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件 (共71张PPT)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广东专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讲 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件 (共71张PPT)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广东专版)

资源简介

(共71张PPT)
化学
主题一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第2课时 碳和碳的化合物
SPORT
1
考情分析
目录
知识梳理
实验在线
实验一题通
易错警示
广东中考
考点解读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实验在线
实验一题通
易错警示
广东中考
课标要求 1.能通过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知道) 2.能举例说明二氧化碳的广泛应用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知道) 3.能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解析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知道) 4.通过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及其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意义(认识)
广东省近五年考情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高 频 考 点 碳单质的主要性质 省卷第12题, 第17题(4) 省卷第14题, 第20题(1) 省卷第11题 省卷第19题 省卷第8题,
第16题(2)
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省卷第19题 省卷第13题
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省卷第20题 (1) 省卷第12题 省卷第19题 省卷第23题
低碳行动 省卷第20题 (3) 省卷第20题 (4)
SPORT
2
知识梳理
目录
考点解读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实验在线
实验一题通
易错警示
广东中考








导电
吸附
C+O2 CO2 
2C+O2 2CO
C+2CuO 2Cu+CO2↑
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O2 2CO2 
黑色粉末变紫红色,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 Cu+CO2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
燃料
冶炼金属







“干冰”
C+CO2 2CO
将二氧化碳通入灼热的炭层中
CO2+H2O H2CO3
==
氢氧化钙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答案合理即可)
燃烧 
支持燃烧
灯火
CO2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温室效应
CaCO3 CaO+CO2↑
SPORT
3
实验在线
目录
考点解读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实验在线
实验一题通
易错警示
广东中考
实验1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实验原理】C+2CuO 2Cu+CO2↑。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紫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具有还原性。
【注意事项】①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   ;
②实验刚开始时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的原因:   ;
③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   ;
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刚排出的是空气
石灰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④待试管冷却后才能将粉末取出的原因:   ;
⑤图2可以检验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
实验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实验原理】CO+CuO Cu+CO2。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防止热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实验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成   色;澄清的石灰水变   。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具有   性。
【注意事项】①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先移开酒精灯,继续通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的目的:
   。
紫红
浑浊
还原
防止空气和一氧化碳混合后受热发生爆炸
防止灼热的Cu重新被氧化
实验3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探究(实验3的小花均为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1)实验1的现象是   ;可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
(2)实验2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现象是
   ;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实验3中的③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①④说明:   。
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密度比空气的大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瓶子变瘪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
纸花变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温馨提示:①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实验4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物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反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装置  或 
CaCO3+2HCl CaCl2+CO2↑+H2O
===
(续表)
(4)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往锥形瓶内放入大理石(或石灰石),塞紧带长颈漏斗的橡胶塞;
③向长颈漏斗内加入稀盐酸;
④收集气体;
⑤用燃着的木条放在  ,若木条  ,证明气体已经集满;
⑥收集完毕,清洗仪器
(5)注意事项 ①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伸入液面以下(液封),原因是 ;
②导管伸出橡胶塞少许即可,这样有利于气体导出;
③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使集气瓶内空气尽量排出,收集到的气体更纯;
④不选浓盐酸作原料的原因是   ;
⑤不选碳酸钠作原料的原因是   。
集气瓶口
熄灭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浓盐酸易挥发,会导致收集的CO2不纯
