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国旗下的讲话:答疑同助力,寻问赋新知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答疑同助力,寻问赋新知》。想必大家都了解过,今年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关于“问题与解答”的论题。这个论题不仅让考场上一阵阵奋笔疾书,同时也向人类抛出质疑:如此境遇,我们的问题是否将越来越少?依我之见,得到答案愈快愈丰,则我们问题愈多愈深,当撑答案之长蒿,漫溯问题之青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让问题的检索得以更敏捷。答案似乎充斥在我们身边,只要轻轻动动手指我们便能得到它。如今,大数据、智能Ai,甚至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的应用,让我们得以便捷地调度数千年来产生的所有知识,并在技术的加持下进行选择与整合,无数的问题迎刃而解,甚至困惑千年的古棋秘局也能得到瞬间的解答,这是数字的魅力,也是技术的张力。“无有相生,万物并作”。答案不是问题的终局,而是新问题的源起。我们得到越多答案,我们的由此产生的问题往往更多地生发,这是人类好奇心的驱使,更是问题与实践的微妙同频。答案不只是知识的理性,它同样需要包含人的参与。人工智能固然能解答我们的种种疑惑,但这些解答仅仅是纸面上的空文。就如哲学中所说的,实践才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工智能能提供前人的答案,我们更需发挥后人的探索,借鉴前人的经验,付诸行动,真正以实际解决问题。之后,各种新问题才会被抛出,使人类在提出与解决中开辟出先路。不能忽视的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之所以在解答问题上有貌似的优势,是因为其答案是基于现有信息的抓取整合。它们在关涉人类情感等价值判断问题上存在弊端,更在人类未来发展的解答诉求上难以满足。我们作为青少年,作为新智能的见证者,当更加警惕,防止互联网的这种“唾手可得”而丧失思考的深度,造成思维的浅薄与矮化。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在此过程中又包孕着人类的求实与创新精神。真正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仅关涉个人对于知识的把握,更重要的是作为个体的人对于知行、创造性思维、乃至人类终极命题等重要话题的探讨。此间,答案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它更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内涵。真理在演替,在符合当今世界的变化,好比鸡与蛋孰先孰后,熟知AI成长历程的我们,自然知道失去新知识后人工智能所重复进行的无数个循环。诚然,AI可以把每个当下做到无限完美,但是探索是独属于人类的尊严。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