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学习目标]1.设计实验认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2.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及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重、难点)。3.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引入新课2023年我国电力生产量构成图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主要火力发电,煤为主要原料一、原电池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1.火力发电——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关键环节火力发电的缺点是什么?①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会造成能源危机;②煤炭燃烧会产生污染性气体;③经多次转换,能量损耗大,燃料的利用率低。思考12.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1)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实验现象铜片:没有变化锌片: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铜片:有气泡产生锌片:逐渐溶解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锌与酸反应产生H2,而铜不反应锌失电子,经导线流向铜片,H+在铜片上得电子被还原生成H2导线中有电流通过,过程中产生了电能实验结论一、原电池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①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②本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电极 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2.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2)原电池 +e 一、原电池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2.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3)原电池工作原理①导线中的电流方向:从铜极流向锌极;②溶液中没有电子的转移。电极和导线、电解质溶液中的导电微粒分别是什么?其移动方向是怎么样的?思考2电极和导线中的导电微粒是电子;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Zn)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Cu) 。电解质溶液中的导电微粒是阳离子H+、阴离子;溶液中阳离子H+向正极区,阴离子向负极区移动。 +e H+、Zn2+ 特别注意:一、原电池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2.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3)原电池工作原理知识归纳(以Zn-H2SO4-Cu原电池为例)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 反应类型 电极Zn片Cu片电池总反应 氧化反应Zn-2e-= Zn2+2H+ + 2e-=H2↑负极正极Zn+2H+=Zn2++H2↑还原反应 +e H+、Zn2+装置中铜的作用?能否用其他物质代替?将锌片换成铜,能形成原电池吗?用酒精代替稀硫酸能形成原电池吗?思考3导体。可用石墨等代替。不能,因无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酒精不导电。一、原电池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2.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知识归纳必须存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两极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为能导电的非金属)一液两极之间填充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一线必须形成闭合回路一反应 +e 一、原电池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应用体验1.判断正误(1)火力发电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是整个能量转化的关键( )(2)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必须是金属( )(3)原电池工作时,正极与负极转移电子数相同( )(4)在锌铜原电池中,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再由铜通过电解质溶液流回锌( )(5)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一、原电池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应用体验2.根据原电池原理,结合装置图,按要求解答问题:(1)若X为Zn,Y为硫酸铜溶液,则X为______(填电极名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电极的名称是______,溶液中的Cu2+移向______(填“Cu”或“X”)电极。负极锌的活泼性比铜强(或Zn的还原性比Cu强)正极Cu(2)若X为银,Y为硝酸银溶液,则X为______(填电极名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电极的名称是____,溶液中的Ag+移向___(填“Cu”或“X”)电极。X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正极铜的活泼性比银强(或Cu的还原性比Ag强)负极XAg++e-===Ag一、原电池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电极名称的判断方法归纳总结一、原电池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用Zn和稀硫酸反应制H2时,为了使反应加快,常加少量CuSO4溶液,或用含杂质的粗锌,为什么?思考1锌和置换出的铜(或粗锌中的杂质)、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可加快反应速率。 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使溶液中粒子运动相互间的干扰减小,使反应加快。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一般情况下,作负极的金属活动性比作正极的金属活动性强。3.设计原电池(1)给定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如Cu+2AgNO3===Cu(NO3)2+2Ag负极材料:负极反应:正极材料:正极反应:0 +2Cu石墨等金属性小于铜的固体Cu-2e-===Cu2+2Ag++2e-===2Ag一般还原剂作负极,氧化剂作电解质溶液,比负极活动性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2)简易电池的设计与制作如水果电池的设计,材料:Zn片、Cu片、导线、水果 、电流计。3.设计原电池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1.判断正误(1)原电池中,负极材料的活动性一定强于正极材料的活动性( )(2)只要是自发的放热的化学反应就可以设计为原电池( )(3)原电池的负极上一定发生氧化反应,故负极本身质量一定减轻( )(4)向Zn和稀H2SO4反应的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产生气泡速率加快,是因为构成了原电池( )(5)原电池中正极材料必须与电解质溶液的某种离子反应( )×××√×应用体验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应用体验2.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H2SO4+2KOH===K2SO4+2H2OB:Cu+2FeCl3===CuCl2+2FeCl2(1)根据上述两反应的本质,____(填字母)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A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B为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2)将上述反应中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①写出电极反应式及反应类型: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2e-===Cu2+氧化反应2Fe3++2e-===2Fe2+还原反应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2)将上述反应中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②画出装置图并标明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和电子流向。③若导线上通过2 mol电子,则负极质量减轻____g。642.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H2SO4+2KOH===K2SO4+2H2OB:Cu+2FeCl3===CuCl2+2FeCl2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应用体验随堂检测选项 A B C DM 石墨 Zn Fe AlN Ag Ag Cu AlP 稀硫酸 蔗糖溶液 FeCl3溶液 NaOH溶液1.下列各组材料组成如图装置,电流表指针能发生偏转的是√Ag、石墨与稀硫酸都不反应蔗糖溶液不导电两个电极相同随堂检测2.某科学探究小组为探究电化学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下列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相关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a和b不连接时,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铁片上有红色的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为负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被氧化,溶液中均有Fe2+生成D.a和b用导线连接时,溶液中的Cu2+向铜电极移动√铁作负极,铜作正极(1)X是电池的______(填“正”或“负”,下同)极,Zn2+向_____极移动。随堂检测3.锌锰干电池是应用最普遍的电池之一,其基本反应:X极:Zn-2e-===Zn2+ Y极:2MnO2+ 2+2e-===Mn2O3+2NH3+H2O负正(2)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MnO2是_________(填“还原剂”或“氧化剂”)。H2O +Zn2+氧化剂(3)若反应消耗16.25 g Zn,则电池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0.5 mol20.25 mol1 mol Zn失2 mol电子本节内容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