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础教育精品课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题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教学目标1.通过“最美科技工作者科研之路”材料分析,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认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功能和作用,并把握两者的关系。 2.通过表格呈现、资料分析,把握区分不同思维形态的依据。 3.通过探究与交流,学生进一步明确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通过情境材料分析,能够正确把握思维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结合材料,理解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日常生活中存在多种思维形态,最常用的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今天我们来学习《思维形态及其特征》,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二者的关系,了解区分不同思维形态的依据。我们本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在科学研究中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如何体现的?” 学习活动一:思维的基本形态 【图片展示】科研成果的应用场景图片 【材料展示】纤维电池理论的图文材料 知识归纳:彭慧胜颠覆旧判断,形成新判断的过程,就是应用抽象思维的过程。抽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之一,抽象思维的含义,是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材料展示】传统判断跟彭慧胜的判断 【探究思考一】在彭慧胜的理论突破过程中,哪一个概念得到重新认识?通过上述过程的分析,总结抽象思维有哪些特征? 知识归纳: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包括:基本单元的概念性,新判断是通过对已知判断进行推理得出来的,说明运行方式具有推导性,思维表达的严谨性等。 【材料展示】思想的构成形式和分解形式 【材料展示】彭慧胜选择电子纤维科研方向的材料。 【探究思考二】电池做成像布料一样“柔软”,这一想法体现了什么思维? 形象思维,是指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材料展示】传统电池到纤维电池的形象思维过程 【探究思考三】通过上述过程的分析,总结形象思维有哪些特征? 知识归纳:通过上述过程的分析,我们来总结形象思维有哪些特征。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探究思考四】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类似通过形象思维而萌生的科技发明吗? 这种科技发明在仿生学里比较常见:比如将海豚游泳时能使身体表面不产生紊流,科学家将海豚的体形或皮肤结构应用到潜艇设计原理上。 学习活动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 【材料展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区别和联系表格 它们的区别在于反映认识对象方式不同、认识的功能不同,主要特征不同 【材料展示】彭慧胜的成长感悟 【探究思考五】如何理解彭慧胜的感慨? 知识归纳: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二者联系,在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对科学研究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习活动三:思维的其他形态 【材料展示】区分不同的思维形态的依据 知识归纳:出于不同的目的,依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思维的形态有不同的认识和分类。那么该如何区分出不同的思维形态,就要求我们把握区分不同思维形态的依据。 依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划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依据思维的方向,可以区分为向不同方向扩散的发散思维和向同一方向收敛的聚合思维;依据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划分为整体地认识对象的综合思维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分析思维;依据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可以区分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和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等等。 【探究思考六】理解不同的思维形态在生活中的体现。 教师归纳研究材料,提问学生思维形态体现在生活中的案例。比如思维导图,主要体现了发散思维。 【材料展示】2022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群像 课堂小结:同学们,彭慧胜教授的科研之路是新时代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科研工作的一个缩影,他们不仅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科学家精神,更具备了多重思维品质,我们青少年学生要培养和掌握这些思维形态,为我们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