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6.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的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三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
第一目“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劳动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学生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发挥聪明才智,为他人和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引导教育学生要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提供个人价值实现平台、为个人价值实现创造条件,要将自己融于社会发展大局,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统一。
第三目“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要从内在精神动力、个人才能、价值观引领、道德修为四个维度着手,创造和实现价值。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
(1)知识基础: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是对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进一步论述,是情感的进一步升华,且在初中阶段有所涉及,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生活经验:本节课与学生的生活成长密切相关,学生已经了解甚至接触过实现人生价值的实例,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3)现有困难:本框题在知识的理解上难度不大,然而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特别是自媒体的发展加速传播,加之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较少,易受这些负面现象的影响,产生消极、片面、偏激的情绪和心理,需要从学生熟悉的案例入手,引导学生全面、辩证的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核心素养】
必备知识:
1.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与根本途径;
2.价值与劳动、价值与奋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关键能力: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创造价值。
2.正确认识客观条件对于人生价值实现的意义,防止夸大或忽视客观条件的错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实现人生价值对自身的要求
2、教学难点:把握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新课导入】
课程导入:
观看视频:杨建松:为战而生 冲锋在特战路上
(上图片是视频资料“【课程引入】杨建松:为战而生 冲锋在特战路上”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杨建松用行动证明,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即使是平凡的人,也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人生,创造价值,实现价值。也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新课讲解】
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分析材料,思考:路遥如何创作出经典的《平凡的世界》?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如何创造价值?
材料1:
观看视频: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上图片是视频资料“【典型案例】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材料2:
观看视频:致敬劳动者
(上图片是视频资料“【典型案例】致敬劳动者”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材料3:实现中国梦,最终要靠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天上不会掉馅饼!特别是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观念,不要养成贪吃懒做、好逸恶劳、游手好闲、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这是真正关系我们民族发展的一个长远大计,一定要抓好。
——习近平《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讲话》(2013.10.23)
总结: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所作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当代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而美好生活必须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才能得到。
2.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分析讨论:张桂梅、老兵义务放映队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材料1:有些人的光芒,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就如张桂梅,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也是各民族学生口中的“老师妈妈”。
在这个深度贫困山区,半生坎坷半生奉献的张桂梅,用瘦弱的身体扛起1800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共计100多万元一同捐献给了教育事业。2020年该校159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150人考上本科线,本科率达94.3%。与张桂梅有关的每一个数字,都在诉说着“膝下无儿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献精神,印刻下“教育改变女孩命运”的执着信念。
“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张桂梅
材料2:在辽宁锦州,有这样一支由退伍老兵组成的义务电影放映队,1996年成立以来,老兵放映队自筹资金100多万元,用于义务放映,他们的足迹遍布乡村、社区、海岛、边防哨所,风雨无阻,把电影送到群众身边。
2008年,汶川地震,老兵们主动请缨,要求奔赴前线。地震发生两天之后,老兵放映队到达了汶川。白天,老兵们帮忙抗震救灾,晚上就在安置点支起大屏幕,开始播放电影。
1998年的冬天,放映队来到了辽宁凌海县温家沟村的希望小学,因为村子地处深山,偏僻贫困,全校只有4名学生1名老师。除了电影,老兵放映队还带去了国旗。此后的每一年,老兵放映队都会到这所希望小学给老师和孩子们播放电影,还会凑钱给孩子们交齐下一年的学费。
受老兵们的影响,全国各地许多志愿者团队也加入了义务电影放映的行列,24年间,他们已累计为群众义务放映电影6000多场。
总结:张桂梅、老兵义务放映队,还有李保国、王继才、甘祖昌、樊锦诗、黄大年……抗疫战线上的钟南山、李兰娟、张定宇以及无数不知名的医生、护士、快递员、餐馆老板、环卫工人、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抗洪战线上的官兵、百姓,还有我们最熟悉的雷锋,身边的老师、同学、家长……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着力所能及的奉献。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走不出自我狭隘天地的人,不想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身边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分析讨论:思考为何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
材料1:
观看视频:奋斗吧,青春!
