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 父亲节特辑」成为那座山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会 父亲节特辑」成为那座山 教案

资源简介

「初中班会 父亲节特辑」成为那座山
01
基本信息
适用学段:初中
课程课时:一课时(40min)
02
设计思路
“父亲在位理论”指子女的心理父亲在位,即父亲对子女的心理亲近和可触及,是子女对父子关系的主观感受。其提出者克兰珀(Krampe)指出,孩子对父亲有先天的内在感知和需要。父亲和孩子的关系是独特的依恋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能够塑造孩子的人格,影响他们的人生。
研究发现,豪爽、威严、豁达、自信、独立、远见、安全、勇敢等男性化的父性意象特征对青少年的性别角色学习至关重要,没有建立良好父性意象的子女,在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塑造方面容易出现问题,男孩会表现为性格脆弱、胆怯、懦弱、做事犹豫,缺少阳刚之气,女性化趋向明显;女孩则会因为缺少父爱而缺乏安全感,容易陷入早恋。
初中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关于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常常困惑着他们,但受自身认识所限,这些问题往往很难得到明确的答案,这也使得此阶段的学生难以拥有固定的行为模式,甚至被他人误认为喜怒无常,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基于以上原因,本课计划借助“父亲节”来临之际,通过对“父亲”的具象化展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期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并通过对与父亲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分析,思考如何成为这样的人。
0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到父亲对子女成长的影响;了解父亲的优缺点。
情感目标:积极看待与父亲的关系;理性看待父亲的优缺点。
行为目标:掌握传承父亲优点和规避父亲缺点的方法。
04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性看待父亲的优缺点。
突出重点的措施:通过同伴讨论、经验分享理解父亲优点对自己的意义。
难点:掌握传承父亲优点和克服父亲缺点的方法。
突破难点的措施:通过教师讲授、互动练习进行掌握。
05
课前准备
课件、学案纸
教学设计
成为那座山

导入阶段
猜谜行动(4分钟)
活动目的:
为后续环节做铺垫。
活动介绍:
1、教师展示字谜;
2、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回答;
3、答对者可适当给予奖励。
转化阶段

我的靠山(12分钟)
活动目的:
认识到父亲对子女成长的影响;积极看待与父亲的关系。
活动介绍:
1、学生观看视频《给爸爸的信》;
2、学生回答问题:
(1)女生的父亲有什么缺点;
(2)女生的父亲有什么优点;
(3)为什么女生想要和父亲签署五百年的契约;
(4)女生继承了父亲哪些优点;
(5)女生克服了父亲哪些缺点。

工作阶段
成为那座山(18分钟)
活动目的:
了解父亲的优缺点;理性看待父亲的优缺点;掌握传承父亲优点和克服父亲缺点的方法。
活动介绍:
1、学生分享自己父亲的优缺点,并举例说明;
2、学生在以下问题中选择一个做回答:
(1)你想继承父亲的哪一个优点,如果拥有这个优点会对你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2)你想规避父亲的哪一个缺点,如果避免这个缺点会对你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3、学生思考:
(1)你认为父亲是如何形成这个优缺点的;
(2)我该如何做才能继承父亲的优点;
(3)我该如何做才能克服父亲的缺点。
结束阶段

颁奖仪式(6分钟)
活动目的:
总结内容,深化主题。
活动介绍:
1、学生完成感谢牌的填写;
2、选择学生进行分享。
成为那座山
- 作者有话说 -
我们都说“父爱如山”,而山除了厚重无言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一个方向和目标。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在被问及为何执着于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回答说:“因为它就在那儿’’。
父亲对我们的意义也是一样,无论我们是想靠近还是远离他,只要他存在,就是在督促我们超越他,去看见更远的风景。由此在设计本课时,我们从优点和缺点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如何超越父亲,而最终的颁奖环节我相信任何父亲都值得一座奖牌,不为别的,只为他在那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