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溺水的危害和常见原因。2. 使学生掌握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防溺水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防溺水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行为。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溺水事故的视频或讲述相关新闻案例,引起学生对溺水问题的关注,导入主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讲一个非常严肃且重要的话题。就在不久前,有这样一则新闻,在某个炎热的夏日,几名青少年相约一起去郊外的一条河流玩耍。他们觉得天气太热了,河水看起来很清凉,就完全不顾危险,纷纷跳进了河里。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条河有些地方的水流非常湍急,而且水下情况复杂。其中有两个孩子游到了深水区,突然就被水流卷走了,其他孩子惊慌失措,却根本没办法施救。等救援人员赶到的时候,那两个孩子已经失去了生命。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溺水事故的残酷和可怕,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好好了解防溺水的知识,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边。(二)知识讲解(15 分钟)(1)讲解溺水的危害,如导致窒息、死亡等。同学们,溺水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呀。当人溺水时,水会迅速涌入呼吸道,导致无法呼吸,引起窒息。这会使身体缺氧,对大脑等重要器官造成极大的损伤,甚至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失去生命。即使被救上来,也可能因为大脑长时间缺氧而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比如记忆力减退、行动不便等。而且溺水还会给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沉重的打击,一个鲜活的生命可能就因为一次溺水而消逝,一个家庭可能从此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大家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溺水的这些可怕危害,时刻保持警惕啊!(2)分析溺水的常见原因,如私自下水游泳、在危险水域玩耍等。首先,青少年对自身游泳能力过度自信,在没有成年人陪同的情况下贸然下水,高估了自己应对水中危险的能力。其次,对水域情况不了解,不清楚水的深度、水流、有无暗流或漩涡等潜在危险,盲目进入陌生水域。再者,安全意识淡薄,无视警示标识和他人劝阻,为了寻求刺激或好玩而涉险。另外,一些人在酒后或身体疲劳时下水游泳,身体反应和协调能力下降,增加了溺水风险。还有,在水上活动时没有正确使用救生设备或设备出现故障。最后,突发的意外情况,比如抽筋、被水草缠住等,而自身又缺乏应对技巧和经验,也容易导致溺水发生。同学们一定要清楚这些原因,避免让自己陷入这些危险情境中啊。(3)介绍防溺水的基本要点,如不私自下水、不在无成人陪伴下游泳等。同学们,以下是防溺水的一些基本要点:第一,绝对不私自下水游泳,哪怕自己觉得水性很好也不行,因为水下的情况是非常复杂多变的。第二,坚决不在无成人陪伴下游泳,成年人有更丰富的经验和应对能力,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帮助和保护。第三,不要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我们不知道那里的水情如何,隐藏着什么危险。第四,在游泳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这样能有效避免在水中抽筋等情况发生。第五,要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身体不适或有疾病,就不要去游泳。第六,看到别人溺水,不要盲目下水施救,应立即呼救并寻找合适的工具帮忙。第七,游泳时一定要穿戴好合适的救生设备,比如救生圈等。第八,要严格遵守游泳场所的规定和警示。希望大家牢记这些要点,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三)小组讨论(10 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自己身边是否有溺水的危险水域?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在自己身边可能存在一些看似平常但实则有溺水危险的水域哦。比如村子附近的池塘,虽然可能平时看起来很平静,但水可能很深,而且池塘底的情况也不清楚;还有一些没有防护设施的小河、小溪,水流情况可能很复杂;郊外未开发的湖泊、水库等,这些地方可能没有专人管理和警示标志;甚至是一些建筑工地形成的积水坑,也可能隐藏着危险。大家要仔细想一想,自己周围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地方呢。(2)遇到有人溺水该怎么办?如果遇到有人溺水,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立即呼救:大声呼喊,让更多人知道这里发生了溺水事件,以寻求更多人的帮助。2. 拨打急救电话:迅速拨打 120 等急救电话,告知准确位置和溺水情况。3. 不要盲目下水施救:除非自己有足够的游泳能力和救援经验,否则不要轻易下水,以免自己也陷入危险。4. 利用工具:寻找绳索、杆子、救生圈等工具,尝试递给溺水者,将其拉上岸。5. 在岸边指导:如果溺水者还有意识,可在岸边大声指导其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自救姿势。6. 等待专业救援:在专业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尽量保持现场秩序,为救援争取时间和条件。7. 进行急救准备:了解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等,以便在溺水者救上岸后能及时进行急救操作。(3)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溺水?以下是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溺水的方法:1.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时刻提醒自己水的潜在危险。2. 学习游泳技能并不断练习,但要明白会游泳不代表能避免所有危险。3. 去正规且有安全保障的游泳场所游泳。4. 牢记各类水域的警示标识,不随意进入禁止区域。5. 与朋友或家人约定好,互相提醒和监督,不进行危险的水上活动。6. 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防溺水培训和讲座,增长相关知识。7. 