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共度浓情端午——端午节及节前放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弘扬传统文化共度浓情端午——端午节及节前放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弘扬传统文化 共度浓情端午
——端午节及节前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端午节传统文化
放假期间安全须知概述
户外活动安全注意事项提醒
目录
端午节传统文化
01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节日之一。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现为我国法定节假日。整个节日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种流行的传说是关于屈原的。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除了纪念屈原以外,端午节还有许多与医药有关的传说。在中国传统的医学中,五月初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此时是瘟疫最容易传播的时期。所以,人们在端午节会采摘艾叶和菖蒲等草药,制成芳香的香包挂在门前,或者在家里焚烧,以辟邪驱瘟,保护家庭和健康。这也是端午节的一个传统习俗。
1
2
端午节由来之一,是上古时代人们祭龙演变而来,五月初五,象征着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的吉祥之日。
源于自然天象崇拜
除了屈原,也有传说认为端午节与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有关,这些故事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纪念伍子胥、曹娥等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挂艾叶、菖蒲
人们会在端午节挂艾叶、菖蒲,这是为了驱蚊、驱魔、祛病的作用,寓意着祈求健康、长寿。
佩香囊、五彩绳
佩戴香囊和五彩绳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香囊内通常填充有香料,而五彩绳则寓意着五行齐全,祈求好运。人们会在端午节当天,把五色的彩绳绑在手腕上,脚腕上或脖子上,专门用来防止五毒近身。而且五色线要一直戴到六月六才可摘下,并且扔到河里冲走。
端午节习俗介绍
戴葫芦
成熟的葫芦当中有无数的葫芦籽,古人认为这象征着“子孙万代”,同时,葫芦的谐音“福禄”也象征着吉祥如意,因此古人们便有了戴葫芦的习俗。在端午节,不管是小孩儿还是大人,都可以佩戴葫芦,有辟邪驱瘟之意。
煮鸡蛋
除了粽子之外,鸡蛋也是端午节不得不吃的食物。在民间有这样一段传说:世间有一瘟神,每到端午节便会祸害人间,带来疾病,人们苦不堪言,便去女娲娘娘庙磕头祈福,希望她可以消灾降福。女娲娘娘得知此事之后,便告诉瘟神,人世间有她的孩子,不准瘟神伤害他们。当瘟神询问女娲,哪些是她的孩子时,女娲答道:每年端午那天,自己的孩子衣襟前会有一只蛋袋。之后瘟神再次降临人间,发现每个孩子的胸前都有一个网袋,里面装着煮熟的鸡蛋,瘟神便再也不敢对孩子们动手了,自此之后,端午便有了吃鸡蛋的习俗。
端午节习俗介绍
端午节习俗
粽子的由来
吃粽子是全国各地共同的习俗,已经维持了好几百年。在古代,粽子也被称为角黍,筒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入汨罗江自杀,当时的人们为了保护这位伟人的尸体,便包了很多粽子放入河中,吸引鱼虾,自此之后便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各地粽子特色
因为各地区的习俗和饮食习惯不同,所以各地区的粽子有很大的差别,最早人们祭祖的时候,往往会使用到牛角,所以一开始粽子的形状也和牛角非常相似。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正三角形或正四角形的粽子,粽叶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不同地区的粽子制作方法和口味,如肉粽、豆沙粽、咸蛋粽等,展示粽子的多样性。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它的由来也和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据说在屈原跳江之后,楚国人不愿看着这位伟人死去,便划着船去追赶,众人争先恐后,一直划到了洞庭湖,最终也没能找到屈原的踪迹。赛龙舟的习俗最开始流行于南方,后来逐渐成为了全国性的习俗。
龙舟赛象征着团结、勇气和争夺胜利的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团结合作的体现。龙舟赛通常在水上进行,由一支队伍组成。每艘龙舟通常有一名舵手掌舵,一名鼓手敲击节奏,以及一组划桨选手。赛龙舟还可以强身健体,特别是后拉,摇浆,前推等多个不同的动作,都可以使我们上半身的肌肉得到训练,可以培养我们协同工作的能力。
端午节习俗
龙舟比赛的规则与技巧
龙舟竞渡的历史
雄黄的与功效
雄黄酒是将雄黄捣成细粉、干菖蒲根切成细丝,一同放入白酒或黄酒中浸泡制成的一种酒。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将配制好的雄黄酒拿出来饮用。
雄黄酒的制作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为什么要喝雄黄酒呢?这与古人视五月为“恶月”有关。五月五日正值夏春之交的开端,大地气温上升,湿度也达饱和,正是毒蛇、蝎子、蜈蚣、壁虎和蟾蜍这“五毒”活动最猖獗的时候,也是初夏传染病开始流行之时,在科学不发达的旧时代,人们认为饮雄黄酒可以解毒避瘟,扶正祛邪;将雄黄酒涂抹在小孩身上和洒在房间里,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悬挂钟馗像
吃五毒饼 画五毒图
端午节习俗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五毒指的是蟾蜍,蛇,蜈蚣,蝎子,壁虎。人们在这一天把饼上印上五种毒虫,当天吃下去,可以避开这几种毒虫所带来的瘟疫。
经典端午节诗词
