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化学反应的调控 习题课 (共42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2化学反应的调控 习题课 (共42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调控
习题课
第二章 第四节
4、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ΔH<0
673 K、30 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A、P点处反应达到平衡
B、Q点(t1时刻)和E点(t2时刻)处n(N2)不同
C、其他条件不变,773 K下反应至t1时刻
n(H2)比图中的Q点的值要大
D、M点的正反应速率比 N点的正反应速率小
C
金版小本 基础巩固
4. 解析:A. P点是氢气和氨的物质的量相等的点,该点以后,氢气的量还在减少,氨的量还在增加,故P点没有达到平衡,A项错误;
B. t1和t2两个时刻反应均处于平衡状态,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故Q、E两点氮气的物质的量相等,B项错误;
C. 773 K>673 K,工业合成氨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大,C项正确;
D. 反应达到平衡前,M点反应物浓度大于N点反应物浓度,因此M点的正反应速率比N点的正反应速率大,D项错误。
6、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
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投入等物质的量的CH3OH和CO,测得相同时间内CO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增大压强,甲醇转化率增大
B、B点反应速率v正=v逆
C、平衡常数:K(75 ℃)>K(85 ℃);反应速率:vBD、生产时反应温度控制在80~85 ℃为宜
B
金版小本 基础巩固
解析:A.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转化率增大,故A项正确;
B. 由题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先增大后减小,在相同时间内,约83 ℃时反应达到平衡,B点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仍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v正>v逆,故B项错误;
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CO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则K(75 ℃)>K(85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因此vBD. 由题图可知,在80~85 ℃时,CO的转化率较大,且反应速率较大,因此生产时反应温度控制在80~85 ℃为宜,故D项正确。
8.(2022·江苏泰州高二期末)用ZSM-5分子筛催化1-丁烯裂解制丙烯的反应体系中,主要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Ⅰ:  ΔH=+579 kJ/mol
反应Ⅱ:  ΔH=+283 kJ/mol
已知催化剂ZSM-5分子筛的筛孔径越小,越有利于生成碳原子数少的产物。在0.5 MPa下,上述体系平衡时丁烯、丙烯、乙烯的质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曲线x表示丁烯的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
B、在0.5 MPa下,该工艺选择的适宜温度为300 ℃
C、 的ΔH=+296 kJ/mol
D、高于500 ℃,丙烯质量分数降低可能是因为裂解产生的碳颗粒附着在ZSM-5分子筛的筛孔上所致
D
解析:A. 由图可知,曲线x表示生成物乙烯的质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y为丁烯的质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300 ℃时,乙烯的质量分数最小,丙烯的质量分数最大,当温度高于500 ℃时,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导致丙烯质量分数降低。由分析可知,曲线x表示生成物乙烯的质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故A项错误;
B. 由分析可知,在0.5 MPa下,500 ℃时,丙烯的质量分数最大,则生成丙烯的适宜温度为500 ℃,故B项错误;
C. 由盖斯定律可知,得反应 ,则ΔH==+148 kJ/mol,故C项错误;因为催化剂 ZSM-5 分子筛的筛孔径越小,越有利于生成碳原子数少的产物。
D. 当温度高于500 ℃时,丙烯质量分数降低可能是因为裂解产生的碳颗粒附着在 ZSM-5 分子筛的筛孔上所致,故D项正确。
9、298.15 K时,N2、H2与NH3的平均能量与合成氨反应的活化能的曲线图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反应中生成2 mol氨,则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  kJ。
(2)图中曲线  (填“a”或“b”)表示加入铁触媒的能量变化曲线,铁触媒能增大反应速率的原理是    

放热
92
b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历程,降低了合成氨反应的活化能
金版小本 拓展提高
(3)合成氨反应中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曲线c对应的温度为500 ℃,则曲线d对应的温度可能是   (填字母)
A.600 ℃ B.550 ℃ C.500 ℃ D.450 ℃
D
解析: (1)由图中能量状态可知,N2与H2具有的总能量高于NH3所具有的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并且反应 ,每生成2 mol NH3放出(600-508) kJ=92 kJ热量。
(2)合成氨反应中,加入铁触媒后,由于改变了反应历程,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从而增大了反应速率,故曲线b代表加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曲线。
(3)对于合成氨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混合物中NH3的体积分数降低。图像中,当压强不变时,曲线d对应的温度下平衡混合物中NH3的体积分数大于曲线c对应的NH3的体积分数,所以曲线d对应的温度低于曲线c对应的温度。
①表中x=      ;前2 min内CH4的反应速为      。
②反应在3~4 min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多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充入水蒸气 B、升高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充入氢气
(4)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由甲烷与水反应制备。发生的反应为
ΔH>0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如下表:
B
0.05 mol/(L· min)
0.11
(4)①前2 min内CH4的反应速率为v(CH4)=v(H2)=×=0.05 mol/(L·min)。由表分析2~
3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生成H2的浓度为0.3 mol/L。
   0.2   0.3   0   0
   0.1   0.2   0.1   0.3
   0.1   0.2   0.1   0.3
   0.09  0.19   0.11  0.33
所以x=0.11
②3 min时,若充入水蒸气,平衡向右移动,4 min时,水蒸气浓度应大于0.2 mol/L;若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反应物浓度均减小,生成物浓度均增加,而且变化量正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该条件符合要求;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充入H2,平衡向左移动,CH4、H2O的浓度均大于3 min 时的浓度。
