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识论、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教育。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聚焦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阐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以及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知识储备上,具备一定的知识复习的意识理解能力,并且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与哲学》的大部分内容,具备了初步的哲学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体验上,通过实践或互联网有了较丰富的视野,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价值观体系,对事物的认识、判断和选择有一定的客观性。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然而,哲学的问题偏向抽象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一定的过渡,因此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例、时事新闻,激发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讲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在生活中,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核心素养】1.结合有关实例,阐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特征,2.学会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利益三者关系3.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两个标准的知识,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认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价值和价值观、人的价值教学难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新课导入】各位同学,很高兴能来到高级中学和大家交流学习,今天我们能在这里相遇,是因为5年前我选择成为一名高中老师。高中老师固然辛苦,但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当我看到一张张笑脸时,我就知道,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那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都想选择什么职业呢?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好,刚才同学们都选择了自己想从事的职业,(1.刚才听到有同学说想成为医生;2.我们班好像没有想成为医生的同学)那么大家知道,在当前疫情常态化的环境下,医护人员是急缺地。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武汉的医护人员更是紧缺。这个时候,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你会选择去湖北支援吗?很好,很多同学刚才都说愿意。那么老师再问,如果你有一个哥哥已经入伍七年,这是他七年来第一次回家过年,你,还会选择去武汉吗?这个时候就有些同学迟疑了,在亲情和责任的冲突面前,我们难免困惑。那么,面对价值冲突时,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一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新课讲解】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活动:引出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学生在了解含义的基础上在自己在本子上画出三者关系的图示,我们之后请同学上台分享并解释理由。学生活动:自己画图,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理由。教师活动:举例“①我国贫困人口还有很多。②扶贫事业让贫困人民过得更好了。”让学生分辨什么是事实判断什么是价值判断。学生活动:集体回答。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画出三者关系图示,学生讲解,加强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上台讲解的能力。能够区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教师活动:我们刚才已经了解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和关系。现在我们就刚刚提到的扶贫工作深入探究一下,让我们结合下面两个材料,分组讨论完成下面的问题。材料一:国家扶贫政策调整时间表1949年-1979年救济式扶贫财政补贴、实物救济、赈济灾荒1979年-1985年改革开放以工代赈帮助为主、救济为辅1986年-1993年以县为中心的区域式扶贫2001年-2010年整村推进式扶贫2011年-2013年集中连片特困区式扶贫2013年至今精准扶贫+深度扶贫2020年后,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材料二 各界对我国扶贫的看法法国媒体:中国的扶贫措施与时俱进、行之有效,对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贫困户:自从国家开始精准扶贫,日子越过越好了。扶贫干部:扶贫要不忘初心,带着感情去扶,要做好扶贫工作,坚守扶贫岗位。某些网友:我又不是贫困户,扶贫跟我有什么关系!……合作探究二:分组讨论1.结合材料一,阐述国家对扶贫政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并说明其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特点。2.结合材料二,从各界对扶贫的看法能看出什么,说明其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特点?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前两排的小组负责第一个问题;后两排的小组负责第二个问题。),并由代表分享讨论结果。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与同学们分享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并引导学生从同学的不同回答中,更好地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第二幕: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议题二:从网友对张桂梅送考时言行的不同评论探寻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议学情境三:图文分析《网友:张桂梅是女权主义》高考第一天结束后,张桂梅在两位女警察的搀扶下,拿着扩音喇叭向考生和家长喊话。她用大喇叭喊道:“女高的家长,请你们让开。”然后转向考生喊道:“你们直接上车,不要和任何人打招呼,包括你们的父母。”有些网友评论说张桂梅这样做有些过了,对家长的态度太严肃了,不应该对家长这么冷酷。甚至说她就是典型的“女权主义”。有许多知情的网友也表示对张桂梅理解,他们知道张桂梅完全是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怕家长影响到考生。所以,张桂梅才宁愿背黑锅,也要叮嘱家长不要“添乱”,不要影响孩子考大学。议学问题:张桂梅对家长的态度引起了网友的不同评论,这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特点 如果是你,你会做出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译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二、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特征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①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角度不同、立场不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知识点小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1、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阶级社会中还具有阶级性。议学情境四:观年视频《四川6.8级地震》议学问题:视频内容体现了我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该要遵循什么样的标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2、怎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根本的衡量尺度: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最高价值标准:人民群众的利益最高的价值追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3、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原因①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无数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议学情境五:观看视频《我为什么要隔离》议学问题:当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4.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①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②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③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④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知识点小结:衡量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误的标准1、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客观标准)2、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最高标准)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阶级社会中还具有阶级性。方法论:①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客观标准)②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已选择的标准。(最高价值标准)【板书】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含义(2)产生(3)要求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1)内涵(2)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的意义。(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2.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3.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课后反思】思路一:充分发挥政治课堂中学生主体的地位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议题的讨论交流期望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向学生展示生动的案例,助力课堂教学。思路二:注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议题式的讨论交流以及探究作业的要求都期望能够训练学生自觉运用学科知识,提升学习迁移能力,分析现实问题并能够提出对策,不断增强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