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课件(共37张PPT)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1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课件(共37张PPT)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1.认识原子的构成,并能读懂原子结构示意图。
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4.能运用概念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5.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思考: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还可以再分吗?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808年道尔顿原子模型
1904年汤姆生原子模型
1911年卢瑟福原子模型
我们之所以能认识奥妙的微观世界,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
科学史话——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实心球模型
1808年,道尔顿提出: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英国物理学家
汤姆生
枣糕模型
1897年,汤姆生在原子内部发现了电子,人们终于抛弃了原子不可分割的陈旧观念。
英国科学家
卢瑟福
有核模型
1911年,卢瑟福通过精密的实验证明在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电子绕核做高速旋转。
大多数带正电的α粒子能够穿透金箔而不改变方向
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发生方向上的偏转
极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被反弹
假如“我”是卢瑟福,该怎样
解释这些现象?
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比原子小很多,原子里有很大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
+
+
质子
中子
观察示意图,请你简单描绘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构成
原子
______
________
____
_____
(每个 带一个单位 电荷)
(不带电)
(每个 带一个单位的 电荷)
质子
中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电子


观察图片,完成下列填空。
+
+
+
质子
中子
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中子不带电;
+
+
+
原子本身带电吗?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叫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你能从表格所给的数据中找到哪些规律?
观察表格(表4-2 )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8 10 8
得出下列规律。
原子中: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没有中子)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不同原子,质子数不同
5.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几种原子的试剂质量: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是:1. 67×10-27千克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千克
一个钠原子的质量是:3. 818×10-26千克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千克
原子的质量很小,书写、使用都很不方便,怎么办?
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计算式: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 1 ”,经常省略。
碳12的十二分之一的质量
= 1.6726×10-27 kg
1.66×10-27 kg
≈ 1
氢原子的质量= 1.6726×10-27 kg
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碳12的十二分之一的质量
= 2.657×10-26 kg
1.66×10-27 kg
≈ 16
氧原子的质量= 2.657×10-26 kg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碳12的十二分之一的质量
= 1.993×10-26 kg
1.66×10-27 kg
≈ 12
碳原子的质量= 1.993×10-26 kg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Fe
元素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1
4
12
14
16
19
20














7
9
11
23
24
27
28
31
32
35.5
40
39
40
56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碳 6 6 12
氧 8 8 16
钠 11 12 23
镁 12 12 24
+
=
+
=
+
=
+
=
+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通常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相比较,均约等于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试推导
信息
张青莲教授为Ar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两院院士 ———张青莲
1908 年 生 , 江 苏 常 熟 人 。 1930 年 毕 业 于 上 海 光 华大 学 , 1936 年 获 德 国 柏 林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 并 进 入 瑞 典 斯 德 哥 尔 摩 物 理 化 学 研 究 所 当 访 问 学 者 。 回 国 后 曾 任 西 南 联 大 教 授、 清 华 大 学 教 授、 北 京 大 学 化 学 系 主 任 。 现 任 北 大 化 学 系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中 国 科 学 院 化 学 部 副 主 任 。 其 长 期 从 事 无 机 化 学 的 教 学 和 研 究 工 作 , 对 同 位 素 化学 造 诣 尤 深 , 是 我 国 稳 定 同 位 素 化 学 研 究 工 作 的 奠 基 人 和 开 拓 者 , 亦 是 最 早 对 重 水 物 理 化 学 常 数 和 状 态 图 进 行 研 究 的 学 者 之 一 , 所 测 定 的 重 水 密 度 值 是 最 佳 值 之 一 ,被 国 际 承 认和引用 。1991年 ,其 测 定 的 铟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只是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单位为“1”,常省略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1.完成第三单元课题2第1课时;
2.完成 练习与应用第1、2、4、7、8、9题 。
谢谢!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