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二课时)课件(共16张PPT)-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二课时)课件(共16张PPT)-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安全实验操作
和绿色化学的理念。
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一氧化碳还原氧铜的实验 。
知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初步形成根据现象得出科学的结论能力。
04
1
2
3
学习目标
煤气中毒
冬季是煤气中毒的高发期,每年因发生煤气中毒不知夺去多少人的生命。你知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怎样才能预防煤气中毒呢?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小。
3、难溶于水。
讨论:一氧化碳被称为“无形杀手” 为什么?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答:因为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煤气泄漏不易被人察觉。所以掺入难闻的气体目的是使人能够及时察觉。
问题:有人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
1体积的水仅能溶解约0.02体积的一氧化碳。
二、一氧化碳
1.可燃性(与二氧化碳不同)
(1)现象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
2CO+O2 2CO2
点燃
(2)化学方程式
可燃性气体使用前需要进行验纯。
应用:燃料
讨论:煤炉里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
2.毒性
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氧气而窒息,甚至死亡。
(1)中毒原因
(2)防治措施
用煤炉取暖时,注意通风。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轻者呼吸大量空气,重者送往医院治疗。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检验CO的纯度。
3.先通入CO一段时间,然后点燃酒精灯,预热后,对装有CuO位置的玻璃管加热(实验前先点燃最右端的酒精灯)
4.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
实验步骤
3.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黑色的氧化铜变成了红色的铜;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仔细观察如图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微观解释:
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铜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
CO+CuO Cu+CO2

化学方程式
用途: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1. 实验前是先通入CO还是先加热CuO?为什么?
2. 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直至固体冷却?
3. 尾气应如何处理?
先通入CO,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防止生成的Cu再次被氧化;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使试管裂。
酒精灯点燃;用气球收集。
实验注意事项
课堂小结
【典例1】下列是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A.一氧化碳有毒,吸入过多会使人中毒而死亡
B.一氧化碳的增加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因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低越好
C.一氧化碳气体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A
【典例2】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
设计意图的是( )
A.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说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说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需要加热
D.可以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为什么同是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差异很大?
分子构成不同
B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