端午节诗词欣赏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这首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悼念屈原的千载冤魂。紧接着的“忠魂一去讵能还”蕴含了无限的悲哀与无奈,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经典端午节诗词
端午节诗词欣赏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这首诗从端午节期间戏水、赛龙舟的风俗写起,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对屈原的思念,以及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
整首诗沉稳平淡,风格质朴,包含着诗人对爱国英雄的崇敬和对自己仕途的丝丝忧虑。
班级端午节主题墙报
组织学生制作关于端午节的墙报,展示端午节的由来、习俗、诗词等内容,营造节日氛围。
端午节文化分享会
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家乡的端午节习俗和特色,增进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班级端午节文化展示与分组交流
放假期间安全须知概述
02
根据学校安排,通知学生端午节的放假时间,提醒学生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和学习计划,假期注意劳逸结合,娱乐之余莫忘学习。
放假时间安排
2024年端午假期放假时间为:2024年6月8日——6月10日。返校时间为:2024年6月11日上午8:00。
假期安排
端午节放假通知
03
假期参加户外活动时,要告知家长或老师,并遵守相关规定。
01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如怎样拨打紧急电话、如何识别安全标识等。
02
不参与危险活动,如攀爬高处、乱扔废弃物等。
增强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事故
认真学习并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时注意观察交通信号,不闯红灯。
行走或骑车时不玩手机、不听音乐,注意周围环境,谨防交通事故。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排队有序上下车,不坐超载车辆。
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出行平安
不私拉乱接电线,不违规使用电器,预防电气火灾。
不在禁放区域燃放烟花爆竹,避免火灾事故发生。
不独自到池塘、河边等危险水域游泳或玩耍,谨防溺水事故。
防火防溺,远离危险区域
1
2
3
定期检查家中电线电器是否安全,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电线电器。
熟练掌握家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定期进行演练。
发生火灾时,要迅速报警并逃离现场,不要贪恋财物而错过逃生时机。
家庭火灾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
不随意拆卸电器设备,发现电线裸露或电器损坏时应及时告知家长或专业人员处理。
学会识别安全用电标志以及常用的安全色标,如蓝色指强制执行等。
定期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漏气,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触电、煤气泄漏等隐患排查技巧
假期期间不单独外出,尽量结伴而行,并及时向家长汇报行踪。
遇到不法侵害时要勇敢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并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求助。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如止血包扎、简易担架制作等。
自我保护能力提升建议
户外活动安全注意事项提醒
03
识别危险水域
教育孩子远离无人看管的池塘、河流、水库等危险水域,不私自下水游泳或嬉戏。
游泳安全
若带孩子去游泳,务必选择有救生员的正规游泳池,并确保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紧急自救技能
教孩子学习基本的自救技能,如落水后如何保持冷静、寻找漂浮物等,并告知孩子遇到危险要及时呼救。
远离危险谨防溺水
在人多拥挤的地方,要紧紧牵住孩子的手,避免孩子走失或被陌生人带走。
牵手同行
告诉孩子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和玩具,不跟陌生人走,熟记家人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
教育孩子自我保护
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留意周围环境
外出游玩时避免走失或被拐骗风险
危险性游戏识别
教育孩子识别并远离危险性游戏,如攀爬高处、抛掷硬物等,避免造成意外伤害。
活动规则遵守
参加户外活动时,要遵守活动规则,不推搡、不拥挤,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安全意识培养
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帮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学会规避危险。
不参加危险性游戏和活动规则说明
紧急情况下求助方法普及
求助对象识别
教育孩子识别可以求助的对象,如警察、保安、工作人员等,遇到紧急情况及时向他们求助。
紧急电话记忆
让孩子熟记紧急求助电话,如110、120等,并告诉他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拨打这些电话。
求助技巧
教孩子学会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况,以便及时获得有效的帮助。同时,教育孩子在接受帮助时要保持礼貌和感恩之心。
端午安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