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你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与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之外有了剩余产品。贫富差距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迹象。人类社会迈向文明的前提是( )A. 文字的普遍使用 B.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C. 定居生活的出现 D. 国家强制机关的形成2.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灭亡波斯的过程中,日益模仿波斯君主的穿戴服式,命令臣民对他行叩拜礼,地方也沿用行省制。亚历山大意在( )A. 维护帝国统治 B. 宣扬君权神授 C. 推广波斯文化 D. 标榜军事成就3. 欧洲中世纪城市中的大学普遍得到了政府或教皇的认可,同时大部分大学既不隶属于教会,又不受制于地方,由教授和学生共同推选校长进行管理。据此推知,当时城市市民( )A. 致力推动古典文化复兴 B. 社会活动受制于封建领主C. 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 D. 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力4. 下图为8世纪中期世界某一帝国疆界示意图。该帝国( )A. 是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B. 一度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桥梁C. 统治者苏丹掌握军政和宗教大权 D. 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吞并5. 生活在尤卡坦半岛上的古代居民利用龙舌兰的特性,取走其内芯,让植株在中间的空洞内分泌汁液,每天都可以收得12升美味汁液。尤长坦半岛上的古代居民还( )A. 发明了莎草纸 B. 建造了金字塔庙宇C. 培育了甜高粱 D. 建立了庞大的帝国6. 据统计,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这些金银大量用于购买英国的呢绒制品、法国的红酒、中国的陶瓷与丝绸等物品。据此推知,此举( )A.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B. 加快了西欧迈向海洋的步伐C. 推动了西班牙资本原始积累 D. 造成了美洲的长期贫困落后7. 下图人物思想的共同点是( )A. 抨击君主制度 B. 宣扬近代科学 C. 提倡主权民 D. 反对教会禁锢8. 英国及英联邦王国使用的国歌名为《天佑国王》《天佑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时期,曾有记者采访街头的民众:“如果你碰到首相大人,你会怎么办 ”他回答:“我会选择离开。”“如果你碰到女王陛下呢 ”“那我会走上前去请求合照留念。”这反映了英国( )A. 内阁制遭到民众反感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 君主制传统影响深远 D. 政治革命具有保守性9. 1861年下半年,一份传单在俄国民众中流传,其中有专门针对农民的内容:“你们不会从沙皇那里得到你们所想要的那种自由。你们是地主的农奴,而地主是沙皇的奴才,沙皇是站在地主之上的地主……”。这表明,俄国1861年改革( )A. 为农奴彻底解放扫除了障碍 B. 导致社会危机更加严重C. 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 D. 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1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工业生产产生的利润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工人只要在每个工作日劳动很少一部分时间,就足以抵偿这点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人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这一观点( )A. 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C. 揭示了人民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D.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的秘密11. 1877年,美籍英国人斯坦利完成了从东向四横贯赤道非洲的探险,斯坦利所著的《穿过黑暗大陆》一书成为轰动欧美的畅销书。他有关修建铁路,开发富饶的刚果黄金资源的宣传,引起欧洲王公大臣、富商巨贾的极大关注。这表明,斯坦利的探险活动( )A. 引发了欧洲殖民者的黑奴贸易 B. 刺激了殖民者全面侵略非洲的野心C. 体现了英美勾结准备瓜分非洲 D. 践行了殖民者的“有效占领”原则12. 1917年3月之前,俄国的罢工人数估计有100万人,他们的口号是“打倒沙皇!打倒战争!面包!”。1917年,法国大约有29万人罢工,罢工的口号之一便是“打倒战争”;同年,德国的罢工人数约30万人,他们的要求是放弃兼并、缔结和约。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 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B. 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C. 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D. 改变了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1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l968年以后,日本国家经济实力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并逐渐开始追求政治大国地位。可见,当时( )A 美国世界霸权地位发生动播 B. 西方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分化C.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显现 D. 两极格局不对称性发生改变14. 1970年6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指出,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由此可见,美国政府( )A. 竭力压制社会运动 B.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加大社会服务开支 D. 致力改革社会保障制度15. 波兰在1956-1960年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增长59.6%,农业增产20%。匈牙利在1968-1973年间国民收入年递增率为6%,人民消费水平也以5%-6%的速度提高,人民群众比较满意。这表明,当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A. 突破了苏联模式束缚 B. 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新路径C. 经济改革的成效显著 D. 国民经济初步实现协调发展16. 自201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包装食品巨头享氏,一直在通过提供国际口味的调味品来扩大市场。与此同时,品客薯片在俄罗斯提供蟹肉味薯片,在日本则提供酱油拉面味薯片,追求国际品牌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据此可知,这些国际品牌( )A. 积极顺应世界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B. 