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垂直的生计教案杨汛桥镇中学七年级社会思品备课组课程标准: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教学要求:1.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2.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3.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难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导入新课视频:《南美洲·野生篇》,让学生从空中立体、直观的鸟瞰安第斯山脉,对安第斯山脉有个粗略的认识。过渡:环境如此恶劣的安第斯山区,当地的人们是如何生产生活的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之垂直的生计。提问:大家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好奇或者疑惑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学习。新课教学探寻奇特的自然环境找一找:请选择合适的地图来描述安第斯山脉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出示南美洲的地形图、气候图和政区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画一画:沿 5°S 画出该地区的地形剖面图。算一算:假设山脚的气温为25℃,请计算海拔高度为1500米、3000米、4500米时的气温。(通过画地形剖面图和计算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差异,让学生感受到安第斯山区地形的崎岖和气温随着海拔的变化。)说一说:读图3--17《 5°S 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提问:我们看到这里的自然景观呈现了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山区不同海拔高度,其降水和热量不同,形成山上山下差异明显的气候特点。不同的气候特点会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过渡:在垂直的自然环境下,人们又是如何来安排农业生产的呢?体验垂直的农业生产仔细观察教材P65图3-20,完成表格。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来发展农业生产的?(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表述能力)海拔区域 自然条件 对生产的影响 变化的特点高海拔 畜牧业:驯养 和 。 的变化低海拔的山坡、山谷 种植业:种植过渡: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那么这里的印第安人的生活又有什么特色呢?三、感受独特的生活方式1.结合课本图片说说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1)小组分工合作,找出相关资料,完成表格秘鲁印第安人的生活衣食住行(2)想一想:尝试说说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系列图片和文字材料,深化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山区的自然环境不仅影响当地的生产,而且深刻影响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议一议:印第安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了什么科学道理?(让学生认识到印第安人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与自然和谐相处。)课堂小结:用箭头表示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拓展提升:比较秘鲁安第斯山区和我国杭嘉湖平原的差异。项目 秘鲁安第斯山区 我国杭嘉湖平原自然环境 地形气候人文环境 生产(种什么)生活(衣食住行)(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