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说说我的班会】《在“卷”和“躺”之间寻找最佳成长点》小学班会设计班会背景:校园里,高年级学生间,新兴网络词“内卷”和“躺平”常被挂在嘴边,竞争和比较的心态似乎成了避免不了的话题。有的学生将良性竞争演化成了无意义或非理性的比较,比如谁起得更早、睡得更晚、看书的时间更多、成绩更好,将他人的学习表现变成了衡量自己学习行为的标准。而有的学生已经被挫折打击得放弃抵抗,不思进取、思想麻木,甚至瞧不起勤奋努力的人。这种状态给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产生“焦虑、迷茫——消耗式努力、无作为——学习低效、无效——更焦虑、迷茫”的恶性循环。因此,需要用理性客观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内卷”和“躺平”现象,树立合理的价值判断,学会专注自己,找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班会对象:小学高年级班会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内卷”与“躺平”概念。(2)觉察自己的“内卷”与”躺平”情境下的感受,发现和建构”内卷”与”躺平”的积极意义。2.情感目标:接纳竞争带来的焦虑情绪,对“内卷”和“躺平”行为形成中性的价值判断。3.能力目标:使学生关注自我,能够根据自己的当下的学业情境,卷躺程度,进行灵活的行为调整,帮助自我情绪调节,了解压力管理的技巧办法。课前准备:课件、视频、歌曲等班会过程:一、热身游戏:观影活动:《人类的“内卷”行为》。1.观看要求:请教室里坐在第二排的同学站起来观看,其他同学观影过程中可以自己决定坐着还是站着。2.观影后,老师采访参与学生,让学生谈一谈观影中最大的感受。一般情况下,被要求站起来的同学会说到:“我觉得很疑惑,明明不需要站起来我就能看到的,站起来是给后面的同学制造了不便。”为了看到视频被迫站起来的同学会说到:“我的视线被挡住了,我只能站起来看,不然我看不到啊,这样很心烦,但是又没办法。”没有选择站起来的同学会说:“我为什么要站起来,你们抢你们的,我不看了还不行吗?”3.通过学生的分享,引出比喻“内卷”的电影院效应:一个正在播放电影的电影院里,若前排有一个人站起来看,后排的人为了不被挡住,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最后除了第一排,整个电影院的人都站着看完了电影,并没有享受到座位票的价值。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互相抢夺、倾轧、内翻,以至于原本就存在的效益需要更多的付出才能获取。4.引出“内卷”的定义:局限于某一范围内的非理性竞争,或没有意义的付出,同类人之间竞争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的资源,从而导致付出比之前更多的努力,却得到跟之前一样的结果。有人也因此将“内卷”称为“努力的通货膨胀”。二、“卷”“躺”相对论(一)“内卷”吐槽大会同学们在内部展开“内卷”吐槽大会,并写下了周围的“内卷”行为、自己的感受和行动。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思考“内卷”和努力的区别,辩证地看待“内卷”行为。1.你认为什么样的学习行为叫做“内卷”?你身边有什么样的学习“内卷”现象?2.当你看到这些现象时,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个情绪词形容)老师需要引导同学们辨别什么是真正的“内卷”行为,紧扣“内卷”的关键词——“非理性”、“无意义”,如果学生写的是正常范围内的上进、努力行为则需要老师及时肯定,且重点应放在这些行为给自己带来压力时会产生什么感受和行为。3.介绍“内卷”的三种感受:反思型、裹挟型、无感型4.回想一下,在什么情境下,做什么事情时,你“卷”的比较主动,比较开心?在什么情境下,做什么事情时,你“卷”的非常被动,非常难受?有没有一些规律?5.总结规律。6.对“内卷”重新定义(1)过渡“内卷”使人感到焦虑、迷茫,被迫加入“消耗式努力”的队伍。如何应对焦虑: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肯定了“内卷”的积极影响,同时结合班级的焦虑高频词说明了“内卷”会带来过度焦虑的消极影响。(2)同学们纷纷分享了缓解焦虑的有效方法。(3)我们可以发现“内卷”并不是全都是负面作用,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关键是如何有效运用“内卷”的作用,是积极“内卷”还是消极“内卷”。并且在这里我们可以对“内卷”进行重新定义:积极“内卷”是从忙碌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并从中获得快乐,得到能力的提升。消极“内卷”是忙碌过后感受到的是焦虑、自责、无力,也并未获得应有的成效。(二)“躺平”的信号1.在“内卷”压力下,还有一种行为反应,也是同学们在吐槽中经常提到的——“躺平”。“躺平”是指面对“内卷”化的自我选择,无论别人做什么,内心都毫无波澜。2.你曾经想过或体会过“躺平”吗?有什么感受?都有哪些行为表现呢?“躺平”后带来的结果会是什么?填写关于“躺平”的朋友圈吧!对于躺平这件事儿,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填写关于“躺平”的“朋友圈”:关于“躺平”这件事儿。并在下方写下“躺平”后可能会带来的结果。4分钟后请同学分享。3. 