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简介

我的社区我做主——
探索城市基层自治的力量教学设计
课题:必修三《政治与法制》第六课第三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授课类型:实践活动课
课标要求:
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教学设计构想:
教材分析: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三框的内容。下设两目“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2.从内容地位来看,它是我国三个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从课标要求来看,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从学习意义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作出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部署,并强调“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
学习本框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基层民主的具体表现,认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进而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增强学生关心国家发展、扎根 基层、为国贡献的热情。
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其思维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对于本框教学涉及较多的情境分析、任务探究、合作学习等活动相对熟悉,通过这些活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辨能力、理解能力。
2、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两个基本政治制度,有一定知识基础。另外,本框内容大部分涉及村委会和居委会发展的具体情境,学生作为亲历者具有深入学习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
1、问卷调查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向高一年级发放关于《基层群众自治》的调查问卷,来获得城市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而不是基层政府。
任务驱动法:教师给学生布置调查性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网络查阅,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总结。
情境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基层议事会”活动之中,使整个课堂沉浸在生动环境中,让思政课“活’起来,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力”的生动实践形式。
授课时长:45分钟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调查问卷”阐释城市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明确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的区别。 2.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调研各自所居住的社区,在调查过程中感受,居委会为居民做了哪些事情,从而更好理解居委会的主要任务。 3.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尝试运用各自本地“方言”来模拟“基层民主协商议事会”解决和平区朝阳里小区面临的停车难问题,加深人民如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理解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内涵和意义。 4.认同我国的政治制度优势,通过社会实践形式感受身边的村委会或 居委会的作用,提高学生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意识,深刻理解和认同我 国的政治制度,坚定制度自信。
教学 重点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性质和任务。
教学 难点 从模拟“基层议事会”活动出发理解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涵和意义。
四、教学资源、课前准备
教材:政治教材中关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相关章节;
问卷调查:呈现居委会性质的六个问题,用于分析与讨论;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提问城市基层自治的组织引出居委会,并通过讨论居委会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引出对城市基层自治力量的探索。
学生活动:通过引导,了解居委会基层自治的力量不容忽视。
设计意图:从居委会在新冠疫情期间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引出对基层自治力量的探讨,接着通过肯定居委会的贡献,指出正是这些基层组织的存在,才使得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能够取得胜利。引出学生对基层自治力量的关注和探讨,以期提高学生对基层自治的认识和重视。
环节一:问卷调查
教师活动:带着调查问卷的问题,领悟城市居委会的性质。
学科任务1:了解城市居委会的性质
情境1—1:居委会认知待提升。
通过第一组数据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大家或多或少知道小区居委会在哪里,第2张图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居委会是一个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学生对其了解情况要好一些。第3张是他们对居委会活动的参与情况。其实还是有一部分的人从来不参加居委会活动的,学生参与居委会活动较少。
情境1-2:社区活动多样,停车卫生待解。
通过第二组数据了解,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小区举办的活动,大多都是一些文体娱乐类活动、党的政策宣传类活动的比例比较多。其实居委会举办的活动也是涵括了方方面面。最后是他们认为小区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到大家一致认为停车问题是占到了大头,卫生问题也是亟待解决,还有社区改造问题也是非常的突出。
教师归纳:因此通过调查,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清楚了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自治的力量不容忽视。
设计意图: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理解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基层政府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关键在于“自治”而不是“他治”,明确主体性质。
环节二:走进居委会,感受居委会:
教师活动:真正靠近居委会,让学生走访调查社区
学科任务1:理解居委会任务
教师活动:那么这个调查问卷结果可以说不是特别特别乐观,所以我们要走进居委会,主动参加居委会的活动了解居委会,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靠近居委会。接下来我们就请xxx同学来跟大家汇报一下他们调查的社区。有名的和平区朝阳里社区。
