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四 走进台湾 教学设计(表格式) 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四 走进台湾 教学设计(表格式) 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走进台湾
教科书 书 名:人文地理 下册(历史与社会课程用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描述我国台湾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运用不同的图表和地图,描述台湾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及相互联系。(《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台湾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特点,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以及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意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 教学目标: 1. 运用地图与图文资料,说出台湾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描述其气候类型、地形、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2. 了解台湾自然风光与物产,理解“宝岛”美誉的由来。 3.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4. 设计游历台湾的旅行方案,增强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台湾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台湾岛气候类型、地形、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2. 台湾自然风光与物产和“宝岛”美誉的由来。
教学难点: 1. 综合认识台湾的自然与人文特色。
2. 设计游历台湾的旅行方案,学会综合分析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21年底,一首歌曲《2035去台湾》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歌曲。播放歌曲《2035去台湾》第一片段。歌词内容如下:“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还有那脚印两对;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情歌阿里山,还有那神奇的日月潭。” 过渡:台湾一帧帧美丽的风光搭配着朗朗上口的歌词,尽显人们对两岸统一的强烈期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 教学设想:通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歌曲的朗朗上口,调动学习学习兴趣。学生由此自然而然生出探究学习的欲望。 【讲授新课】 任务一:台湾在何处 出示:《中国地图》,观察台湾省在中国的方位。进而利用《台湾省略图》设问。 讲解:从中国地图上看,台湾省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众多小岛,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那么,请同学们看地图一定要注意,台湾省一定要位于我国的国境线内。 设问:请同学们回忆如何描述区域位置呢? 讲解:包含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两个方面,绝对位置又包括经度和纬度位置,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进一步描述半球位置和温度带。相对位置包括海陆位置和相邻位置。 设问:结合台湾岛地图,填一填台湾岛的地理位置。西望 省,北临 ,东临 ,南临 ;地处 和 洋的连接地带。 穿过台湾中南部,地跨 和 。 预设:福建;东海;太平;南海;亚欧大陆;太平洋;北回归线;热带;北温带台湾岛中国的第一大岛。 教学设想:通过地图和图表中的信息,描述台湾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识图、读图的技能和能力。 出示:《亚洲地图》,结合所学思考:台湾岛地理位置重要性。 预设:交通要道;国防安全。 讲解:湾位于西太平洋上的枢纽地位,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同时也是中国进入太平洋的门户,是重要的咽喉要道。所以,从海上交通来说,具有枢纽和门户的作用。台湾岛作为祖国大陆的海洋前哨,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屏障。西方国家通过军事部署设置了三条岛链,而台湾岛位于第一岛链的中心,有利于我国冲破军事封锁,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所以,从国防安全来说,具有屏障和军事突围的作用。 教学设想:通过地图和图表中的信息,认识台湾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领土版权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过渡:台湾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学们更应该认真去了解它。 出示材料: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3;《台湾岛地形分布》、《台沿北回归线台湾省地形剖面图》 设问:台湾岛的地形种类有哪些?以哪种地形为主?找出图中台湾岛的主要山脉。说出走向及分布。 预设:地形有山地、丘陵、平原,主要以山地为主;台湾山脉纵贯南北,山脉集中分布在中部和东部。 过渡:我们已经描述了台湾岛的地形种类、山脉等,请同学们根据《台湾岛地形分布》《台湾岛气候类型分布》《台湾岛年降水量分布》,思考台湾岛的气候特点? 讲解: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季风性强,四面临海,海洋性强;因此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加之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台湾岛年降水量多在2000mm以上,其中台湾岛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被称为中国的“雨极”。 过渡:通过上面学习,我们知道台湾岛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显著,降水丰富。 设问:根据《台湾岛地形分布》《台湾岛气候类型分布》《台湾岛年降水量分布》,思考河流特征? 预设: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东多西少。 讲解:主要流程、流向、流速、流量四个方面来考虑。流程短,因为是岛屿,这是受到地形的影响,其中浊水溪是岛内最长的河流,全长186km;流向是中间向两侧海域分流,这是受到地形的影响;流速快,因为落差大,还是受到地形的影响;流量较大,因为降水丰富,主要受到气候的影响;这说明台湾岛河流受到地形、气候的影响,也说明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 过渡:地形影响着自然环境,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 出示:《台湾岛地形图》、《台湾岛人口分布图》、《台湾岛交通和主要城市分布图》,找出地图中台北、高雄、台南、新竹等城市。说一说台湾岛人口、大城市和工业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预设:人口、城市、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因为西部平原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且临近祖国大陆。 