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公正司法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公正司法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9.3公正司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公正司法的基本内涵;
2.理解公正司法的特征;
3.理解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公正司法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支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科学精神: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意义、要求,明白公正司法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需要一以贯之;
法治意识: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通过相关资料和所学,对司法机关持久性公正司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公共参与:以主人翁的姿态监督司法机关的执法行为。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公正司法的内涵;推进公正司法的具体举措;
【教学难点】
推进公正司法的具体举措。
【课时安排】
1课时
【基本思路】
本课内容为公正司法。呼格冤案是社会各界关注了十八年得以平反的事件。它是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由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定案执行死刑,而后为冤死者翻案的第一例,对于新民主和法制进程具有时代意义。故本课以此案为线索,采取以一例到底的设计思路,展开探究公正司法的应有之义,以及针对呼格案暴露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推进司法公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了解学生近期关注的法律案件,引出“邯郸未成年人杀人埋尸案”
展示案件详情: 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被杀害。3月11日,涉案的张某某、李某、马某某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全部抓获。检察机关高度重视,依法提前介入公安机关侦查活动。3月21日,邯郸市肥乡区公安局对涉嫌故意杀人罪的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提请检察机关核准追诉。2024年4月,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依法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核准追诉。
思考: 有网友说,这么简单明了的案子完全不需要核准追诉,应该直接给嫌疑人判死刑。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听取学生不同意见,引出公正司法的主旨思想。
(二)新课讲授:
出示课题和目录——公正司法
总议题:通过以案说法看公正司法
议题1:案例呈现——领悟公正司法的内涵
议题2:剖析案例——思考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议题3:案例反思——感悟公正司法的意义
第一幕:公正司法的内涵
议题一:案例呈现——领悟公正司法的内涵
议学情境:观看视频《呼格案始末》,并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脉络:
议学问题:这两个案件的审判符合公正司法的应有之义吗?边看视频边记录你认为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公正司法的含义及特征进行梳理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小结:
一、公正司法的内涵
1、什么是公正司法?
(1)内涵: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2)地位: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2、公正司法的表现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①要求: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②意义: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
①要求: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②意义: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
③实现方式: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
了解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的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重新回到“邯郸未成年人杀人埋尸案”,重新思考“有网友说,这么简单明了的案子完全不需要核准追诉,应该直接给嫌疑人判死刑。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帮助学生夯实公正司法的相关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理智看待案情及网络舆情。
第二幕:推进公正司法
议题二:剖析案例——思考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议学材料:
材料一:呼格遭受专案组办案人员的刑讯逼供、诱供后“认罪”的口供;分局刑警技术室只是对其指缝污垢采样,且没有对比死者身上的样本。
材料二:专案组冯志明、刘旭为了政绩,对呼格进行了一系列的栽赃陷害,通过拉关系让法院审判、检察院检察的司法程序原本半年60天就落地。
活动任务: 2014年12月15日,该案再审开庭,假设你是呼格吉勒图的辩护律师,请你结合议学材料并运用“推进公正司法”的知识为他作无罪辩护。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讨论记录,派代表发言并做好评价
活动时间:3分钟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小结:
二、推进公正司法
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要求:①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②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
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要求: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要求:
①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②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要求:
①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
②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名词点击: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
罪刑法定: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应当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疑罪从无:这是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旨在实现司法公平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制度,指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必须依据确定、充分的证据。对于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
非法证据排除:通常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使用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凡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均不得在刑事审判中被采纳。
第三幕:公正司法的意义
议题三:案例反思——感悟公正司法的意义
活动任务: 通过相关案例的学习,谈谈你对公正司法意义的理解。
活动形式:自主思考并分享
活动时间:2分钟(提示:可以从对司法机关、对人民、对国家社会等角度考虑)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小结:
(三)课堂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通过公正司法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继续关注邯郸未成年人杀人埋尸案的相关进展,并于课余时间观看法治中国之四、五《公正司法》纪录片。
(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