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教案【教材分析】《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承接第一框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对新的事物充满好奇且具有一定辨别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了解较多,且十分感兴趣,这为理论联系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最后小组合作讨论的习惯已经形成,为合作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核心素养】1.通过阅读教材P113-114并结合探究一的文字材料,全部学生能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要求。95%的学生能得出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原因和要求。2.通过阅读P114-115并观看探究二的视频,95%的学生能回答出立足时代之基的必要性,回答时代问题的重要性。3.通过阅读探究三的材料,目标生、临界生能评析材料中的三个观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的做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难点: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新课导入】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思考:《经典咏流传》为什么能深受人民喜爱?【新课讲解】议题一|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是发人深思的提问。“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这是振聋发聩的回答。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是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70年来,一代代文艺工作者,在《讲话》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创作了大批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为人民大众”,成为中国进步文艺的一个重要特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谦卑之态面对人民、以真诚之心面对生活、以虔敬之意面对文艺创作。文艺工作者只有摆正与人民、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才能走上创作的坦途,迎来事业的辉煌。我们相信,始终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共进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能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聪明才智。[探究任务]1.(描述与分类·政治认同)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这说明了什么?提示: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2.(描述与分类·公共参与)“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是发人深思的提问。对此你该如何回答?提示: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1.总体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依靠人民(1)原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2)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3.为了人民(1)原因: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2)要求: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思考] 面对当前“众口难调”的文化需求,我们应如何解决?提示:①我们应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②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文化。(2)要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依据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②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4)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2.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特点进行文化创作文化需求的特点 文化建设的要求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热切愿望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文化创作为人民,不等于满足人民群众的一切文化需求。议题二| 立足时代、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建设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开拓文化强省新途径”的重要部署。要对齐文化赋予更有当代特色、更具普遍价值、更加特点鲜明的硬核表达,多方面进行富有时代特点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让聚光灯照亮“儒商”这个文化品牌。[探究任务]1.(预测与选择·公共参与)“对齐文化赋予更有当代特色”给我们进行文化创新以何启示?提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不忘本来,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2.(辨析与评价·科学精神)进行文化创新,仅需文化传承吗?提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1.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1)立足时代之基: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2)回答时代问题: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对我们搞好文化建设有何启示?提示:①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②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贴近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不断前进。1.立足时代之基(1)必要性: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2)重要性: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2.回答时代问题(1)原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特点:旧的问题解决,又会产生新的问题。(3)要求:立足时代,解决特定时代的问题,推动时代的进步,促进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议题三: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议学情境:自2021年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成功"破圈"之后,主创团队用"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思路,连续两年制作"中国节日"系列,打造了多个"文化爆款"。今年的河南春晚也继续迎合期待,为全国观众、网友贡献了多个创新节目。以“传统文化”、“科技赋能”、“喜庆团圆”为关键词的2023河南春晚,延续了以往“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创作内核,以传统文化为菜品,以高科技手段为作料,烹制出中国几千年传统中的典雅、悠扬、繁复、开阔的韵味。其中,《天地新·万物兴》运用实景拍摄、AR(增强现实)及三维CG技术等多媒体手段,再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上古神话奇观。《凤舞九霄》由舞蹈家杨舞和AI角色瑞儿共同演绎。这个作品运用了动态捕捉等技术,让虚拟人物和真人演员"破次元"交互共舞,三维CG技术制作的凤尾舞裙生动华丽,让众多网友直呼惊艳。《祥瑞福远》请来国乐艺术家和知名舞者,结合服装造型和AI智能动画特效,分别化身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花卉、瑞兽,同样传达了中国式的美好祝愿。议学任务:河南卫视节目为什么能出圈?学生讨论回答:1.融通各种资源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2.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⑴原则: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⑵做法: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⑶成果: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知识拓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不忘本来”,就是不忘初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传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外来”,就是放眼世界,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此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这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则与遵循。“面向未来”,就是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前景,准确判断世界文明发展趋势,传承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同时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不断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创造。【板书】【课后反思】本课有机融合“情景、知识、素养”三条线。活动情景是问题设置的载体,而情景设计的目的是为知识、素养目标达成服务的。而议题设置又是联系情景线与知识、素养线的中介,笔者通过议题的设置将蕴含在情景中的知识一个个牵引出来,知识在情景的衬托下通过师生互动有效的达成,进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素养。整节课的焦点聚集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这条知识线上,随着各个问题的一环扣一环的提出和解决,一条遵循逻辑思维顺序、严密有序的知识线跃然纸上,课本的重难点和主干知识也一目了然,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素养自然而然得到培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