反应速度过快,不易收集CO2
SPORT
4
实验一题通
目录
考点解读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实验在线
实验一题通
易错警示
广东中考
某兴趣小组开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探究”实验。
【实验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的选择,实验内容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现象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反应迅速停止 产生气泡,反应速率迅速减慢,反应几乎停止 产生气泡,反应持续时间较长
分析 反应速率过快,不易收集CO2 无法持续产生CO2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   
反应速率适中,可持续
产生CO2,便于收集
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
【实验2】如图所示,选择与设计实验。
图1
(3)实验室制取CO2时,从A~F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   。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室制取CO2时,不能用浓盐酸作原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
(5)CO2的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制取CO2时可选用仪器G或H代替仪器a,选用这两种仪器的优点是 
 。
B(或C)
F
CaCO3+2HCl CaCl2+H2O+CO2↑
===
发性,会使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答案合理即可)
浓盐酸有挥
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
气体已经集满
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或可控制反应速率)
【实验3】将制取的CO2通入图2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图2
(7)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写出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d处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a处干燥的紫色石蕊小
花不变色,b处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变成红色
CO2+Ca(OH)2 CaCO3↓+H2O
===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3装置,开展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项目式学习(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设法在硬质玻璃管及试管中充满二氧化碳。
图3
【实验探究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缓慢通入CO2,点燃装置A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 木炭粉减少,装置D中石灰水变浑浊且装置D中液体进入装置E中 装置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0) 
点燃装置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 装置B处玻璃管内固体(11)    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O2+C 2CO
变红色
【交流讨论】
图4
(12)装置C的作用是   。
(13)若向装置D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直到过量,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如图4所示,反应进行到M点时,含钙的化合物有   (写物质名称)。
【质疑分析】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某兴趣小组对此开展如下探究。
防止装置D中的液体倒吸入硬质玻璃管内
碳酸钙和碳酸氢钙
【实验探究2】探究反应生成Cu2O的变化情况。
 图5
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000 g的CuO,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一氧化碳还原不同时间与检测所得固体中Cu2O的质量的结果如图5所示。
(14)由图5可知,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过程中,Cu2O质量的变化趋势是   。
(15)为确保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所得固体产物尽可能不含Cu2O,应采取的措施是   。
先增加后减少
加热条件下,通入一氧化碳的时间足够长
SPORT
5
易错警示
目录
考点解读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实验在线
实验一题通
易错警示
广东中考
(1)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选填“√”或“×”,下同)
(2)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4)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相同,但化学性质却基本相同。   
(5)用一氧化碳进行实验时,不用进行尾气处理,不会污染空气。
   
√ 
√ 
×
√ 
×
(6)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故使用煤、天然气、燃气热水器时要注意通风。   
(7)正常雨水的pH等于7。  
(8)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CO2。   
(9)将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为红色,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是CO2。   
(10)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提倡纸张双面使用、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等可以减少CO2的排放。   
(11)CO和CO2均是由分子构成的,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 
×
×
×
√ 
√ 
SPORT
6
广东中考
目录
考点解读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实验在线
实验一题通
易错警示
广东中考
1.(2023·广东)下列劳动实践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用铅笔芯作电极 石墨有导电性
B 用食醋除水垢 水垢能与食醋反应
C 回收铝质易拉罐 铝易与氧气反应
D 用洗涤剂除去油污 洗涤剂能乳化油污
C
. .
2.(2022·广东)劳动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承担家庭劳动。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燃气灶炒菜 燃气燃烧放热
B 用炉具清洁剂去除油污 NaOH可与油脂反应
C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 往自制净水器内放入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催化作用
D
. . .
3.(2021·广东)幸福需要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发酵粉焙制糕点 NaHCO3能产生CO2
B 用布擦干淋湿的自行车 铁部件潮湿易生锈
C 用食醋清除水壶内壁的水垢 食醋能与水垢反应
D 利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D
. . .