(上图片是视频资料“【典型案例】奋斗吧!青春”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材料2:有些人为追求网红身份,创作一些低俗的视频,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发布,被央视点名批评内容低俗、管理不当;或者通过奇怪的妆容、服饰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创作离奇的文学、绘画、音乐、行为艺术等作品,美其名曰个性。
总结:1.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正像视频中所说:“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了我们每一个热血奋斗的青年;同时我们每一个热血奋斗的青年,想要成就一份广阔的事业,也需要国家的支持。”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2.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总结: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选看视频:中国女排 为国著功成、中国女排 重返世界之巅!
中国女排 凤凰涅槃、中国女排感动中国颁奖
“铁榔头”郎平 有梦想的人永远年少
(上图片是视频资料“【典型案例】中国女排感动中国颁奖”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上图片是视频资料“【典型案例】‘铁榔头’郎平 有梦想的人永远年少”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1.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总结:中国女排姑娘的成就,显露出祖国至上、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的英者风范,也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动见证。中国女排荣获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词给了中国女排最高的评价,也为我们树立了创造和实现价值的榜样:“几十年拼搏不息,几代人热泪盈眶,在低谷中奋起,从不放弃,面对强敌出手从不言败,你们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缩影,你们的脚步是一个国家成长的历程,奏国歌升国旗,你们超越了体育,是国家的英雄。”我们要学习中国女排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不断奋斗,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2.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总结: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说,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中国女排的精神不只体现在赛场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比赛背后的每一天,是女排队员们苦练技术提高个人能力的每一天。概览各个行业的楷模、英雄,莫不是勤学苦练、潜心钻研,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过程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总结:中国女排的目标是升国旗、奏国歌,中国女排的精神是永不言败,正因为有着这样坚定的为国争光的理想信念,她们才能在低谷中顶住负面评价和各种压力,靠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坚持和努力,重回世界之巅。这也启示我们学会辨别是与非,排除外界的干扰,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时刻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这样的有志青年,成千上万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
——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讲话》(2013年6月20日)
4.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分析材料:思考锤炼品德修为的重要性(教师选用)
材料1:孔子说“见利思义”,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材料2: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
材料3:从小做起,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养小德才能成大德。少年儿童不可能像大人那样为社会做很多事,但可以从小做起,每天都可以想一想,对祖国热爱吗?对集体热爱吗?学习努力吗?对同学们关心吗?对老师尊敬吗?在家孝敬父母吗?在社会上遵守社会公德吗?对好人好事有敬佩感吗?对坏人坏事有义愤感吗?这样多想一想,就会促使自己多做一做,日积月累,自己身上的好思想、好品德就会越来越多了。听说有的同学喜欢比吃穿,比有没有车接车送,比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这样就比偏了。一定不能比这些。“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要比就比谁更有志气、谁更勤奋学习、谁更热爱劳动、谁更爱锻炼身体、谁更有爱心。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30日)
总结:古今中外关于道德的观点,都是在告诫我们,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应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板书】
6.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一)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1)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
(2)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2.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1.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2.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三)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1.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4.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课后反思】
1.以议题为纽带,活动为载体,打造特色课堂
议题式教学法旨在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开展活动,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框题内容以电影《长津湖》为背景,围绕总议题:致敬“长津湖”精神,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和三个子议题(子议题一:舍我其谁、奋勇争先的“长津湖”精神——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弘扬劳动精神;子议题二:打得一拳开,免得万拳来的“长津湖”精神——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子议题三: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克服不了的困难、战不胜的敌人的“杨根思”精神——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砥砺自我),以及两个活动设计和两个议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合作探究、展示分析等方式,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与途径。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教学难点,打造出了特色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让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感悟公共参与
体验式学习法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实施的策略之一。常见形式有“模拟情境”、“参观调查”、“角色表演”等。在议题一中,通过活动设计,要求学生记录、搜集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大课堂中拓展视野,感悟公共参与的责任担当精神。更加直观、强烈地感受抗美援朝老兵身上折射出来的民族精神,从而激发情感上的共鸣。
3.采用辨析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辨析式教学法旨在引导学生结合典型案例辨析观点,比如在议题二中,让学生围绕“朝鲜战争我们是否要牺牲兵力帮助”这一辩题,使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价值冲突中澄清错误观点,从而实现价值引领目的和提高科学精神。明确实现人生价值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