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中考专题复习实验与实验探究实验题能较好地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是每年江西省学(中)考的必考内容,分值为7~8分。命题一般以课本演示实验及学生必需完成的8个实验为依据,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性质、变化和常见气体的制取等问题融合,注重基础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常见仪器名称,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制取的原理、装置及装置的改进与创新,物质的性质探究等知识与技能。江西学考仍将继续保留综合实验题,且命题的形式将以学生必需完成的8个实验为基础,把基本实验操作与实验原理分析相结合,突出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验题题型特点江西考情分析纵观近几年江西学(中)考试题,实验探究题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影响因素类、化学反应原理类和物质成分分析类。此类试题在每年学(中)考中所占分值约为20%。学(中)考试卷答题情况说明,学生只有亲身体验探究活动,自己动脑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中)考成绩。以后江西学考实验探究题仍重点关注日常生活中某物质成分的探究。实验探究题题型特点·类型1 对探究主要过程的考查·类型2 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类型3 有关物质性质与变化的探究·类型4 有关物质变化影响因素的探究·类型5 异常现象及拓展类的探究近几年实验探究题主要类型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8个学生实验活动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气体制取与性质物质性质的探究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1 、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一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可从图一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使用装置 D收集氧气时应从导管口______(选填“a”“b”通入)。(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图一中,与装置A相比,选用装置B制二氧化碳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图二装置,观察到试纸Ⅰ不变色而试纸Ⅱ变红,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玻璃管中的现象可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若试管中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但饱和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类型1 气体制取与性质CaCO3+2HCl =CaCl2+H2O+CO2↑酒精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或盐酸有挥发性等)Cb类型1 气体制取与性质考查内容:①选择仪器组装制取气体的装置或根据装置选择药品;②气体的验满、检验、净化、干燥;③推测实验现象或合理排序实验步骤;④对实验装置和步骤的评价。知识突破气体制取的思路和方法原理和发生装置的确定收集装置的选择气体检验和验满多功能瓶的使用获得平稳的气流气体除杂 干燥尾气处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编号①仪器名称:__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从 中选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用装置 制备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 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选填“ ”或“ ”)端进入。在实验过程中收集了一定量气体后,关闭装置 的止水夹,固体和液体没有分离,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①所用盐酸浓度偏大 ②装置漏气③盐酸反应完了 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类型1 气体制取与性质铁架台②③CaCO3+2HCl =CaCl2+H2O+CO2↑AEb2KMnO4 K2MnO4+MnO2+O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编号仪器名称: _________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取一瓶较纯净的,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填字母,下同)。若用F装置收集,则从____端通入。(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则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4)装置G是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他们在装置G中连接压强传感器,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双选)。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C、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类型1 气体制取与性质G长颈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H2H2O2 H2O+O2MnO2aDABC2 、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根据如右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3)实验三: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X、Y分别是水和汽油中的一种,加入X、Y后,观察到a中固体消失并得到棕色溶液,b中固体不消失,则物质X是________,由实验可知, 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类型2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如左图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l)仪器①的名称为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试管汽油溶剂的性质酒精灯燃烧需要可燃物乒乓球碎片低类型2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常见类型:①催化剂的探究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探究③燃烧条件的探究④金属生锈条件的探究⑤物质溶解性的探究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是否加入催化剂、温度、压强、接触面积、搅拌等因素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之一)氧气是金属生锈必需的条件,有些金属还需要水或二氧化碳。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外因温度等因素有关。解题关键: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进而探究该因素的影响。分析问题时,要先找出对比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进而分析改变的条件产生的影响,并得出结论。类型2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学习了“过氧化氢制氧气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化学社团在“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活动中,“硫酸铜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探究】甲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评价改进】大家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正确,还需证明硫酸铜的_____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继续探究】乙同学补做以下实验,进而确认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 类型2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木条复燃2H2O2 H2O+O2CuSO4质量和化学性质根据上述实验中 m1:m2 = ______________,证明反应前后铜离子没有发生变化;将实验方案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______________溶液,再次实验,证明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也没有发生变化。