4.(2023·广东节选)【科普阅读】
有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   通过。
(2)石墨烯、金刚石和C60均属于碳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都由碳元素组成    b.都由碳原子构成   c.物理性质相似
水分子
a
5.(2023·广东)电解水制氢联合碳酸钙分解制备氧化钙,能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该新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1)传统方法:CaCO3在900 ℃以上完全分解生成CaO和   (写化学式)。
(2)新方法:
①电解水属于   反应(写基本反应类型),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反应器1:一定的H2环境及较低温度下,CaCO3可与H2反应生成CaO、CO和 H2O,CO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   。CaCO3还可以直接分解。反应器1中CO、CO2的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   ℃时,抑制CO2生成的效果最好。
CO2
分解
降低
1∶1
750
③反应器2:一定条件下,CO与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甲醇(CH3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两条)。
CO+2H2 CH3OH
能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
节约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6.(2022·广东)如图所示,《千里江山图》是我国传世名画之一。宋代画家王希孟创造性地将炭黑、赭石、孔雀石、蓝铜矿等矿物颜料用在不同的画层。
 图1
(1)画作用水墨打底,保存千年而不变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
(2)画作的青色用到蓝铜矿[主要成分为Cu3(OH)2(CO3)x],则x=   。
(3)画作中所用的矿物颜料也可用于冶炼金属。图2为碳元素的价类转化二维图。利用图中化合物   (写化学式)的还原性冶炼赭石(主要成分为Fe2O3),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图2
稳定(或不活泼)
2
CO
升高
(4)若反应a~d均属于同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则该基本反应类型为
   ,其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选填字母)。
(5)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受热分解(反应e),生成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化合反应
d
Cu2(OH)2CO3 2CuO+H2O+CO2↑
7.(2020·广东)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碳(C)的化学性质时,了解到:高温下C与CuO反应生成CO2,C还能使CO2转变成CO。于是对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CO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C还原CuO时产生的CO2与C进一步反应生成CO,写出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   。
【查阅资料】CO不与NaOH、Ca(OH)2及H2SO4反应。
【实验方案】取研细和干燥后的木炭(0.3 g)和CuO(2.0 g),混合均匀并装入试管,连接装置,高温反应,检验气体。
CO2+C 2CO
【实验过程】
(1)如图所示,由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可检验CO,除此外,还可通过几种装置的组合,由另一种明显的现象来进一步确定CO的存在,则装置连接的最佳顺序为   (选填字母)→尾气处理。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①
C.①→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
B
(2)上述进一步确定CO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外)。
(3)装置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写出CO尾气处理的方法:   (写一种)。
【实验结论】高温下,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有CO。
【延伸应用】冬天,室内用炭火取暖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 
 。
装置③前的澄清石灰水不变
浑浊,装置③后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CuO Cu+CO2
增加点燃的酒精灯(答案合理即可)
保持通风
(答案合理即可)
SPORT
7
考点解读
目录
考点解读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实验在线
实验一题通
易错警示
广东中考
考点1 碳单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针对训练
1.(2023·汕尾模拟)石墨烯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它由碳原子构成,并且只有一层原子厚度。它是目前最薄、最坚硬、导电及导热性能最好的材料。下列有关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它的硬度比石墨大
C.它能溶于水      D.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
B
2.(2023·珠海模拟)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B.石墨具有润滑性,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C.镁燃烧发出白光,可用作照明弹      
D.烧碱能中和有机酸,可用于做馒头
C
3.(2023·汕头模拟)吃烧烤的时候人们经常使用竹炭进行加热,竹炭也是碳单质的一员,它身怀绝技,武功盖世。下列不属于竹炭的绝技的是( )
A.其结构疏松多孔,可使红墨水褪色
B.把竹炭放入冰箱,可吸附冰箱异味
C.将其放入水中,可杀菌消毒
D.将其燃烧,可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 . .
能力提升
4.(2023·汕头模拟)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或宏观解释
A 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氧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 碳原子结构不同
D
. . .
5.(2023·河源模拟)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C
. . .
6.(2023·汕头模拟)神奇的“碳”,多姿的“碳”世界。
(1)常见的碳单质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别很大的原因是
   。
(2)《天工开物》有关墨的制作提到:“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烟”最可能是   。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长时间保存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  不活泼。活性炭和“烟”的主要成分相同,工业上用于脱色制白糖,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炭黑
化学性质
吸附
(3)已知水分子的粒径约为0.3 nm,金属离子的粒径一般在0.7 nm以上。利用真空抽滤法可将单层石墨片制成0.6 nm孔径的石墨烯滤膜,该滤膜允许   (选填“水分子”或“金属离子”)通过,据此可预测该滤膜在净水领域中的应用:   。
(4)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组以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在440 ℃和800个大气压的条件下,成功制得金刚石,同时生成碳酸钠(Na2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水分子
可用于海水淡化(答案合理即可)
4Na+3CO2 C+2Na2CO3 
考点2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针对训练
7.(2023·江门模拟)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在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B.煤炉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碳酸钙在医疗上可用作补钙剂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可形成酸雨
C
8.(2023·佛山模拟)化学物质通常都有其“功”与“过”。下列对化学物质的评价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氧气可供给呼吸但会使食物变质
B.盐酸可除铁锈但会腐蚀铁制品
C.一氧化碳可作气体燃料但不纯可能引起爆炸
D.二氧化碳能制作碳酸饮料但会造成酸雨
D
. . .