力图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要求C. 建立有组织商品信息网络体系 D. 旨在满足不同地区民众需要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世纪末,某一历史事件开展之后,女性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贝蒂·哈里斯(女)在婚后没多久就在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一个煤矿找到了拖运工的工作,工作的内容就是沿着煤矿狭窄的坑道爬下去,把矿工从地里挖出的煤从坑底拖到地面上来。之后,这些煤成为蒸汽机的燃料。拖运工是不需要技术的工作,工资很低。和她一起在煤矿工作的还有其他6名妇女以及6个儿童,他们忍受着艰难困苦和残酷的剥削。长达12小时的工作,使她白天几乎不可能照顾孩子。这个时代大量出现的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这些早期的工人经常会发现自己始终生活在贫困中,工作在极为恶劣的环境里。面对这一社会现实,最有影响力的批评家是德国的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们呼吁摧毁资本主义。——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某一历史事件”指是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历史事件的影响。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表为影响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汇总表(部分)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公元前330年 马其顿灭亡波斯 1492年 哥伦布到达美洲 18世纪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5世纪后期 西罗马帝国灭亡 1517年 路德宗教改革 1776年 《独立宣言》发表14世纪 文艺复兴兴起 16世纪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1782年 “复动式蒸汽机”出现1453年 拜占庭帝国灭亡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789年 法国《人权宣言》颁布——摘编自欧阳文青《影响世界历史100件大事》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三个关联密切的事件,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伊朗)…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东方真正从酣睡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四方剥削的起义。——摘自(英)爱德华·G.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材料二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关“亚洲奇迹”的美言比比皆是,以至于许多人把21世纪描绘为亚洲世纪。然而,1997年发生的一场金融危机,使舆论突然转向,一时间,批评亚洲的声音骤起。从经济模式、政治体制到价值观,无一不遭到批判,从“亚洲的崛起”到“亚洲的衰落”,这似乎发生在顷刻之间……应该承认,亚洲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然而,仅仅因为发生了金融危机就全盘否定亚洲取得的成效,尤其是否定其制度上的优点,那是很不科学的。——摘编自张蕴岭《亚洲现代化透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洲觉醒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洲奇迹”的表现并分析亚洲发展存在的问题。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为不同时期的欧洲版图请按欧洲版图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图①一图④,并说明理由。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你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与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工业革命(2)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造成了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增加了女性的就业和受教育的机会;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剧;环境污染严重;工人阶级生存与工作条件恶劣,阶级矛盾加剧;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发展。(答出其中4点即可)18题答案:答案:事件:文艺复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启蒙运动达到高潮。论题:欧洲思想解放运动逐步深入。阐述: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其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变化。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随着文艺复兴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启蒙思想家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综上所述,14—18世纪,西欧相继出现文艺复兴,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进步。19题答案:答案:(1)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民族危机,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逐渐形成壮大;亚洲各国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启蒙思想的传播。(答出其中3点即可)(2)表现:新加坡、韩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起飞”。(答出其中2点即可)问题: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矛盾;人口过快增长;自身存在政策失误;贪污腐败问题。(答出其中4点即可)20题答案:答案:排序:④②①③理由:图④中都铎王朝建立于15世纪晚期,德意志与意大利尚未完成统一,所以这一图片展示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的欧洲版图;图②中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形成,所以这一图片展示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欧洲版图;图①中南斯拉夫出现,苏联领土向西部扩展,部分原属于德国的领土划归波兰,所以这一图片展示的是二战中德国战败之后的欧洲版图;图③中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成为独立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南斯拉夫分裂等,所以这一图片展示的是苏联解体之后的欧洲版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