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氨气的制备(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3 氨气的制备(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氨气的制备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重点)。
2.掌握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原理、装置、收集、净化方法
及制备方法的比较(难点)。
引入新课
N2、H2
体积比1:3
压缩机
合成塔
(催化剂)
冷凝器
液氨
热交换器
N2+3H2 2NH3
高温、高压
催化剂
实验室如何制氨气?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装置:
收集:
验满:
Ca(OH)2+2NH4Cl === CaCl2+2H2O+2NH3↑
固+固加热
向下排空气法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或用蘸有浓HCl的玻璃棒接近管口产生白烟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思考
(1)此装置存在的弊端是什么?如何进行改进?
(2)收集氨气时,管口处为什么加一团棉花?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缺少干燥装置,可在收集装置之前加一个干燥的装置。
减缓NH3与空气的对流,使收集的氨气更纯净。
1.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NH3·H2O === NH3↑+H2O

NH3·H2O+CaO===NH3↑+Ca(OH)2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 氨气的简易制法
氨水具有不稳定性和挥发性,受热易分解
放热
1.判断正误
(1)实验室中可以利用加热NH4Cl分解的方法制取氨气(  )
(2)由于氨极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  )
(3)氨可以用浓硫酸来进行干燥(  )
(4)为加快产生NH3的速率,实验室中可以用NaOH和NH4Cl反应制NH3(  )
×

×
×
应用体验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2023·江苏盐城高一联考)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干燥氨气的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少量水
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
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应用体验
铵盐不能用NH4NO3、NH4HCO3、(NH4)2CO3等代替,NH4NO3加热时爆炸,而NH4HCO3、(NH4)2CO3极易分解产生CO2气体。
(2)消石灰不能用NaOH、KOH等强碱代替,因为NaOH、KOH具有吸湿
性,易潮解结块,不利于生成的氨气逸出,而且腐蚀玻璃。
(3)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和收集的容器必须干燥。
归纳总结
实验室制氨气的几点说明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比较
结合以下气体制备原理,试分析试剂状态、反应条件与发生装置的关系?
Ca(OH)2+2NH4Cl === CaCl2+2H2O+2NH3↑
MnO2 +4HCl (浓)=== MnCl2+2H2O+Cl2↑
固+液加热制气体
固+固加热制气体
固+液不加热制气体
2H2O2 === 2H2O+O2↑
MnO2
A
B
C
气体 反应试剂 反应装置
O2 KMnO4或KClO3分解 ____
Na2O2与H2O;H2O2与MnO2 ____
SO2 Na2SO3与浓H2SO4 ____
Cu与浓H2SO4,加热 ____
Cl2 浓盐酸与MnO2,加热 ____
浓盐酸与KMnO4 ____
思考
固(或液)+液
加热制气体
固(+固)加热
制气体
固(或液)+液不加热制气体
用对应的字母填表:
B
C
C
A
A
C
二、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比较
1. 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
气体 反应试剂 反应装置
H2 稀盐酸与Zn ____
CO2 CaCO3与稀盐酸 ____
NH3 NH4Cl与Ca(OH)2,加热 ____
NH3·H2O,加热 ____
NH3·H2O与CaO ____
C
B
A
C
C
二、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比较
思考
用对应的字母填表:
1. 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
A
B
C
固(或液)+液
加热制气体
固(+固)加热
制气体
固(或液)+液不加热制气体
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O2、H2、NO、CO等
Cl2、SO2、NO2、CO2等
H2、NH3等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二、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比较
2. 气体的收集方法
(1)一般方法
(2)创新方法
——排液集气装置
若收集H2、O2从 管进气,瓶中液体为 ;
若收集Cl2、NH3、CO2、HCl瓶中液体分别为

饱和食盐水;四氯化碳;饱和碳酸氢钠;四氯化碳
交流讨论
a

实验室制备气体装置选择的基本思路
归纳总结
二、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比较
2. 气体的收集方法
判断下列装置是否正确。
×
×
×
×

×
应用体验
二、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比较
解答实验装置题做到“四看”
一看发生装置是否有错:①实验是否需加热。②仪器放置是否有错。③夹持仪器的位置是否有错。
二看试剂(反应物、干燥剂、尾气吸收剂等)是否符合实验原理。
三看收集方法是否有错(导管伸入的位置等)。
四看是否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对于有毒气体,一定要设计尾气吸收装置,并选择适宜的吸收剂。
练后反思
二、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比较
随堂检测
1.现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装置可用于Na2SO3固体和70%的浓硫酸反应制备SO2
B.b装置可用于Cu和稀硫酸制取SO2
C.c装置可用于加热NH4Cl固体制备NH3
D.d装置可用于MnO2和H2O2反应制备O2,并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随堂检测
2.如图为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六种实验装置,均可根据不同的实验需要在其中加入不同的液体或固体试剂,请用适宜装置的字母完成下列填空:
(1)既能用于收集Cl2,又能用于收集NO的装置是_____。
(2)能用于干燥CO2气体的装置是______。
AB
AEF
随堂检测
2.如图为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六种实验装置,均可根据不同的实验需要在其中加入不同的液体或固体试剂,请用适宜装置的字母完成下列填空:
(3)在实验室制取Cl2并检验Cl2部分性质的实验中,用于除去Cl2中HCl杂质的最佳装置是____。
(4)用于尾气吸收并能防止液体倒吸入反应装置中的是______。
(5)接在气体制备的连续实验装置中间,用于控制气流平稳的装置是___。
A
ACE
D
本节内容结束
目标一 答案
制备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

收集 NH3极易溶于水,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验满 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1.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目标一 答案
(1)此装置存在的弊端是什么?如何进行改进?
提示 此装置缺少氨气的干燥装置,可在氨气的收集装置之前加一个干燥的装置。
(2)收集氨气时,试管口处为什么加一团棉花?
提示 减缓NH3与空气的对流,使收集到的氨气更纯净。
思考
目标一 答案
方法及装置 原理及化学方程式
氨水具有不稳定性和挥发性,受热易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NH3·H2O NH3↑+H2O
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氨水分解。
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NH3↑+Ca(OH)2
2.氨气的简易制法
目标二 答案
装置 A B
C
应用 固体(或液体)+液体 气体 固体(+固体) 气体 固体(或液体)+液体―→气体
1.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
目标二 答案
用上表中装置对应的字母填写下列空白:
思考
气体 反应试剂 反应装置
O2 KMnO4或KClO3分解 ____
Na2O2与H2O;H2O2与MnO2 ____
SO2 Na2SO3与浓H2SO4 ____
Cu与浓H2SO4,加热 ____
Cl2 浓盐酸与MnO2,加热 ____
浓盐酸与KMnO4 ____
B
C
C
A
A
C
目标二 答案
H2 稀盐酸与Zn ____
CO2 CaCO3与稀盐酸 ____
NH3 NH4Cl与Ca(OH)2,加热 ____
NH3·H2O,加热 ____
NH3·H2O与CaO ____
C
B
A
C
C
目标二 答案
2.气体的收集方法
(1)一般方法
收集方法 收集气体的类型 收集装置 可收集的气体(举例)
排水法 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O2、H2、NO、CO等
目标二 答案
排空气法 向上排 空气法 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Cl2、SO2、NO2、CO2等
向下排 空气法 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H2、NH3等
目标二 答案
(2)创新方法
①从a管进气b管出水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如H2、O2等。
②若将广口瓶中的液体更换,还可以收集以下气体:
换成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换成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收集二氧化碳,换成四氯化碳收集HCl或NH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