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教材分析】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学习文化本质与功能等的基础上,从一般到个别,阐述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为后续文化部分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看,高二学生思维活跃,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能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小组讨论的习惯大致形成,学生兼具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在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上还有一定欠缺,思维方法和实践探索能力水平还不够高。【核心素养】1.结合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2.多方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并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3.全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难点:明确中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新课导入】河南卫视与优酷联合出品《中秋奇妙游》,带领观众遨游华夏千年文化长河,以传承、祈福、守望、寓教、秀技构成中秋的月圆团聚,获得好评如潮。在节日晚会以邀请"流量"明星为主的大趋势下,河南卫视无疑是以优秀传统文化开辟出另一条道路。思考:河南卫视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新课讲解】环节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创造的)标志词:广泛吸收、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①核心思想理念 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②中华传统美德 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③中华人文精神 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注意:1.中华传统文化有优秀与落后之分!2.传统文化不等于过去的文化,过去的文化,部分被历史淹没,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材料一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材料二思考:想一想中华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说明了什么?教师提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①源远流长(从时间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②博大精深(从涵盖内容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过渡语: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有没有价值?有没有不足之处?应如何正确对待?环节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究与分享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 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探究问题:对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孝道” 我们是否应全部学习?为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正确传统文化 1. 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糟粕的原因(局限性)主要产生于封建社会,是对当时经济、政治的反映。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制约和影响。不可避免有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如封建特权思想、等级意识)2.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P97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侧重文化继承)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侧重文化发展)③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的两个过程(不是先继承后发展)。3.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1)对国家发展的意义: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②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2)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材料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情感,月亮也成为文学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在中华文化里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美丽、团圆、思念等,是人们寄托情感的载体。提起月亮,我们总会联想到许多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考: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诗句为什么总能凝聚起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情感?(3)对今天解决问题的借鉴意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4)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板书】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1)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2)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3)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中华传统文化存在陈旧过时内容的原因2.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的要求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是什么(2)为什么【课后反思】本课通过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收集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课堂上通过设计中华传统文化主题馆任务驱动,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瓷器艺术发展历程的材料分析,总结出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锋碰撞中发展起来的。接着通过辩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最后,设置“面对传统文化的日渐流失,思考我们可以做什么”这一探究,引导学生担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帮助学生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但这堂课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如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等,还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比较深奥,都需要教师结合实例具体阐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透过直观生动的现象提升本质,形成理性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