富的甲烷,极具开采价值。中国科学家
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
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将可燃冰降压分解可
得到天然气,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比同为化石
燃料的煤、石油低两个数量级,但同等条件下燃烧产生的
能量比煤、石油多数十倍。
2
1
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
漏。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
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
害。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
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2
1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科学家预
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
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
危机。
(1)可燃冰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
(2)分布在极地地区的可燃冰,主要是在
条件下形成的。
(3)通过阅读可知,三大化石能源包括
;它们均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
可再生”)能源。
白色固体 
低温和较低压
力 
煤、石油、天然
气 
不可再生 
2
1
(4)将可燃冰降压分解可得到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
烷,甲烷是由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
的,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甲烷完全燃烧
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可燃冰作为未来一种潜力巨大的能源,其突出的优点
有 (写一点)。
分子 
-4 
CH4+2O2 CO2+2H2O 
能源丰富(或热值大,合理即可) 
2
1
2. [2023·营口中考]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灭火器种类及其使用方法、适用范围
干粉灭火器: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或磷酸二氢铵
(NH4H2PO4)等。灭火时干粉中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
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磷酸二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
五氧化二磷和水。二者分解吸收热量,同时产生的固体粉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火熄灭。
(3)由此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优点
2
1
干粉灭火器可扑灭一般失火及油、燃气等燃烧引起的
失火。灭火时需上下摇动灭火器几次,拔出保险销,距火
3米处,对准火焰,压下把手,扫射即可。
二氧化碳灭火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
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
使物体损坏,因此常在图书馆、档案室等场所使用。
2
1
水基型灭火器:装有AFFF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和氮
气。灭火时操作方便,泡沫和水膜的双重作用,使其能快
速、高效灭火,能用于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及固体材
料引起的失火。
优点
2
1
(1)干粉灭火器灭火时应对准火焰 (填“上
部”“中部”或“根部”)扫射。
(2)请你推测,精密仪器失火可  使用 灭火器
灭火 。
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
根部
二氧化碳 
隔绝氧气
2
1
(3)磷酸二氢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4)使用水基型灭火器的优点是

2NH4H2PO4
2NH3↑+P2O5+3H2O 
能快速、高效灭火(合理
即可) 
2
1
谢谢!同学们再见!(共41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基础练
02
2星题 中档练
燃烧的条件和控制变量法
1. 由烟头引发的火灾中,烟头的“罪状”是( A )
A. 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提供可燃物
C. 提供氧气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A
2
3
4
1
2. [2024·抚顺模拟改编]小明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
原因是( D )
A. 纸船不是可燃物
B. 纸船未与氧气接触
C. 纸船被水淋湿,纸的着火点降低
D. 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D
2
3
4
1
3.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Ⅰ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2)实验Ⅰ中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铜片上的
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4P+5O2 2P2O5 
温度未达到
红磷的着火点 
2
3
4
1
(3)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

(4)实验中80 ℃热水的作用是 。
(5)上述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 法。
更加直观地说明燃烧需要氧
气 
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 
控制变量 
2
3
4
1
4. [科学探究·设计能力]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了
探究。(红磷着火点为260 ℃,白磷着火点为40 ℃)
【探究一】如图一所示,A、C为白磷,B为红磷,用酒精
灯对准A加热一段时间,C先燃烧,B后燃烧,A不燃烧。
(1)对比B、C的现象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着火点
(填“高”或“低”)的物质先燃烧。
低 
2
3
4
1
【探究二】如图二所示,同学们利用Y形管的装置对燃烧条
件进行了验证。
【实验步骤】向Y形管中挤入过氧化氢溶液后,观察到导管
口有气泡产生,烧杯中的白磷先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燃烧。
2
3
4
1
【分析与讨论】(2)图二烧杯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之一是 。
(3)若装置不变,欲证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只需将Y
形管中的某一试剂更换,你的思路为

