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设计 拒绝负能量,拥抱正能量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会设计 拒绝负能量,拥抱正能量 素材

资源简介

【初中班会设计】拒绝负能量,拥抱正能量
一.班会背景: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同学之间的沟通,学习都需要正能量的影响,但往往有些同学面临学业、考试、课程等压力,心情紧急,心理波动大,也有同学反而没有压力,懒散懈怠,没有斗志,这些状况都不利于同学的成长成才。
二.设计理念:
首先提出正能量的概念,然后以多个心理学小故事作为理论依据展开,让学生对这一概念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三.班会目的:
"正能量”一词是时下很流行的一个词语,它是通过激发内在潜能,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通过此次班会,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正能量,同时将正能量传递给每位 学生,让学生再次感受一下正能量的魅力,从而以更新的面貌去迎接自己学生活上的挑战。
四、班会准备:
准备班会时所用的文字、音乐、视频材料、PPT及道具等。
五、班会过程:
1.课堂引入:
各位同学,前两周在我们班布置了一篇有关正能量的写作任务,你们还记得吗 有几位同学的文章引起我的留意,其中一位同学的关于正能量描写的句子,写的太美了,猜猜它的作者是谁 (同学猜想)
亮出字幕:正能量是照来的一束光,是燃烧中的一把火,是无望中那一句暖心的话语,只要擅长发觉,它就无处不在。实在是太美丽 了,我把它作为我这次主题班会的题记。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正能量,以及正能量的由来。
2.讲解主题
正能量的由来: 这是一个在2012年经常被引用的一个词。起初,在奥运火炬传递期间,很多博主在微博上发表“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和“点燃正能量,运气挡不住”的博文,之后这两句迅速被网友跟进和模仿,这两句话也成了时下网络最热门的句子。后来网友把点燃正能量的励志口号与伦敦火炬传递结合起来,伦敦奥运火炬成了正能量的代言物,正能量一词也借此在中国走红。
正能量的概念:“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
3.故事引入
一本书和水的故事:几年前有一本可爱的小书叫《水知道答案》,作者告诉我们,水不仅会被周围环境传递的信息所影响,还能感知人的喜怒哀乐,从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结晶。比如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美丽工整,而听了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的水结晶则展现出一种华丽的美。
4. 分享寓意
听到这个故事大家可能会感到非常惊奇,或者还有些不相信,心中可能会问,水是一种没有生命的物质,怎么能受不同声音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形状呢 其实这是不同的声音释放出不同的能量造成的结果。同学们可能还不相信这个故事,那么下面这个现象大家肯定知道,在一个房间里放满了不同频率的音叉,如果振动其中一个音叉,另外一个和它振动频率相同的音叉也会被引动。这就是物理学里面所谓的共振对吧 其实自然界中一种物质受其他物质的影响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
畅所欲言: 讲到这里大家有没有联想到我们生活中这种现象呢 另外一个报道是说一个日本小学生做的米饭实验。在教室中放三碗米饭,每天孩子上学的时候,对第一碗米饭说:"“我爱你,你好好吃哦!” 第二碗米饭完全没有得到任何关注。第三碗米饭得到的话语是:“你丑死了,没人要理你!
一个月后,第一碗米饭变成黄色,发出香曲味。第二碗米饭变黑发臭,还长出霉菌,见证了无人理睬的悲哀。第三碗米饭稍好一点,变黑发臭,但是因为至少还有人理睬,所以情况不如第二碗那么糟。
"我们的话语和意念真有这么大的力量吗 ”老师想告诉大家:有!其实不仅无生命的物质有这种现象人同样会出现这种现象,一开始我们了解到,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5.举例论证
美国一所中学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找来两个教学成果差不多的老师,一个让他去教“放牛班”的学生,但却告诉他这是“资优班”,请老师好好认真地带他们。另一个老师去教资优班,却告诉他这一班是放牛班,随便教教就可以了,不必太费心。
结果一个学期下来,原来放牛班的学生成绩竟然比资优班的学生成绩要来得好,证明了“观察者影响被观察者”的实验室结论。
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意念的力量,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吸引力法则。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难怪这个人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学生:这也说明了臭味相投、物以类聚的道理吧! 其实正能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善于去寻找它,并努力的试着去拥抱它,力争做一个能带给他人温暖,自信,充满朝气的好少年。
6.寻找生活中的正能量
老师拥抱学生,同桌之间也互相拥抱,鼓励,吸取彼此的正能量。
读一本振奋人心的书 看一场励志演讲 听一首美妙的歌曲
对他人投以微笑 教室里面的标语 黑板报上面的激励语
公益广告 公交车上为老人和怀抱小孩的妇女让座 .......
(学生畅所欲言,主持人做评价)
7.播放视频
下面老师播放一个广告视频(潘婷广告),相信能够给大家传递正能量。(播放视频)看完了这个视频,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请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
8.总结
本次班会到这里基本上接近尾声了,我想现在大家一定会认同这个观点: 人的思想、行为等等对自身的状态乃至他人都会造成影响。谁都想得到更多的正能量,谁都不想自己周围被负能量所包围,那么就让我们从自我做起,做一个拒绝负能量,充满正能量的人,用正能量去感染他人。
其实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很简单,与在脑海中想象一些快乐的事情相比,每天表现得快乐更加快捷高效。所以,请尽情微笑,让脚步轻快起来,高昂起头,快乐地说话、跳舞、谈笑、歌唱,做任何你喜欢的事情,这样正能量才能被驱动起来,将所有好的情境、人和事件带入你的生命中!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要变得快乐,那就先得感觉美好,这样才能有吸引美好事物的能量。这也是获得友谊、吸引力、爱的秘密。
我们要不要做一个传播正能量的能量体呢 回答:想!
评价:很好,奖励“爱的正能量”棒棒糖!那么从现在,让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树立你我新风尚!(播放歌曲:《怒放的生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