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活动三《节气习俗知多少》 教案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 活动三《节气习俗知多少》 教案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

资源简介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活动三《节气习俗知多少》(教案)
一、教材分析
《节气习俗知多少》是蒙沪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活动。本节课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二十四节气中各个节气的传统习俗,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节气习俗,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阶段,他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二十四节气及其习俗可能知之甚少。因此,本节课将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参与和体验中了解并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核心素养目标
1.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和体验二十四节气的习俗,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人文底蕴:让学生了解并理解节气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3. 实践创新: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二十四节气的主要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难点:理解节气习俗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以及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传承和发扬这些习俗。
五、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二十四节气挂图、节气习俗相关视频和图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2.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习俗的资料,准备参与实践活动的物品。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情景视频:播放一段介绍二十四节气习俗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不同节气的传统活动和庆祝方式,如清明节时的扫墓祭祖,端午节时的龙舟竞渡,等等。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对二十四节气习俗有了初步的了解。
提出问题:看完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节气习俗背后有什么意义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们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节气习俗,增强课堂互动和交流。
学习目标:教师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二十四节气的主要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包括每个节气的传统饮食、服饰、娱乐活动等;理解节气习俗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如环保、健康、旅游等方面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活动,如参与家庭或社区的节气庆祝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并传承节气习俗。这将激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和探究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二)[探究新知]
1. 教师详细讲解每个节气的习俗及其文化内涵。例如,在春节这个重要的节气里,人们通常会贴春联、放鞭炮,这些习俗寓意着迎接新年的到来和祈求来年的好运。通过讲述这些习俗背后的故事和寓意,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学生分组探究不同节气的习俗。每组选择一个节气,如立春、雨水、惊蛰等,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该节气的习俗、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例如,在清明节,人们会扫墓、踏青,这些习俗表达了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各组探究完成后,可以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们了解不同节气的丰富多彩的习俗,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节气习俗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习俗逐渐被淡忘,如何将这些传统习俗融入现代生活,发扬其文化价值,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是否可以将一些传统习俗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使其更具现代感,从而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这样的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与家人一起庆祝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家庭亲子互动。
(三)[讨论交流]
1.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组,讨论自己家乡的节气习俗与视频中展示的习俗有何异同,并探讨习俗的地域性差异及其原因。通过交流,学生们可以增进对不同地区文化的了解,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这种讨论也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2. 开展“节气习俗与现代生活”主题讨论会:学生们可以围绕如何将传统节气习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如何传承和发扬这些习俗等话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学生们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融入传统节气习俗,使其更具现代感和创新性。
3. 分享个人或家庭在节气期间的习俗体验: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节气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可以讲述自己亲身参与的节气活动,如制作节气食品、参加节气庆典等。通过分享,学生们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文化共鸣,同时也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课堂实践
实践项目一:制作二十四节气习俗手册
学生将分组合作,共同整理并记录每个节气的习俗、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他们需要将内容丰富地体现在手册中,包括图文并茂的设计,既体现传统性又兼具创新性。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将亲手制作手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最后,完成的手册可以作为班级的文化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实践项目二:模拟节气庆祝活动
学生们将选择某个节气,进行模拟庆祝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他们需要设计出新颖有趣、参与度高的活动形式,能够体现节气习俗的文化内涵。通过模拟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节气氛围,更加深入地了解节气习俗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庆祝方式。
实践项目三:创作与节气习俗相关的艺术作品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创作与节气习俗相关的作品。作品可以是节气场景的描绘,也可以是对节气文化的抽象表达。这个过程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完成的艺术作品也将具有独特的纪念意义,可以作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进行展示。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将通过团队协作、创新设计、组织协调和艺术创作等多方面的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些课堂实践活动将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二十四节气习俗的理解和体验。
(五)[总结提升]
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了本节课所学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起源、意义和作用,强调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肯定了学生在探究、讨论和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和努力,赞扬了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勇于表达的态度。
鼓励学生尝试在家中或社区组织一个小型的节气庆祝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实践能力。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家人、朋友共同参与,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增进亲情和友情,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节气,如立春、雨水等,深入了解其习俗和文化内涵,如相关的诗词、故事、传说等。
七、拓展延伸
1. 家庭节气日记
鼓励学生在家中设立一个“节气日记”,用来记录每个节气期间家庭里的特别活动和习俗。比如,在冬至这一天,家人一起包饺子、吃汤圆,学生可以将这些活动记录下来,并附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样的记录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节气习俗,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2. 节气主题绘画展
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以“节气”为主题的绘画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与节气相关的绘画作品。作品可以展示节气的自然景观、人们的活动、传统习俗等。绘画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还能增进同学们对节气文化的认识和交流。
3. 节气知识竞赛
举办一次节气知识竞赛,通过问答、抢答等形式,检验学生对节气知识的掌握情况。竞赛内容可以包括节气的名称、时间、习俗、文化内涵等。通过竞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4. 社区节气活动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节气活动,如清明节的扫墓、端午节的包粽子等。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增强社区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5. 节气文化主题班会
在每个节气到来之际,组织一次以该节气为主题的班会。班会可以包括节气习俗的介绍、相关故事的讲述、学生分享自己的节气体验等环节。通过班会,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节气文化,还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文化氛围。
八、课后作业
1.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某个节气的习作,内容可以是对该节气的描述、习俗的介绍、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等。习作要求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内容充实。
2. 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制定一个家庭节气活动计划,计划中要包括活动的名称、时间、内容等。通过参与家庭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节气习俗,增进家庭感情。
九、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情景导入、探究新知、讨论交流、课堂实践和拓展延伸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并体验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习俗。通过实践活动和创作表达,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现象和节气变化,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韵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