平时多关注防溺水的信息和新闻,强化对溺水危害的认识。8. 若居住在靠近水域的地方,要特别注意对周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监管。9. 给孩子配备带有定位功能的设备,以便在其靠近水域时能及时察觉。10. 鼓励孩子在遇到与水有关的问题时,及时与大人沟通。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在水中可以采取的自救方法:①首先不要害怕沉入水中,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屏住呼吸,放松全身,去除身上的重物,同时要睁开眼睛,观察周围情况。如果身体沉入水中,就让它沉,因水有浮力,沉到一定程度,没有负重的人体就会停止下沉并自然向上浮起。②一旦身体停止下沉并上浮时,落水者应立即采取如下动作:双臂掌心向下,从身体两边像鸟飞一样顺势向下划水。③当身体上浮时应冷静地采取头向后仰,面向上方的姿势,争取先将口鼻露出水面,一经露面,立即进行呼吸,同时大声呼救。会游泳的人遇突发状况如何自救 被水草等缠住:①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否则会让水草缠得更紧。②若附近有人应尽早求助,抓住可抓的东西,让身体浮出水面。③若没有,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水草。抽筋:1. 腿抽筋:尽快游到岸边或抓住附近的漂浮物;如无法继续游,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努力把脚掰直,再努力往外踹,尽量让腿蹬直,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缓解。2. 手指抽筋: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可仰面漂在水上。呛水:尽量踩水,将头部露出水面,就能减少再度被水呛到。有规律地踩水一段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再采取其他措施。遇到旋涡:尽量让自己身体平躺在水面上,然后用最为常用的游泳方式顺着旋涡的方向快速游出去。4.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1)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 (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 (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四)案例分析(10 分钟)展示一些具体的溺水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正确的应对方法。- 案例一:2023年7月29日21时许,湖北某地有3名学生溺水失踪,后被找到,已溺亡。- 问题分析:孩子们私自相约到水域游泳,缺乏成人监管,且对水域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正确应对方法:孩子们不要私自相约到水域游泳,尤其是没有成人陪同的情况下。同时,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溺水危险的认识。- 案例二:2023年7月11日,四川成都一名13岁小孩在江边失足落水后溺亡。- 问题分析:孩子在江边玩耍时,没有注意自身安全,不慎失足落水。- 正确应对方法:在水边玩耍时,要有大人陪同,并与危险地点保持安全距离。同时,家长和学校应教育孩子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接近水域。- 案例三:2023年7月17日,山东泰安市父子俩下河游泳,儿子溺水失踪。- 问题分析:家长在带领孩子游泳时,没有注意孩子的安全,导致孩子溺水。- 正确应对方法:在家长带领下,也不应到野外水域游泳。在水边玩耍时,防止不慎落水。家长看好孩子,时时提醒安全。- 案例四:2023年7月5日,浙江宁波5名十六七岁的男孩结伴到水库游泳,一人溺水,两人施救,三人均不幸溺亡。- 问题分析:同伴落水后,其他孩子盲目施救,导致更多人溺水。- 正确应对方法:未成年人即使会游泳,也不宜下水施救,遇他人落水,应立即呼救和报警。同时,学校和家长应教育孩子掌握正确的施救方法,避免盲目施救。(五)情景模拟(10 分钟)设置一些与防溺水相关的情景,如看到有人在河边玩水要怎么做等,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加深对防溺水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六)总结(5 分钟)强调防溺水的重要性,再次提醒学生牢记防溺水知识,确保自身安全。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同学们,珍爱我们的生命吧!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水无情,人有情。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队活动,学会珍惜生命,远离所有的不安全!学生防溺水四不要:①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②不要在设置有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③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水源游泳④不要在上下学途中和假期在水源周边戏水学生防溺水六不准:①不准私自下水游泳②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③不准在无成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④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⑤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⑥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如何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1)掌握游泳技能:学习游泳,提高在水中的自救能力。(2)遵守安全规定:如不独自在水中游泳,不在危险区域游泳等。(3)使用救生设备:如救生衣、游泳圈等。(4)注意身体状况:避免在身体不适或疲劳时游泳。(5)了解水域情况:了解游泳场所的水深、水流等情况。(6)成人监护:儿童在水中时应有成人监护。(7)勿酒后游泳:酒精会影响判断力和反应能力。(8)尊重警示标志:遵守水域的相关警示。(9)提高安全意识:认识到溺水的危险性。(10)参加安全培训: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11)注意天气条件:避免在恶劣天气下游泳。(12)不盲目救人:若未具备救援能力,不轻易尝试救人。(13)保持冷静:在水中遇到问题时保持冷静,合理应对。五、教学延伸1. 让学生制作防溺水手抄报。2. 与家长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