9.(2023·广州模拟)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 )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氧气 助燃性 火箭燃料
B 一氧化碳 还原性 冶炼金属
C 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不活泼 保护气
D 活性炭 吸附性 防毒面具
A
. . .
能力提升
10.(2023·东莞模拟)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图1),也可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图2)。某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2装置,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木炭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该反应进行得不彻底,产物中还有氧化亚铜(Cu2O)。
(2)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 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
③   。
C+2CuO 2Cu+CO2↑
既有Cu也有Cu2O
【实验探究】
(3)取适量木炭和CuO两种黑色粉末,再加少量CaCl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4)按图2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 min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   ,此时停止加热。
变浑浊
(5)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的验证。
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1.44 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滴入足量   ,充分反应 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液变成  色 猜想  错误
②滤出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4g — 猜想   正确
稀硫酸



【评价反思】
(6)使用图2装置与使用图1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7)在铜的冶炼史中,我国劳动人民还有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湿法炼铜”(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该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节约药品
(答案合理即可)
Fe+CuSO4 FeSO4+Cu 
===
考点3 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针对训练
11.(2023·茂名模拟)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C.煤的综合利用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煤气等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用于灭火
C
12.(2023·惠州模拟)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书档案失火可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B.干冰可用于食物冷藏储运
C.福尔马林可用于制作标本      
D.锁芯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可使锁的开启更灵活
A
. .
能力提升
13.(2023·江门模拟)为了探究“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某实验小组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对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 的目的是证明石蕊遇酸会变红
B.实验(Ⅱ)的目的是对比实验,证明石蕊遇水不变色
C.对比(Ⅲ)(Ⅳ),能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D.烘干实验(Ⅳ)的纸花,颜色重新变成紫色,证明生成物不稳定
C
. . .
考点4 低碳行动
针对训练
14.(2023·惠州模拟)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节约使用纸张   B.大量焚烧秸秆 
C.使用一次性餐具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A
15.(2023·汕头模拟)中国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率先按下“减碳”加速键,在低碳转型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减碳”的重要意义是( )
A.预防酸雨形成   B.解决“白色污染”
C.防止水体污染  D.减缓温室效应
D
16.下列做法中,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帮助不大的是( )
A.烧煤改为烧天然气  B.大量植树造林
C.燃油车更换为充电车 D.发展太阳能发电
A
. .
能力提升
17.(2023·佛山模拟)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实现全球碳中和的四种主要途径的贡献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实现碳替代,应开发利用新能源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碳循环
C.为实现碳减排,应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海洋对大气中CO2的吸收和储存,有助于实现碳封存
C
. .
18.(2023·东莞模拟)高效的CO2捕集技术能为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巨大贡献。如图所示为我国常用的两个CO2捕集的工艺流程图。
(1)“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
(2)“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产生的CO2可以存储起来加以利用,写出固态二氧化碳的一种用途:   。
(3)流程二中生成的CaO结构与活性炭类似,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   性。
CO2+NH3·H2O NH4HCO3
==
氨水、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CaCO3 CaO+CO2↑
人工降雨(答案合理即可)
吸附
(4)流程一相对于流程二的优点是   。两个流程都体现了绿色化学工艺,理由是   。
(5)在一定条件下,将多余的二氧化碳和氢气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实现“零排放”生成下列有机物,这种产物可能是   (选填字母)。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节约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都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全吸收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