学生分组调查1:我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了解了和平区朝阳里小区有关的一些信息。首先大家看,这是我在百度地图上找到的朝阳里小区的地理位置。大家可以看到,朝阳里社区位于和平区西南部,北临蛇口道,东到吴家窑二号路,离着地铁3号线非常的近并且出了小区就是中环线的公交站,周边也有菜市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这是社区的简介,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居委会地处新兴街东南部,面积达0.06平方公里,所辖5个居民区。户籍居民3080户7259人。居委会社区共划分163个居民自治小组,志愿者达800多人;社区系党委建制,有自管党员268人,下设11个支部,其中私企联合党支部1个,在职党员3名。网站上还列举了很多的组织,有党员服务队、医疗服务队等。列举了各个组织的职责、负责人以及联系方式。这些组织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便利,更鼓励了他们一起更好的为大家服务。
教师归纳:这个社区也是多年的成熟老小区了,升级改造后里面的环境非常不错,当然改造后的小区必然离不开社区志愿者以及居委会一些成员。
学生分组调查2:这是疫情期间,社区网格员认真落实以“勤、巧、诚、实的疫苗接种工作,首先左边第一张是社区网格员人手一张“作战图”、“人名册”,按照“以房找人”、逐人进行宣传动员。比如朝阳里社区79岁的退役军人齐大爷身患癌症,做过多次大手术,他原本属于临时禁忌但被社工的辛勤付出所感动,主动接种新冠疫苗。(勤)第二张针对未接种居民的自身原因进行结对帮扶,巧说群众的话,巧办群众的事。例如税务局的党员干部为拒绝接种的王奶奶包饺子,用“巧干”“巧劝”使奶奶解除心中疑虑,顺利接种疫苗。(巧)第三张,社区管片民警与卫生院大夫以专业的素养、诚挚的感情,对社区可接种疫苗但心存疑问的居民诚心解答,以诚心换支持。(诚)第四张,社区“四人小组”,聚八方力量,共同推动社区全员疫苗的接种工作,接种率达89.3%。对社区60岁以上未接种疫苗者进行相关统计。(实)
学生分组调查3:居委会公益事业,第一张图2024年2月28日,天津市津南区双新街“搭把手”帮扶团的负责人刘宝萍在独居老人纪禹家中打扫卫生;杨建华等人为社区独居老人提供“花甲助耄耋”助老志愿服务,帮老人买药、送饭、交水电费,陪老人过节,持续帮助了20余位老人;调节纠纷事件;志愿者们以快板等形式宣讲社区志愿服务;看完这些数据和这些资讯,我感觉非常的暖心,可以看出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还是比较完善的,这说明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很多时候其实是需要跟社区有联系,因为居委会的存在它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教师归纳:通过对和平区朝阳里小区的调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居委会主要任务是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节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应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意见等。
设计意图: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居民自治有一定认识,但从来不知道居委会的作用和任务到底是什么,通过“走访调查———讨论合作———课堂展示 ”三个环节加深理解居委会的任务。
环节三:聚焦身边事,协商显智慧
教师过渡:在课前调查问卷中发现各社区存在一个最难的共性问题。通过观看和平区朝阳里小区视频,都存在哪些问题?其中发现该小区也存在这样的共性问题,即《停车难》问题,因此以“停车难”问题展开基层议事会模拟活动,感受民主实践活动形式。
学科任务3:尝试运用基层民主实践活动形式解决社区问题
情境3:大家好,我是和平区朝阳里小区的居委会主任xx,也是这次民主协商会议的主持人。本次出席会议的有居民委员,居民代表xxx,商铺代表xxx,物业代表xxx,住建局代表xxx。以及我们的特邀嘉宾政协委员xxx。此次会议的目的是解决和平区朝阳里小区停车难的问题。首先我们明确议事规则,一、每位代表发言不超过2分钟,二、发言期间他人不得随意打断,三、发言时文明用语,态度友好。
代表发言:立足角色,各代表运用方言发表当下面临什么问题,并思考如何处理对应困难的建议。
教师小结:本次会议到此结束,感谢大家,感谢几位同学的参与,通过此次协商会议,想必大家感受到直接行使民主的权力,同学们也贡献了我们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希望我们能够为接下来朝阳里小区的建设能够更多的出一份力,那我们这节课已经进行到尾声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扮演基层管理角色,在情境中提炼有效信息,通过讨论、合作和迁移,群策群力,落实对五个民主形式的理解运用。
教师升华:回到我们这节课最初的主题,我们一起去探索基层群众自治的力量,
可能更多的体现在我们每一位同学怎么样参与到社区建设这个形式本身上面,我们的这种参与,叫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所以自治它属于一种自我的管理,自我的教育,自我的服务和自我的监督。因此整个基层自治的制度,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深刻的实践,它是终端和末梢。党的二十大召开,提到发展开创中国之治,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去探索社会的共同治理体系。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建设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只有人人都参与,自治和他治携起手来,才能实现和确保我们的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中国平安和强盛。
学生活动:通过走访所在社区,观察社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访问居委是如何规范管辖的,将收集到的各方意见、建议反映给居委。
设计意图:对于当代高中生来说,政治认同“我的责任担当”是彰显思想政治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本环节坚持素养立意,并回归本课主题———领悟基层群众自治,感受民主特点,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政治认同。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个是设置的初衷和这堂课贯穿的一个最大的理念,就是我们政治课一直要求的培育核心素养,达到学科育人的高阶目标。那这节课我个人感觉通过基层自治制度它的力量的一个探索,能够让同学们初步去认同我们国家的自治制度,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政治认同,以及通过最后的这种民主协商的活动,能够让同学们很好的在公共参与的环节当中敢说话,有话说,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能够形成一种责任担当,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是我的课程之行主要是达成新课标要做到的整体化、序列化,城市化,也就是符合一个学科大概念这样的一个教学。就这堂课而言,我的一个学科的主要的概念是基层自治,课本上的线索跟我上课的这个线索略有区别,我们课本上的线索是基层自治是什么,基层自治在农村和城市分别依托于什么样的组织和展开,然后基层自治会组织哪些各种各样的民主实践活动,最后总结基层自治的意义,那我这节课其实主要是选择的城市基层自治,因为同学们对农村不太了解。就从他们身边熟悉的事例入手,有两条线索,一个是显性的线索,就是去感受城市居委会他做了哪些工作,组织了哪些活动,以及他是怎么样组织活动的。那隐性的一个线索就是感受基层自治的力量,感受我们居委会到底做了哪些工作,他有多重要的基础之上,自己去体悟。这就是一个城市化、序列化和整体化的一个结构框架的设计。那第三个就是课程之法,课程之法我是选择了新课标,现在非常强调的比较多的活动化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所以这节课可以说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主题活动,一个是通过调查问卷的设置和收集,让同学们去感受,第二个是通过实地走访,让同学们近距离的去看看社区到底在怎么样的工作,那第三个就是一个参与和体验活动,通过基层民主协商的模拟来大致去实践,深入实地的感受一下,这种基层的民主协商到底是怎么样展开工作的。今天这堂课我个人感觉不到之处,一个是时间上稍微有一点来不及,以及后来自由发言,会体现出彼此意见的分析和冲突,然后再慢慢这样的冲突的过程当中,最后达成这样的一致。第二个比较遗憾的地方就是因为这些活动都是提前准备的,所以课堂上可能这种深层的内容,其他同学的参与度稍微的低了一些,那后续我也要思考,怎么样把这种提前准备的部分同学的参与和整个课堂全体同学的参与把它有机的融合到一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