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概念的概述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概念的概述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概念的概述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基础性目标: 我能举例阐述概念的含义; 我能说出概念和语词之间的不同关系; 拓展性目标: 我能根据某一概念,分析其内涵与外延; 我可以举例说明概念外延之间的基本关系; 挑战性目标: 我可以根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辨析观点,批驳谬误。 学科素养 科学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形成有关事物的科学概念,解释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 公共参与:运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不同概念之间外延关系的知识,论证问题,辩驳谬误。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概念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概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思想】 本框题内容是学习形式逻辑的基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这一核心概念,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生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过概念、内涵、外延等提法,但是对它们的含义却缺乏准确把握,特别是对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比较陌生,应该通过生活中的实力强化学生理解。 本节课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阅读了教材、完成了“学习任务单”的基础之上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动知识,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在情境材料中深化知识的理解、形成能力、提升素养、体悟价值。 本节课设置的情境主要有两类:一是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主要着眼于大多数学生达成基础性目标;二是围绕近一段时间媒体和公众讨论比较多的两岸话题,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力图使更多学生能达成拓展性、挑战性目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PPT展示2022年6月台海问题的时事材料,设置真实情境,并出示驱动性任务:假如你是我新华社评论员,请发表短评。做为本节课的实践任务。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感悟复杂的国际斗争,体验责任感) 二、新课探究 (一)议题一 概念是什么 1.概念的含义 引入《新论·鄙名第十七》中的材料,对材料简要解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能明确概念,就有可能引起概念混淆,造成误解。) 解释概念的含义,并引导学生回答“探究与分享”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含义的理解。利用网络图片,介绍“公海”的概念,使学生对“公海”“领海”等概念有明确认知,为解决本节课实践任务做准备。 (设计意图:既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资源,又拓展新的教学资源,将教材知识运用于解决实践问题。) 2.概念与语词 从“海”的语词谈起,引导学生体会语词与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所举的语词多涉及台海线两岸不同的表达形式,并在最后给学生点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概念与语词的同时,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两岸一家亲”的意识。) (二)议题二 概念有什么基本特征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解读公孙龙“白马非马”论题,剖析其中包含的概念内涵与外延。进而引导学生对“白马非马”论题做出一分为二的评价。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内涵与外延的同时,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信感。) 分析“公海”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公海,哪些是公海,为解决本课实践问题继续打基础。 2.不同概念之间外延的关系 列举七对概念,并分析其关系。 这部分对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属种关系、种属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教师通过条分缕析,为学生梳理不同的外延关系,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不同概念之间外延的关系,教师展示四对概念,让学生分析。 (设计意图:这四对概念的选择同样服务于解决本节课的实践任务,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分析领海、公海、非领海、领土之间的关系,应该已经初步具备了回答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与作业设计 对本框题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使学生有整体认识。 最后回到开始时的材料,再次明确提出要求,引发学生的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在国际经济政治法律等诸多领域一直存在着尖锐复杂的斗争,而要在斗争中赢得主动,运用逻辑知识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往往是基本的条件。) 四、知识结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