教学设想:通过地图使用和问题链的设置,选好图(图不在多,而在于精)、读好图(看什么、怎么看、如何看)、用好图(选好情境用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中如何获取、怎么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能够描述台湾的地理各要素特点,充分利用地理中不同要素进行关联,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和综合思维的能力,从而突破本课重点。 任务二:台湾有什么 过渡:通过任务一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台湾岛区域景观受到地形、河流、气候、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作用。台湾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岛屿,我们可以通过《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台湾省图》找到“宝岛”的答案。台湾岛因物产丰富而享有盛誉,选一个你感兴趣的美称,向同学介绍美称的由来。 小组活动:台湾岛因物产丰富而享有盛誉,选个感兴趣的美称,向同学介绍美称的由来。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生活中真实的认知经验,利用图片等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更加有亲近感、获取感,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台湾岛“宝岛”有什么,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预设:东方甜岛;海上米仓;植物王国;水果之乡等 过渡:同学们说出了很多台湾岛的美称。老师来简单总结概括以下出示图片,同时台湾岛不但有美称,还有著名的城市、建筑、公路、景点,还有56个民族中——高山族。宝岛是中国的,是我们的! 任务三:宝岛是我们的 设问:出示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考古中发现森林古迹和古河道遗址,补充说明历史上台湾岛曾与大陆连为一体,后因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显示出台湾岛与中国大陆什么联系? 预设:地缘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出台湾岛原来是和中国大陆连为一体的。) 设问:出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公布的台湾人口数据,补充说明台湾岛的汉族(大部分祖籍是福建和广东)。显示出台湾岛与中国大陆什么联系? 预设:血缘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出台湾岛居民是中国大陆迁徙过去的。) 设问:出示图片,这一图片表示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出示材料《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材料显示出台湾岛与中国大陆什么联系? 预设:郑成功收复台湾。 讲解:三国时期,孙权曾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洲;隋炀帝时,三次派人去流求;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和澎湖列岛;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康熙帝派兵武力统一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历史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出台湾岛是中国的)。 过渡:我们刚刚从地缘、血缘、历史等方面,论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自古就属于中国的历史经纬清晰、法理事实清楚,中国的领土一点不能少,台湾当归! 教学设想:通过资料和问题链形式,整合学生知识积累,从血缘、地缘、历史三重视角,建构跨学科知识联系,达到旧知—新知—未知,感受“宝岛”是中国的。通过相关联系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地图的正确使用及国家版图意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形成综合思维的方法,从而达到家国情怀的渗透。 过渡:2035年歌曲后半节“坐上那动车去北京,日夜思念啊在心中,去看看那天安门上太阳升,还有那雄伟的万里长城。坐上那动车去北京,日夜思念啊在心中,去看看那红旗漫卷映山红,还有那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坐着高铁从台湾去北京。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对此回应称大陆通往台湾高铁已在规划中! 任务四:我要去台湾 项目活动作业:2035年带着地图从浙江省杭州市去台湾旅行,请同学们设计一条旅行路线,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教学设想:通过创设主题式学习情境,以研学旅行的方式游历台湾,旨在让学生学会设计游历台湾的旅行路线,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主题探究,学生选图用图来认识台湾的位置、整体区域特征和区域内部差异,在主题探究中更深入认识区域,提升学生综合思维素养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关键能力提升和家国情怀渗透,突破难点。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从台湾岛的位置范围入手,通过任务驱动,运用问题链聚焦到台湾岛的地形、气候、河流、矿产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社会经济条件,我们认识到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综合作用;同时,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中的地形、社会经济条件的人口等要素,也从地缘、血缘、历史证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坐着高铁去台湾未来可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了解了中国的台湾,请同学们牢记:中国虽大,但一点也不能少;地图虽小,但一点都不能错。 教学设想:回归情境部分,从区域学习方法的运用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全部内容,进行整体建构,既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形成探究问题的基本思路,为后续的学习提供路径和方法,由此体现课堂教学的延续性和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运用教学评一体化把“死教材”变成“活课程”。 【作业布置】 作业练习和项目活动作业:2035年带着地图从浙江省杭州市去台湾旅行,请同学们设计一条旅行路线,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板书设计】
教学亮点
本课的教学亮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素养落地,提升学生综合思维。本课重在区域学习方法的运用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从而实现联结(新旧知识)—生成(思维成果)—迁移(由此及彼)。 2. 问题驱动,促成课堂教学样态。本课以任务驱动,以问题链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落实综合思维,从而完成新知构建和迁移运用。 3. 创设情境,推动师生学习模式。本课创设主题式学习情境,以研学旅行的方式游历台湾,从而形成抽象(图表)—具体(归纳)—抽象(研学旅行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1.问题链设计与衔接需要进一步改进;2.信息化教学与呈现亟待进一步优化;3.跨学科设计与整合仍要进一步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