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可以总结出关于“躺平”的几种典型反应:(1)逃避式“躺平”,是为了避世的主动“躺平”。这类群体通常会降低自己的生活欲望,也不参与社会分工,而是以“出世”的姿态远离社会的压力和竞争。(2)无奈式“躺平”,是努力无望后的被动“躺平”。这类群体也曾努力拼搏,却发现无论多么努力都没办法改变现存境遇,不得已只能降低预期,给自己留下喘息的空间。(3)自嘲式“躺平”,是介于上面二者之间的一类群体。这类群体虽然嘴上高喊要“躺平”,实际上却没有放弃奋斗,更多是表达对无意义“内卷”的不满和反叛,以此来舒缓压力,调整心态。关于这几种类型,其中有的带来的后果是不仅无助于压力的缓解,反而会助长不思进取和好逸恶劳的学习状态,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躺平”过后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而有的方式则是合理的休息,目的是给自己积蓄能量,恢复元气。所以我们可以给“躺平”重新定义:有的“躺平”带来的后果是不仅无助于压力的缓解,反而会助长不思进取和好逸恶劳的学习状态,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而有的方式则是合理的休息,目的是给自己积蓄能量,恢复元气。有效“躺平”——合理休息、积蓄能量、恢复元气的学习策略。无效“躺平”——不思进取、好逸恶劳、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3.随后同学们观看了《余华也想“躺平”》的视频,对“躺平”又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白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躺平”,只是对未来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想要“躺平”必需先奋斗。(三)总结:“卷”“躺”相对论我们发现,“内卷”和“躺平”并不是一个消极的极端值,也存在积极主动的“卷”和积蓄能量的“躺”。所以“卷”和“躺”从不是二选一的,固定的状态、它可以使流动和变化的。我们可以通过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思考和选择调整的方式,在“卷”“躺”间灵活自由的切换,做到舒适“卷”“躺”。三、我的破“卷”脱“平”平衡公式通过探索和研讨,我们会发现“内卷”与“躺平”其实就是学习状态的两种极端:拼命与放任。这两种极端形式都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我们需要找到积极“内卷”与有效“躺平”的平衡公式,帮助我们破除“内卷”,脱离“躺平”。(一)小组分享以下是老师给大家的一些破“卷”脱“平”的建议,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参考:对于目前的你来说,怎么做可以平衡“内卷”与“躺平”的状态呢?请思考后写出适合自己的平衡公式。3分钟后请同学分享。(二)教师分享:“内卷”于自我成长之上,“躺平”于精神内耗之中。1.辩证的看待“内卷”和“躺平”“内卷”是极致的努力,“躺平”是极致的安逸。生活不是非此即彼,中间还有一片缓冲的灰色地带,“内卷”和“躺平”也不是绝对的对立,恶性竞争和瘫倒在地都不是我们该有的态度,“躺平”和“内卷”,都有其合理性,也都存在很大问题,并不能单纯说哪一方一定绝对地胜过另一方,摆脱“内卷”脱离“躺平”才是我们面对生活该有的态度。2.内向探索,自我觉察透过现象看本质,“内卷”带来的竞争动力可以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提升有质的飞跃,但也会让我们在无效消耗中止步不前。所以我们要跳出竞争目标的框架,明确好前进的方向,不要轻易被周围环境裹挟,清醒地认识到在无用功中坚持多长时间,努力多长时间,都不会帮助我们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唯有坚定方向,提升自己,才是应对“内卷”的底气。3.“躺平”无罪,自我关怀我们可以用“躺平”的口号来表达对无意义“内卷”的不满和反叛,以此来舒缓压力、调整心态,在疲惫之时躺一躺,给自己一个休息和喘息的空间,但不能真的“躺平”在地、放弃奋斗,生活和工作都需要松弛有度,适时的休整是为了接下来的旅程做准备,我们仍需要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坚定地走下去。不断明确和修正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适当给予自己反馈和奖励让自己坚持下去,喜欢+毅力,才是“内卷”的正确姿势。允许自己不成功,降低负面情绪的易感度,允许自己恰当的“躺平”态度,建立自己的“大后方”。五、结语最后想给大家分享的一句话: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最可贵的是有生活的勇气不断前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态度,我们并不需要否定“内卷”的作用,也无需因此选择无奈“躺平”。希望大家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准自己的方向和节奏,做出令自己满意和快乐的选择,获得真正的充实和自我价值。播放周杰伦的《蜗牛》,全班同学合唱结束本节课。歌词: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