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5张PPT)化学主题四 化学与社会发展·跨学科实践第13讲 化学与能源SPORT1考情分析目录知识梳理实验在线实验一题通易错警示广东中考考点解读考情分析课标要求 1.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能源和资源及其应用;能举例说明化学在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认识) 2.能从物质的组成及变化视角,分析和讨论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问题(认识) 3.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能综合运用化学、技术、工程及跨学科知识,秉承可持续发展观,设计、评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制作项目作品,并进行改进和优化,体现创新意识(理解) 4.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具有惜守科学伦理和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勇于批判、质疑,自觉反思,能克服困难,敢于面对陌生的、不确定性的挑战;能积极参加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并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初步形成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应用)广东省近五年考情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高 频 考 点 燃烧的条件,燃烧和 灭火的原理及其应用 省卷第16题 (2) 省卷第15题 省卷第17题 (1)(2) 省卷第10题 省卷第19题(2)酒精、天然 气等的应用 省卷第11题, 第12题 省卷第14题, 第17题(5) 省卷第17题 (1) 新能源的开发 省卷第20题(2) 省卷第16题(4) 资源开发、能源利用 对环境产生影响 省卷第12题 SPORT2知识梳理目录考点解读考情分析知识梳理实验在线实验一题通易错警示广东中考化学与能源氧气(或空气)接触面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化学与能源关闭阀门电源通风严禁烟火化学与能源碳碳和氢CH4CH4+2O2 CO2+2H2O2H2+O2 2H2O酒精C2H5OHC2H5OH+3O2 2CO2+3H2O化学与能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化学原理环境友好化合反应二氧化硫 SPORT3实验在线目录考点解读考情分析知识梳理实验在线实验一题通易错警示广东中考实验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实验现象及分析】如图所示。(1)实验1中,观察到蘸酒精的棉球燃烧,而蘸水的棉球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 (2)实验2中,观察到 ,说明乒乓球碎片的 比滤纸碎片的低。 (3)实验3中,薄铜片的作用是 ;对于薄铜片上的白磷,水的作用是 ;对于水中的白磷,水的作用是 。实验3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可燃物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着火点导热提供燃烧所需的热量隔绝氧气(或空气)和提供燃烧所需的热量 薄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薄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4)实验4中,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是 。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 。 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SPORT4实验一题通目录考点解读考情分析知识梳理实验在线实验一题通易错警示广东中考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240 ℃。【实验1】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与教材实验相比,该实验的优点是 。 【实验2】如图2所示装置,注射器中吸入足量的5%H2O2溶液,广口瓶中放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烧杯中盛有足量的80 ℃的热水,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各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然后推入适量H2O2溶液。可观察到燃烧匙中的白磷燃烧了,说明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是 反应。 不污染环境放热【实验3】如图3所示装置,观察到甲中的白磷未燃烧,乙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可以探究 ,并可反复呈现白磷燃烧与熄灭的现象。 【实验4】如图4所示装置,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 ℃热水中,白磷、红磷均不燃烧。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 (选填“燃烧”或“不燃烧”,下同);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 。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不燃烧燃烧从跨学科角度分析,该实验方案中上下移动左右两侧的漏斗使固体露出水面,用到了 原理。连通器【实验5】如图5所示装置:步骤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步骤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1)步骤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该实验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证据是 。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中红磷不燃烧;步骤②中通O2,b中红磷燃烧步骤①中通N2,【实验6】如图6所示装置,用电炉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1)对比①③,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2)对比②③,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SPORT5易错警示目录考点解读考情分析知识梳理实验在线实验一题通易错警示广东中考(1)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选填“√”或“×”,下同) (2)扇子扇蜡烛一扇就灭,是因为降低了石蜡的着火点。 (3)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4)氢气与氧气混合,遇到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5)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 × × √(6)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7)室内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查看,并开窗通风;森林着火时向顺风方向逃离。 (8)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 × SPORT6广东中考目录考点解读考情分析知识梳理实验在线实验一题通易错警示广东中考1.(2023·广东节选)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1)“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 。 (2)“火能熟水”说明燃烧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2021·广东节选)2021年5月,“天问一号”搭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火星车的动力来源于太阳能,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还有 (写一种)。 空气(或氧气)放出核能(或氢能等)3.(2021·广东节选)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想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 和 ,这是燃烧的 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 ,上层内盏油温 ,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炷(或“灯芯”)油三放热 升高挥发(或蒸发)4.