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案【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上承哲学、下启文化,是文化部分的开篇之作,是前两个单元的拓展和延伸,集中讲述了一般文化理论,为后续文化部分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2.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本框包括两目,第一目“什么是文化”,包括文化的含义与核心,文化与经济政治、文明、文化载体的关系;第二目“文化的功能”,包括文化对人、社会、国家与民族的作用。【学情分析】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地开展着文化活动,对身边的文化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有所了解,但是并不知道“文化”的真正内涵,无法给“文化”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也未真正理解文化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时,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乡村文化为切入点,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感受现实生活浓郁的文化气息。在体验中理解文化的内涵,感受先进文化的功能,增强文化自信,不忘本来,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传播者,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文化的内涵,文化的载体。2.解释与论证:文化的四个社会功能。3.预测与选择: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辨析与评价:批驳“经济搞好了,精神文化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的错误。【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功能在教材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的功能,理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依据,这一部分内容还承载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重要知识载体。2.教学难点:文化内涵的理解文化内涵属于概念性知识,本身较为宏大、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同时文化的内涵包含多个知识点,知识点过于集中,易错易混点较多。【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党的十九大在总结以往三农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序、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为乡村振兴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而文化振兴就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能为其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滋养。今天我们就围绕“乡村振兴 文化为魂”这一话题,谈谈“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请大家翻开书本P88页,了解本框的知识脉络。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引出课题。通过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对乡村建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新课讲解】第一环节:遇见美丽乡村 感知文化的内涵教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三门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真抓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成效显著,不断谱写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下面我们进入本节课的第一环节——遇见美丽乡村,感知文化的内涵。有请我们的课代表,带领大家感受家乡的美丽蜕变。学生活动:课代表介绍特色村落,分别是“浙江红旗第一飘——三门亭旁”, “千洞之岛——三门蛇蟠岛”和“特色古村落——东屏村”。教师总结:我们的课代表很用心,选择了三个极具代表性的村落,透过这三个村落,让我们领略到三门的山海风情,体验了丰富的农家生活,重温了红色革命记忆。在这里,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和提升了美丽乡村的内涵和品质。那么在刚才的几个特色乡村中都蕴含了哪些文化元素?你能否从中概括出什么是文化?学生活动:看书并回答文化的内涵教师总结: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作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我们教材中所指的文化一般指狭义的文化,即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从内容看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其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教师: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那么文化与经济政治有什么样的关系?乡村振兴中如何处理三者的关系?下面我们就进行一场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辩论赛。活动任务:围绕“乡村振兴,经济先行还是文化先行”开展辩论比赛 活动要求 1.双方各选出四位辩手,分别是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 2.抽签决定正方与反方。 3.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表达流畅,风度优雅。 4.每次发言不超过1分钟。学生活动:围绕辩题展开辩论教师总结:今天双方的表现都很出彩,难分秋色,正方义正词严,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攻防兼备,反方字正腔圆,论点鲜明,论证有力,反应敏捷,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了团体合作的精神。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八位辩手,感谢他们的充分准备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辩论。 通过刚才的辩论,相信同学们对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知识梳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教师: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那么,美丽的自然风光是文化吗?文化和文明相同吗?文化又有哪些特点?学生活动:围绕老师的问题,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回答教师总结:要全面把握文化的内涵,就要理解文化的特点,注意把握好四对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实践的关系;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以及文化内容与文化载体的关系。(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文化与人的实践的关系)(3)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文化与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4)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身边的美丽乡村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文化内涵。通过“乡村振兴,文化先行还是经济先行”的辩论,正确把握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辩证关系,同时在辩论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环节:认识美丽乡村 感悟文化的功能教师:三门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内涵,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活动任务:结合实际,谈谈文化的功能有哪些?活动要求:围绕“文化的功能”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组长搜集信息并发言,本组组员可以补充。活动时间:讨论时间5分钟,发言时间3分钟。学生活动:组内讨论交流,组长代表本小组依次进行汇报交流。教师总结:同学们能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这点做得很好。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各村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乡贤文化的建设,通过这些活动,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文明素养,这是文化引领风尚的功能;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文化教育人民的功能;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文化服务社会的功能;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社会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文化推动发展的功能。由此可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但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发挥这些的功能,因此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新时代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传播者。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感受文化的作用,理解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懂得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增强建设文化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三环节:共建美丽家乡 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教师:乡村是中华文化生长的家园,没有乡土文化的自信,就没有民族文化的自信,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树立乡村文化自信做起,情系家乡、献智家乡、建设家乡,共建美丽乡村。活动任务: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要求:分四组,组长抽签决定讨论内容; 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挖掘特色文化,精心打造“一村一景”,设计2-3个创意活动; 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发言人搜集信息并发言,本组组员可以补充;活动时间:讨论时间5分钟,发言时间每组2分钟以内。学生活动:组长抽签决定讨论内容,组员围绕本村的特色文化,展开讨论,分组展示。A组:红色文化(三门亭旁); B组:海洋渔俗文化 (三门沙柳);C组:农耕文化(三门横渡); D组:非遗文化(蛇盘岛——石窗艺术)设计意图:通过“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课堂延伸环节,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一环节的探究活动中,也让学生感受到农村其实蕴藏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保留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切实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培养了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板书】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文化的内涵与载体1.文化的含义:(1)广义的文化(2)狭义的文化(3)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2.文化与经济、政治(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2)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3.文化与文明4.文化载体(1)文化载体的含义和形式(2)文化与文化载体的联系文化的功能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课后反思】本节课的知识点很简单,主要是文化的内涵与作用,但如何让学生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不同,它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必须担负起铸魂育人重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本课便从《觉醒年代》电视剧入手,构建情怀课堂,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文化的力量。第一环节“何谓破圈”,通过表情包等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让学生举例说明破圈的表现慢慢引导他们要关注活中的变化。第二环节的“为何能破圈”,学生回答了一系列问题,有利于他们建立对某些复杂现象的分析思路,提高分析能力。最后一环节设置的开放型问题则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今夕对比中感受文化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