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教案五 电话和我们的生活 2 说说电话 教案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广州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教案五 电话和我们的生活 2 说说电话 教案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广州版

资源简介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广州版第五单元第二课《说说电话》(教案)
一、课程标准
本教案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电话的发展历程、功能及使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广州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第二课《说说电话》。本课以电话为主题,通过介绍电话的演变、功能及日常应用,引导学生认识电话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电话的更多用途和未来发展。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易分散。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但对电话的深入了解和应用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动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四、核心素养目标
1.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会获取、分析和整理信息。
2.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探索电话的更多用途。
3.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五、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话的发展历程、基本功能及日常应用;掌握使用电话的基本礼仪和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学习、讨论、实践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话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技意识。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电话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功能,掌握使用电话的基本礼仪。
难点:通过实践活动探索电话的更多用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电话发展历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及电话功能演示的动画或视频。
2. 电话实物或模型:供学生观察和体验。
3. 实践活动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用于制作简易电话模型或设计未来电话图。
4. 小组合作任务卡:明确各小组的探究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任务。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播放一段电话发展历程的短视频,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视频内容可以包括电话的发明历史、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外观和功能等,让学生对电话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提问:“你们家里有电话吗?你们知道电话是怎么来的吗?电话有哪些功能?”引导学生思考电话的历史、发展和功能,并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3.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入新课内容——现代通讯工具的发展和演变,简要介绍各种通讯工具的特点和功能,并特别强调手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二)探究学习(15分钟)
第一部分:电话的发展历程
1. 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电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电话的外观和功能变化。这些图片可能包括老式的手摇电话机,早期的有线电话,到后来的移动电话,甚至现在的智能电话。教师引导学生们注意观察这些电话的外观设计,按键布局,以及通话质量等方面的变化。学生们通过观察和讨论,可以了解到电话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时期的电话进行深入探究,了解该时期电话的特点和背景。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图书馆查阅,或者向家长请教等方式获取信息。他们需要了解那个时期电话的制造材料,设计理念,使用方式,以及那个时期的社会,科技,经济等背景因素如何影响了电话的设计和功能。
3. 各组轮流汇报探究成果,其他组提问和补充,共同完善对电话发展历程的认识。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对电话的发展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第二部分:电话的功能探究
1. 教师出示电话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列举电话的基本功能。这些功能可能包括通话,短信,语音助手,上网等功能。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或者观察实物来了解这些功能。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功能进行深入探究,如通话功能的工作原理,短信功能的演变过程,上网功能的未来趋势等。学生们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观看视频,或者在网络上搜索等方式获取信息。他们需要了解那个功能的历史发展,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可能的改进或新的功能。
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该功能的历史发展、应用场景和未来趋势。同时,学生们也可以讨论该功能的优缺点,以及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4. 各组轮流汇报探究成果,其他组提问和补充,共同拓展对电话功能的认识。这个环节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可以通过交流学习,对电话的功能有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三)实践操作(15分钟)
1. 教师在课堂上布置实践活动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布置了制作简易电话模型或设计未来电话图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选择其中一个任务进行实践。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制作或设计任务。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不断尝试和改进,最终完成作品。
3. 实践活动结束后,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创作思路和亮点。学生们展示了各自的创意和想法,分享了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展示和交流,学生们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互动交流(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电话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思考电话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以及电话在社交、工作、学习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也要提醒学生注意使用电话时的礼仪和安全问题,如避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尊重他人的隐私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使用电话的经验和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听别人说的有趣的故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话。
3.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让你设计一款未来的电话,你会加入哪些功能?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新,思考电话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智能化、人性化、环保等。学生可以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可行的发展方向。
4.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建议,互相学习和借鉴。通过互动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电话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认识和理解。
(五)总结提升(5分钟)
1. 教师对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强调电话作为一种重要的通讯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也会强调使用电话时的礼仪,如礼貌用语,避免干扰他人等。学生们可以通过教师的总结,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2. 教师也会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这些学生和小组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都为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教师也会鼓励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态度,勇于探索,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九、拓展延伸
1.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父母或亲人使用电话的情况,记录下他们打电话的时间、地点、目的以及电话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电话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
2. 课外拓展: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电话的发展历程和前沿技术。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话的演变和未来趋势。
十、课后作业
1. 完成一份关于电话在家庭生活中作用的调查报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记录的观察记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出电话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包括沟通、娱乐、信息获取等方面。这份报告需要详细描述观察过程、记录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得出结论。
2.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一款未来的电话模型或绘制设计图,并附上功能介绍和使用说明。通过这一作业,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设计一款未来的电话,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十一、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探究学习、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电话的发展历程、基本功能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家庭作业和课外拓展,学生不仅提高了观察分析能力,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设计未来的电话模型或绘制设计图,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潜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