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活动一《认识我喜欢的鱼》 教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 活动一《认识我喜欢的鱼》 教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

资源简介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活动一《认识我喜欢的鱼》(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认识我喜欢的鱼》是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中的内容。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初步了解不同种类的鱼,并学会从多个角度认识和理解动物。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鱼类这种常见且多彩的生物。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但对于鱼类的详细特征和习性了解不够深入。因此,本课将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鱼类。
三、核心素养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认识几种常见的鱼类,掌握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认识和理解动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培养保护动物的责任感,形成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认识几种常见的鱼类。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认识和理解动物。
五、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鱼类图片、视频资料、实物或模型鱼、观察记录表等。
2. 学生准备:记录本、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情景视频:播放一段关于海洋生物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各种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类在海洋中游动的场景。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被海洋生物的美丽和神奇所吸引。
2. 提出问题:视频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视频里看到了哪些海洋生物?”。学生们会踊跃回答,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各种鱼类。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你们最喜欢哪种鱼?为什么?”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进入对鱼类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探究。
3. 学习目标:教师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同时,教师还将强调学会观察鱼类的特点的重要性,并尝试从多个角度认识和理解它们。这将激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和探究鱼类的奥秘。学生们将通过观察、阅读、讨论和互动等方式,深入了解鱼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探究新知
1. 鱼类的基本特征:
教师首先展示各种鱼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鱼类的共同特征,如身体呈流线型、有鳞片、有鳍等。通过实物或模型鱼的展示,让学生亲手触摸和感受鱼类的身体结构,进一步加深对鱼类特征的认识。教师还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鱼类的生理特点,如如何在水里游动、如何感知周围环境等。
2. 常见的鱼类: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鱼类,如金鱼、鲤鱼、鲨鱼等,并展示它们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鱼类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生活习性等。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种类鱼之间的异同点。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将更好地了解鱼类的多样性,增强对海洋生物的认识。
3. 鱼的呼吸器官: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鱼的鳃部结构,解释鱼是如何通过鳃呼吸的。设计小实验,让学生观察鱼在水中呼吸时的鳃部动作,增强直观认识。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鱼在水中游动时鳃部的开合动作,了解鱼是如何从水中提取氧气的。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学生将更好地理解鱼类的生命特征,增强对水生生物的认识。同时,这样的探究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三)讨论交流
1. 分组讨论:为了增进学生对海洋生物的了解,我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鱼类,并分享它们的特点和习性。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各自喜欢的鱼类的外观、生活环境和习性等。通过分组讨论,学生们可以拓宽知识面,增进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和认识。
2. 全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在全班交流环节,学生们积极发言,互相倾听,共同探讨不同鱼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这个环节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让他们更加热爱海洋生物和保护海洋环境。
3.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鱼类的多样性和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教师会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鱼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同时也会引导学生们意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教师的总结和点评,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海洋生物和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课堂实践
实践项目一:绘制我心中的鱼
实践描述:
(1)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了解,用绘画工具绘制一条自己喜欢的鱼。
(2)在绘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表现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实践效果:
(1)通过绘画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加深对鱼类特征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同时增强他们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实践项目二:模拟鱼类的生活习性
实践描述:
(1)教师准备一个小型水族箱或鱼缸,里面放置不同种类的鱼。
(2)学生观察鱼在水中的游动方式、呼吸动作等,并尝试模仿这些动作。
(3)引导学生思考鱼类的生活习性对它们生存的意义。
实践效果:
(1)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增强对动物世界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实践项目三:保护海洋环境宣传画制作
实践描述:
(1)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幅关于保护海洋环境的宣传画。
(2)在画中展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海洋环境面临的问题,呼吁大家共同保护海洋。
(3)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采用多种材料和形式进行创作。
实践效果:
(1)通过宣传画制作活动,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加深学生对保护海洋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关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五)总结提升
(1)回顾了鱼类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等重点知识,强调这些知识在保护海洋环境中的重要性。
(2)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了评价,肯定他们在观察、探究和创意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鱼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也更加关注动物和环境问题。
(3)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动物和环境问题,倡导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从小事做起,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和环保的兴趣和热情。
七、拓展延伸
1. 家庭探索:建议学生在家中或附近的河流、湖泊等水域观察鱼类,并记录它们的活动情况。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并增强对自然的亲近感。
2. 科普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鱼类的科普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鱼类的知识和趣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3. 创意手工: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鱼类模型或海洋生态瓶,展示他们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理解和关爱。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八、课后作业
1. 观察记录:要求学生在家中或附近的水域观察一种鱼类,并记录下它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信息。学生可以通过拍照、绘画或文字描述的方式完成记录。
2. 科普报告:让学生选择一种他们感兴趣的鱼类,收集相关资料并撰写一篇简短的科普报告。报告可以包括鱼类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这样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3. 创意绘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了解,创作一幅关于海洋生物的绘画作品。作品可以表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环境的美丽或保护海洋环境的主题。这样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九、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宣传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有关鱼类的知识,还能够形成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