与氧气接触 
将Y形管中的红磷
换为白磷(合理即可) 
2
3
4
1
(4)对比图一可知,图二装置的优点是 (写
一条)。
环保(合理即可) 
2
3
4
1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2课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基础练
02
2星题 中档练
03
3星题 提升练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2024·汕头月考改编]下列灭火原理与“釜底抽薪”相同的
是( D )
A. 使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B. 消防员使用高压水枪熄灭高楼大火
C. 吹灭蜡烛
D. 煤气罐着火,迅速关闭煤气阀门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2023·辽阳一模]有一种自动干粉灭火球简称“AFO”,当
发生火灾的时候,引线接触到火焰后,内部的高压超细纳
米干粉变热膨胀,球体破裂,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火
被熄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C )
C
A. 干粉消耗完氧气
B. 移除可燃物
C. 隔绝氧气
D.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3. 二氧化碳灭火器(如图)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
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
关该型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 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缩小
B. 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和隔绝空气的
作用
C. 人在狭小密闭空间及近距离使用易窒息
D. 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4. 小刚利用家中废旧物品组装了一套简易灭火器(如图Ⅰ所
示),将瓶子倒转使两种物质混合即可灭火(如图Ⅱ所示)。
利用该装置灭火的原理是小苏打和米醋反应产生
,使瓶内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
的作用下,瓶内泡沫喷出附着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
物 且 达到
灭火的目的。
二氧化
碳气体 
隔绝空气(或氧气) 
降温至其着火点以下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火场安全与自救
5. 为强化安全意识,某学校开学第一课是消防安全知识讲
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 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C. 高层楼房着火,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D. 遭遇火灾时,应俯下身子沿墙壁跑离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6. 重庆北碚缙云山曾发生特大山火,人们利用化学原理并采
用多种方式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植被茂密是大火旺盛的原因之一
B. 高温少雨是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之一
C. 细沙灭火的原理是清除了可燃物
D. 用水喷淋降低了可燃物周边的温度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7. 《三国志》中曾记载:“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
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
岸上营落。”下列认知有误的是( B )
A. “薪草”“膏油”是可燃物
B. “同时发火”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
C. “时风盛猛”提供充足的氧气
D. “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8. [2023·福建模拟]长信宫灯是我国汉代青铜器。铜像人的右
臂与灯的烟道相通,灯罩左右开合能调节灯光的亮度。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长信宫灯的燃料通常为油脂,说明油脂是可燃物
B. 通过开合灯罩控制进入空气的量来调节灯光亮度
C. 点灯时可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烟道内的黑烟越多,说明燃烧越不充分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9. [2023·大连甘井子区模拟]气体打火机颠覆了人类利用燃烧
的方式。使用过程为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化学式为
C4H10,着火点为287 ℃),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
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丁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 。
(2)塑料具有可燃性,但是打火机打着火后塑料却没有燃
烧,原因是 。
水和二氧化碳 
温度没有达到塑料的着火点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3)松开开关即可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

(4)从分子角度解释,炎热的夏天该打火机不能放在汽车车
内的原因:

隔离可燃
物 
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率越快,塑料壳
体内的压强越大,可能发生爆炸,发生火灾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0. [立德树人·文化自信]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
之一。
(1)《墨经》中记载了“立窑烧烟法”制墨。将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瓮中收集的烟可用于制墨。“立窑烧烟法”利用了松木的 (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
不完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
法。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看,属于隔绝空气(或氧气)的
有 。
BCD 
A. 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
B. 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D.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3)化学链燃烧是利用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以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下:
①反应器1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Ni(固体)的颗粒越 (填“大”或“小”),则反应越充分。
②一定温度下,反应器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化合反应 
小 
CH4+4NiOCO2+2H2O+4Ni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1. 【实践性作业】你有多少种方法熄灭蜡烛?动手做一做
并录制视频。可选用品:沙土、水、剪刀、烧杯、湿抹
布、其他可用于灭火的用品。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熄灭蜡烛的用品 所利用的灭火原理
小苏打和白醋 产生二氧化碳隔绝氧气
沙土 隔绝氧气
水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剪刀 清除可燃物
烧杯 隔绝氧气
湿抹布 隔绝氧气
(选填,合理即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3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燃料的充分燃烧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基础练
02
2星题 中档练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 [2023·丹东中考]提高公共安全意识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
列属于禁止吸烟的图标是( A )
     
A B C D
A
2
3
4
5
6
7
1
2. 现有①石油气;②面粉粉尘;③氮气;④天然气;⑤一氧
化碳;⑥二氧化碳,当这些物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
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D )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D
2
3
4
5
6
7
1
燃料的充分燃烧
3. [2024年1月唐山期末]在汽车发动机里,汽油(含C8H18等)燃
烧前常将其喷成雾状,目的是( D )
A. 减少O2消耗量
B. 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C. 减少CO2生成量
D. 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
2
3
4
5
6
7
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 化学反应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下列反应中吸收热量的是
( C )
A. 火药爆炸
B. 生石灰与水反应
C. 木炭还原氧化铜
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C
2
3
4
5
6
7
1
5. 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 急速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 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接触一定会发生爆炸
D. 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混合遇明火不一定发生爆炸
D
2
3
4
5
6
7
1
6. [立德树人·树立安全意识]“安全重于泰山”,下列有关化
学与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救火时不能贸然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火势蔓延
B. 不能向下水道扔烟花爆竹,以防沼气爆炸
C. 进入面粉厂时应严禁烟火,以防粉尘爆炸
D. 任何火灾,都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
2
3
4
5
6
7
1
7. 【辽宁人文信息题】铁岭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
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
分是甲烷。
(1)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
的范围内;② 。
遇到明火(或达到着火点) 
2
3
4
5
6
7
1
(2)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最容
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 。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74%
CH4 5%~16%
CO 12%~74%
H2 
2
3
4
5
6
7
1
(3)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
地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
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

节约资源,提高瓦斯利用率(合
理即可) 
2
3
4
5
6
7
1
谢谢!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