【讨论交流】大家认为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获取上述实验结论:在甲同学实验的基础上,将乙同学实验时烧杯B中的溶液蒸发、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再称其质量为______g,然后将固体加入 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仍然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拓展延伸】比较硫酸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效果,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填序号)。A. 溶液的起始温度 B. 催化剂的质量 C. 溶液的浓度 D. 反应起始时间 ____类型2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160∶98(或80∶49)氯化钡(或硝酸钡等)m1D3 、物质性质的探究下图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后产生黑色的氧化铜。【乙组】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查阅资料】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6NaOH+4CuSO4=3Na2SO4+Cu4(OH)6SO4↓,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类型3 物质性质的探究2NaOH+CuSO4=Na2SO4+Cu(OH)2↓【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作出以下猜想:猜想Ⅰ: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猜想Ⅱ: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实验与结论】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 7(填“﹥”、“﹤”或“﹦”),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Ⅰ成立。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填“酸”、“中”或“碱”)性,猜想Ⅱ不成立。【交流和反思】(1)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Ⅱ不成立,理由是 ;(2)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因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物不同,请另举一列(写出反应物即可)。类型3 物质性质的探究<中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反应会生成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碱式硫酸铜碳与氧气类型3 物质性质的探究常见类型:①探究物质的溶解性;②探究溶液的酸碱性;③探究金属的活动性;④探究气体是否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等。类型3 物质性质的探究学习合金知识后,知道了不锈钢中含有金属铬。某同学想:铬与常见铁、铜相比,其金属活动性强弱如何呢?于是,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以下探究。【查阅资料】①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像铝一样,其表面能产生致密的氧化膜: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CrSO4)。【知识回顾】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Sn Pb (H) Hg Ag Pt Au(在横线上填写对应金属的元素符号)【作出猜想】猜想①Cr>Fe>Cu;猜想②Fe>Cu>Cr;猜想③ 。【设计与实验】①张明同学取大小相等的铁、铜、铬三种金属片,未经打磨就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记录如下:实验操作 铁片放在稀硫酸酸中 铜片放在稀硫酸中 铬片放在稀硫酸中开始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无气泡结论 金属活动性强弱:Fe>Cu Fe>Cr类型3 物质性质的探究FeCuFe>Cr>Cu②李红同学也取大小相等的铁、铜、铬三种金属片,先用砂纸打磨后再分别放人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记录如下:【讨论交流】为什么张明和李红两个同学记录的铬与稀硫酸反应开始的现象截然不同?原因是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铜、铬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刘斌同学将打磨过的两块铁片分别放人硫酸亚铬(CrSO4)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在硫酸亚铬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而在硫酸铜溶液中有明显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拓展迁移】写出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rS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操作 铁片放在稀硫酸中 铜片放在稀硫酸中 铬片放在稀硫酸中开始的现象 产生少量气泡 无气泡 产生大量气泡结论 金属活动性强弱: > > 填元素符号)类型3 物质性质的探究CrFeCuCr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铁片表面变红,溶液由蓝色边为浅绿色Fe+CuSO4 =FeSO4+CuCr+H2SO4 =CrSO4+H2↑解题技巧与方法小结1、仔细读题,抓住探究目的实验和探究活动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脱离了实验目的,解题过程中就难以分析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的设计思路,答题的时候往往会离题或者答题不准确。实验目的一般就在创设的情景里或根据提出的问题、猜想假设分析可知。解题技巧与方法小结2、分析探究原理,理清探究思路根据实验目的以及实验过程,分析实验原理,理清实验设计思路,是解探究题,包括定性和定量实验探究的关键。只有把实验原理和实验思路理清楚了,我们才能知道每一步实验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预期的现象是什么或产生什么数据,根据现象或数据得出什么结论,或根据结论判断会产生什么现象,才能准确给出题目所要求的答案。解题技巧与方法小结3、关注信息,注意相关性这里所说的题目所给的信息是指创设的情景以及查阅资料所给的信息,这些信息所包含的知识往往有我们没有学过,但与题目密切相关的,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在解题时,根据已有的知识结,结合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特别是用已有的知识难以分析时,我们就应该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些信息,特别是查阅资料信息,往往答案就隐藏在这里,甚至是其中某个小题的直接答案。解题技巧与方法小结4、不能脱离教材中考拓展性的探究题虽然会涉及课外的知识,但都是基于初中教材知识而拓展。解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题目中与初中知识点之间的链接,以此来帮助解题,不可胡猜乱想。初三就是个大烧杯,各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有酸有碱,当遇到中考指示剂时,顿时色彩斑斓!相信你是优秀的,浓硫酸给你吸来好运,浓盐酸给你带走不开心,长颈漏斗给你加入快乐的时光,分液漏斗给你调解生活的节奏,自己的启普发生器随时关开,让生活自己主宰。送给同学们一段话,与你共勉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