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会 国旗下的演讲:端午棕飘香,中华民族扬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班会 国旗下的演讲:端午棕飘香,中华民族扬

资源简介

国旗下的演讲:端午棕飘香,中华民族扬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站在庄严的国旗下,共同度过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节日——端午节。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节日祝福,祝大家端午安康!并借此机会谈谈如何传承端午文化,弘扬爱国精神。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它源远流长,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端午节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出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因为他坚决主张抗击秦国的侵略,受到打击排斥,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无比,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精神而又影响深远的诗篇,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的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绞,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米装进竹筒,扔到水中,想用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每逢端午忆屈原,不朽离骚今古唱。屈原忧国忧民,为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不惜以身殉国,这种爱国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民族记忆里。
传承端午文化,就是要传承这种爱国精神。我们要学习屈原那种忧国忧民、忠诚于国家的精神,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传承端午文化也是传承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端午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我们要学习端午节中蕴含的“团结、和谐、包容”的精神,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我们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校园环境和社会氛围。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深入了解端午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将这种文化精神内化为我们的行动准则。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极践行端午文化的精神内涵,让这种文化精神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动力。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端午文化,弘扬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