(2018·广东节选)(1)如图1所示,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实验现象是:①溶液中产生气泡;②蜡烛火焰a (选填“先于”“后于”)b熄灭。现象②的原因是: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 (2)如图2所示,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实验现象是:①烧杯底部变黑;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CO2不支持燃烧,蜡烛不完全燃烧;d 先熄灭的原因是: 。 先于CO2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气体受热膨胀,聚集在烧杯的上方SPORT7考点解读目录考点解读考情分析知识梳理实验在线实验一题通易错警示广东中考考点1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针对训练1.(2023·广西)学生承担家务是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下列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的是( )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 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 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A2.(2023·乐山)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某同学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发现纸杯盛水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纸杯着火点变高 B.纸杯不是可燃物C.纸杯未与氧气接触 D.温度低于纸杯着火点D3.(2023·长沙)认识燃烧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做好消防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丝只需与空气接触就会燃烧B.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C.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D.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D4.(2021·广州)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实验现象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CA.对比①③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接触氧气B.对比①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可燃物C.对比③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本实验用盘成螺旋状的细铁丝替代白磷,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能力提升5.(2023·福建)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B.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 . .C6.(2023·营口改编)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干粉灭火器:干粉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或磷酸二氢铵(NH4H2PO4)等。灭火时干粉中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磷酸二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五氧化二磷和水。二者分解吸收热量,同时产生的固体粉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火熄灭。干粉灭火器除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灭火时需上下摇动灭火器几次,拔出保险销,距火3 m处,对准火焰根部,压下把手,扫射。二氧化碳灭火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常在图书馆、档案室等场所使用。水基型灭火器:装有AFFF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和氮气。灭火时操作方便,泡沫和水膜的双重作用,能快速、高效灭火,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及固体材料引起的失火。(1)干粉灭火器灭火时应对准火焰 (选填“上部”“中部”或“根部”)扫射。 (2)请你推测,精密仪器失火可使用 灭火器灭火。 (3)磷酸二氢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使用水基型灭火器的优点是 (写一点)。 根部二氧化碳2NH4H2PO42NH3↑+P2O5+3H2O能快速、高效灭火(答案合理即可)考点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针对训练7.(2023·湖南)吸烟有害健康,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禁止吸烟”的图标是( )A8.(2023·四川)“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做调味品B.进入沼气池前,先做灯火试验C.蔗糖作为甜味剂添加到食品中D.电器着火用水扑灭C 能力提升9.(2023·绥化)下列对化学知识的阐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能源①锌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②大量使用亚硝酸钠,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③吸烟能使人中毒,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 ①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②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③风能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化学与材料 D.化学与安全①合成纤维吸水性、透气性好; ②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③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①搬运易燃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②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试验;③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D考点3 化石燃料、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针对训练10.(2023·湖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B.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C.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D.分类投放生活垃圾C11.(2023·广州)液氢、煤油(含碳、氢元素)、液氧可用作神舟飞船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箭发射时仅靠空气不足以使燃料充分燃烧B.液氢和煤油完全燃烧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C.液氢是高能燃料且燃烧后的产物无污染D.飞船进入轨道后主要利用太阳能维持工作B12.(2023·广西)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5月30日在新能源助力下成功升空。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氢能 C.石油 D.煤B 能力提升13.(2023·甘肃)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煤的使用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含硫煤不充分燃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物有 (写化学式)。 不可再生SO2、CO(3)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目前世界各国都大力提倡使用新能源,请你写出一种新能源的名称: 。 2CO2+6H2 C2H4+4H2O太阳能(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