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化学反应与电能【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构成等。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原理和形成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了解化学在利用能源与创造新能源的思路和方法。【知识回顾】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的变化,即____能转化为___能。2.锌与稀硫酸反应是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写离子方程式及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热量化学热放热氧化还原反应本质_________。电子的转移Zn+2H+=Zn2++H2↑2e-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我国目前电能主要来自火力发电火力发电原理及能量转化化学能能否直接转化为电能?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设计装置电子转移电流电能【实验6-3】原电池实验(1)将锌片、铜片插入盛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2)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观察、比较导线连接前后的现象(3)用导线在锌片和铜片间串联一个电流表G,观察电流表指针是 否偏转。【实验6-3】原电池实验(1)将锌片、铜片插入盛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2)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观察、比较导线连接前后的现象(3)用导线在锌片和铜片间串联一个电流表G,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气泡产生锌不断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Cu片上有气泡:↓e-↑e-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铜片:2H++2e-=H2↑(还原反应)电流←负极↘正极↙(-)(+)总反应:Zn+2H+=Zn2++H2↑反应本质没有改变氧化和还原反应在两个区域发生原电池1、定义: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工作原理锌失去电子电子从锌极流出导线流入铜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不断溶解正极:2H++2e-=H2↑还原反应产生氢气↙外电路↖内电路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H+→H+→H+→Zn2+Zn2+正极阳离子←SO42-负极阴离子深度思考: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中,铜换成石墨棒能不能产生电流?可以产生电流正极可以是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也可以是能导电的非金属。小组交流下列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并分析原因。硫酸铜①ZnZn酒精②③C④⑤⑥Zn+ CuSO4 = ZnSO4 + Cu√酒精为非电解质溶液X两极相同X无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X√没有形成闭合回路X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自发的进行 反应。(2)具有 的两个电极(金属与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3)溶液:两电极均插入 溶液中。(4)导线:两电极用导线相连,形成 。氧化还原活动性不同负极:正极: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金属(或石墨棒)电解质闭合回路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电极材料正极负极e-反应类型电子流向电极现象离子移向较活泼金属氧化反应电子流出不断溶解质量减小阴离子移向较不活泼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还原反应电子流入电极增重或有气体产生阳离子移向【达标测试】有A、B、C、D四种金属,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为负极;②C、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流由D极流向C极;③A、C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试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__。A比B活泼D作正极,C比D活泼C作正极,A比C活泼D作负极,D比B活泼A>C>D>B展望:利用扎实的化学基础及科学探究,研发效率高、寿命长、安全、适用性强,低成本等 性能各种新型电池……总结:1、原电池的定义: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氧化还原反应3.原电池的构成要素。(氧还,两极一液成回路)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电极材料、反应类型、电子流向、电极现象、离子移向等课后作业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试剂,请利用反应“Fe+2Fe3+===3Fe2+”设计一个原电池,画出装置示意图。谢谢聆听!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