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一课时 糖类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素养要求1.了解糖类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及应用。2.掌握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的特征反应,能设计实验确认淀粉的水解产物及水解程度。【问题情境】维生素无机盐水糖类油脂蛋白质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问题情境】为什么说糖精不是糖类?什么是糖类?糖类由哪些元素组成?根据你所学的生物知识,常见的糖类物质主要有哪些?1糖 类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也是人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人们最初发现的糖类的化学组成大多符合Cn(H2O)m的通式,因此糖类也被称为碳水化合物任务一 糖类的组成与分类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1.组成多羟基醛、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而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有机化合物2.定义:任务一 糖类的组成与分类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C6H12O6蔗糖 麦芽糖 乳糖C12H22O11淀粉 纤维素(C6H10O5)n单糖不能水解二糖水解成两分子单糖多糖水解成多分子单糖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不互为同分异构体3.分类依据:能否水解和水解产物的多少进行分类混合物CH2—CH—CH—CH—CH—C—H=O—OH—OH———OHOHOH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多羟基醛CH2—CH—CH—CH—C—CH2=O—OH—OH———OHOHOH果糖的结构简式多羟基酮羰基醛基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半乳糖C6H12O6、脱氧核糖C5H10O4、鼠李糖C6H12O5任务二 单糖-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分子单糖:任务二 单糖-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分子(一)葡萄糖2.组成与结构1.物理性质有甜味的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分子式:C6H12O6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结构式:CH2—CH—CH—CH—CH—C—H‖O—OH—OH———OHOHOH官能团羟基醛基任务二 单糖-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分子3.特征反应实验探究【实验7-7】(1)在试管中加入2mL 10% NaOH溶液,滴加5滴5% CuSO4溶液,得到新制的Cu(OH)2 。再加入2mL 10% 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2)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 2% AgNO3 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 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得到银氨溶液。再加入1mL 10% 葡萄糖溶液,振荡,然后放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任务二 单糖-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分子【特别提醒】①银氨溶液的配制: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②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或银氨溶液反应均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 葡萄糖的 银镜反应 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结论:葡萄糖有还原性,能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或新制 Cu(OH)2 氧化。试管内壁形成光亮的银镜可用于制镜工业任务二 单糖-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分子1.在2 mL 10%的NaOH溶液中滴加4~5滴5%的CuSO4溶液,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吗?试剂为什么这样配比?不能恰好反应,反应混合液中保证NaOH过量,新制氢氧化铜与含有醛基的物质必须在碱性环境才能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能。葡萄糖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是其分子中醛基表现的性质,故乙醛也能与两者反应。2.根据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分析,乙醛能否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问题讨论】3.葡萄糖溶液能否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葡萄糖溶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为酸性KMnO4溶液的氧化性比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强,为强氧化剂。任务二 单糖-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分子【概念辨析】(2022·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月考)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其对应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 B.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C.能发生银镜反应 D.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题后归纳】银镜反应、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均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即制取氢氧化铜时,NaOH溶液必须过量;配制银氨溶液时,滴加氨水的量必须使沉淀恰好溶解。A2蔗糖、淀粉、纤维素1、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葡萄糖+果糖)(葡萄糖+葡萄糖)甜菜 甘蔗小麦 糯米(葡萄糖+半乳糖)哺乳动物的乳汁分子式:C12H22O11任务三 蔗糖、淀粉、纤维素常见二糖任务三 蔗糖、淀粉、纤维素催化剂△C12H22O11 + H2O蔗糖C6H12O6 +C6H12O6葡萄糖 果糖催化剂△C12H22O11 + H2O麦芽糖2C6H12O6葡萄糖二糖的水解反应催化剂△C12H22O11 + H2O乳糖C6H12O6 +C6H12O6葡萄糖 半乳糖任务三 蔗糖、淀粉、纤维素(1)回忆生物课中学习的检验淀粉的方法。将碘溶液滴到一片馒头或土豆上,观察现象。(2)在试管中加入0.5g 淀粉和4 mL 2 mol/L H2SO4 溶液,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将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 ,加热。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实验探究【实验7-8】任务三 蔗糖、淀粉、纤维素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在稀酸的催化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单糖。C12H22O11+H2O C6H12O6+C6H12O6蔗糖 葡萄糖 果糖2.淀粉的特征反应淀粉遇I2变蓝色3.蔗糖、淀粉、纤维素的水解(1)蔗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任务三 蔗糖、淀粉、纤维素(2)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反应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淀粉(或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共热生成氧化亚铜(Cu2O)沉淀任务三 蔗糖、淀粉、纤维素4.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检验实验现象及结论情况 现象A 现象B 结论① 溶液呈蓝色 未产生银镜 未水解② 溶液呈蓝色 出现银镜 部分水解③ 溶液不变蓝色 出现银镜 完全水解任务三 蔗糖、淀粉、纤维素5.糖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淀粉为人体提供能量食物中的淀粉(C6H10O5)n糊精(C6H10O5)mm < n麦芽糖C12H22O11葡萄糖C6H12O6CO2和H2O酶酶酶缓慢氧化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 + 6O2 6CO2+6H2O酶任务三 蔗糖、淀粉、纤维素(2)食草动物的体内有纤维素水解酶,可以在体内消化和利用纤维素。人体内没有类似的纤维素水解酶,无法吸收和利用纤维素。但食物中的纤维素能刺激肠道蠕动,有助于消化和排泄。C6H12O6 2CH3CH2OH+2CO2↑葡萄糖酶(3)淀粉可以酿酒葡萄糖生成酒精的化学方程式:(1)可以用银氨溶液鉴别蔗糖和葡萄糖 ( )(2)淀粉和纤维素在人体内都能被消化和吸收 ( )(3)淀粉遇I2、KI、KIO3等都可以变蓝 ( )(4)为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可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如没有砖红色沉淀,则没有葡萄糖生成 ( )(5)富含纤维素的生物质在生产中可生产燃料乙醇 ( )【概念辨析】任务二 探究乙酸的化学性质×√×√×小组小结1.了解糖类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及应用。2.掌握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的特征反应,能设计实验确认淀粉的水解产物及水解程度。当 堂 练 习3任务四 限时训练1.(2023·辽宁阜新高一检测)下列有关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如粮食中的淀粉、植物茎叶中的纤维素B.单糖是分子组成简单的糖C.常见的二糖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D.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B2.(2023·烟台高一月考)近几年一种新型的甜味剂木糖醇悄悄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龋齿、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优点。木糖醇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晶体,分子式为C5H12O5,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H2OH。下列有关木糖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木糖醇与葡萄糖、果糖等一样,属于多羟基醛或酮,是一种单糖B.木糖醇可发生取代反应C.木糖醇是一种五元醇D.木糖醇是一种无糖型甜味剂任务四 限时训练A任务四 限时训练3.(2023·西安高一期中)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糖类都有甜味,且都能溶于水B.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C.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都是(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摄入人体的纤维素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为葡萄糖B4.(2023·开封高一月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过多食用糖类物质如淀粉等不会导致人发胖C.淀粉在人体内直接水解生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D.纤维素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纤维素可以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任务四 限时训练A5.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文献或诗文,理解正确的是( )A.《问刘十九》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的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B.“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中的“飞絮”和棉花的化学成分不同C.《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而使殊颜异色得以尚焉……”文中的“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小分子D.《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记载:“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朱砂,古代常用的一种红色颜料,其主要成分为Fe2O3任务四 限时训练C任务四 限时训练6.(2023·连云港高一期中)制备乙酸乙酯的绿色合成路线之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条件下,M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发生反应B.④的反应类型属于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C.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二者都为纯净物D.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