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张PPT)第一部分 广东省考点梳理主题一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化学专项突破4 常见碱变质的探究1.(2023·四川)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上次做实验用的澄清石灰水忘记了盖瓶盖,试剂瓶内壁附着一层白色固体,底部也有白色固体。【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怎样产生的?【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碳酸钙。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猜想二:氢氧化钙。水分蒸发,析出氢氧化钙固体。猜想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实验探究】(1)甲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振荡,固体全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同学得出结论,猜想一正确。 (2)乙同学提出质疑,认为甲同学实验结论不够严谨,其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补充实验如表所示。CaCO3+2HClCaCl2+CO2↑+H2O==Ca(OH)2+2HCl CaCl2+2H2O、CaCO3+2HCl CaCl2+CO2↑+H2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色固体既含有碳酸钙,也含有氢氧化钙【实验结论】综上所述,猜想三正确。【实验反思】(3)澄清石灰水必须要 保存。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的水振荡,静置,在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密封2.(2023·山东)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氧化钙,猜测该氧化钙可能变质。小明为确定该瓶氧化钙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如表所示。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少量该氧化钙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①烧杯壁变热,石蕊试纸变成蓝色 样品中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钙②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样品中含有碳酸钙【交流讨论】小组讨论后,同学们认为:“现象①”不足以证明样品中有氢氧化钙,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现象②”不足以证明样品中有碳酸钙,原因是 。 该兴趣小组同学为准确测定该瓶氧化钙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该瓶氧化钙中都有哪些成分?各成分的质量比是多少?CaO+H2O Ca(OH)2 ==微溶于水,白色固体也可能是没有溶解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查阅资料】氢氧化钙在一定温度下能分解:Ca(OH)2CaO+H2O↑。碱石灰是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设计并实施实验】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取10.0 g该氧化钙样品放在装置B的玻璃管中,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称量装置C、D的质量,然后边通入空气,边用酒精喷灯加热(能达到1 000 ℃高温),至固体不再发生变化,继续通空气一段时间,实验后测得装置C增重0.9 g,装置D增重1.1 g。【得出结论】该氧化钙样品中的成分是 ,它们的质量比是 。 【反思评价】装置E的作用是 。如果没有装置A,可能会导致氧化钙样品成分中的 测定结果偏大。 【拓展应用】为废物利用,该兴趣小组打算用这瓶变质的氧化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再蒸发制备产品氯化钙固体,与变质前的氧化钙相比,变质后的氧化钙对产品氯化钙的产量是否会有影响?为什么? 。 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38∶37∶25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氢氧化钙、碳酸钙没有影响,因为无论是否变质,最终钙元素都完全转化到氯化钙中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上次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了盖上瓶盖。对于该瓶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作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为了验证假设,同学们共同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帮他们完善该探究过程。查阅资料发现,Ba(NO3)2溶液呈中性。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步骤一:取少量该瓶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振荡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步骤二:取步骤一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结论:假设二成立。反思一:氢氧化钠溶液曝露于空气中易变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二:步骤一中,滴加Ba(NO3)2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 CO2+2NaOH Na2CO3+H2O==溶液中的碳酸钠检验和除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