10、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常温、常压下“人工固氮”的新方法。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的TiO2)表面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为NH3。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光照、N2压强 1.0×105 Pa、反应时间3 h)。
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ΔH=+765.2 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工业合成氨方法相比,该方法中固氮反应速率较小。请提出可增大其反应速率且增大NH3生成量的建议:  。
升温、增大N2浓度
金版小本 拓展提高
(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 。设在容积为 2.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60 mol N2(g)与1.60 mol H2(g),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分数(NH3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体系中总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则:
①该条件下N2的平衡转化率为  。
②该条件下反应 的平衡常数为    。
③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分析,当前比较有前途的研究发展方向
是    (填字母)。
A.研制耐高压的合成塔
B.采用超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C.研制耐低温复合催化剂
D.探索不用H2与N2合成氨的新途径
66.7%
5.0×10-3
C
解析: (2)①设反应过程中消耗x mol N2(g)。
起始量/mol   0.60  1.60     0
变化量/mol    x    3x     2x
平衡量/mol   0.60-x  1.60-3x   2x
平衡时反应体系总物质的量=[(0.60-x)+(1.60-3x)+2x] mol=(2.20-2x) mol,
NH3(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解得x=0.40,
N2的平衡转化率为 ×100%≈66.7%。
②设此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
平衡时,c(NH3)= mol/L=0.40 mol/L,
c(N2)= =0.10 mol/L,
c(H2)= mol/L=0.20 mol/L,因此,K= =5.0×10-3。
1.我国科研人员研制了Ti H Fe双温区催化剂 (Ti H区域和Fe区域的温度差可超过100℃)利用该催化剂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历程中能量变化最大的是2.46eV,是氮
分子中氮氮三键的断裂过程
B.在高温区加快了反应速率,低温区提高了氨的产率
C.③为N原子由Fe区域向Ti H区域的传递过程
D.①③在高温区发生,②④⑤在低温区发生
B
能力提升----反应历程
1.解析:A.该历程中能量变化最大的是2.46eV,是氮分子中吸附过程,氮氮三键的断裂过程是历程②,吸热 1.87eV ( 2.46eV)=0.59eV,故A错误;
B.一般而言,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则在高温区加快了反应速率,由于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低温区提高了氨的产率,故B正确;
C.③为Ti H Fe吸附N的历程,④为N原子由Fe区域向Ti H区域的传递过程,故C错误
D.①是催化剂吸附氮气的历程,②是过渡态的历程,③为氮气解离为氮原子的历程,都为吸热反应,因此在高温区发生,④⑤为了增大平衡产率,需要在低温区进行,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
解题思路
反应历程:涉及多步反应
(1)单个反应步骤的含义
(2)单个反应步骤的能量变化值
(3)决速步反应:决定一个反应速率快慢的关键步骤,即活化能最高的反应步骤
2.羰基硫(COS)是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害虫和真菌的危害。在一定条件下,将CO与H2S以体积比1:2置于某刚性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CO(g)+H2S(g) COS(g)+H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H2S的浓度增大,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
C.COS与H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向反应器中再通入CO,能使H2S的转化率增大
D
能力提升----速率与转化率
2.解析:A.升高温度,H2S的浓度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表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通入CO后,反应物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浓度随之增大,逆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故B错误;
C.COS与H2都是生成物,该反应起始时加入的是反应物,则生成物COS和H2的体积比始终为1:1,所以COS和H2体积比保持不变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向反应器中再通入CO,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的H2S增多,则H2S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A
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
A.A B.B C.C D.D
能力提升----速率与转化率
3.解析:A.恒容下再加气体A,A的浓度增大,平衡正移,B的转化率增大,A正确
B.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与图象不符,B错误;
C.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移,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与图象不符,C错误;
D.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移,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与图象不符,D错误;
D
4.合成氨反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氨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
B.1molN2与过量H2充分反应放热92.4kJ
C.合成氨实际生产中选择高压和低温
D.将氨液化分离,可促进平衡正移及循环利用氮气和氢气
能力提升----速率与转化率
4.解析:A.合成氨时放热且熵减的反应,根据 G= H-T S<0能自发可知,该反应低温下能自发,A错误;
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因此1molN2与过量H2充分反应放热小于92.4kJ,B错误;
C.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实际生产中选择高压(10-20MPa)和高温(400℃-500℃),C错误;
D.氨气易液化,液化分离后生成物减少,平衡正向移动,没有液化的H2和N2可以继续放入反应器中反应,循环利用,D正确;
解题思路
速率和转化率
(1)了解反应本身特点
(2)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3)速率计算,转化率计算(注意单位)
(4)判断平衡状态(如某个条件不变,则证明处于平衡状态)
D
5.以Fe3O4为原料炼铁,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
将一定体积CO通入装有Fe3O4粉末的反应器,其它条件不变,反应达平衡,测得CO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2<0
B.反应温度越高,Fe3O4主要还原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越低
C.在恒温、恒容的反应器中,当压强保持不变时,反应Ⅰ、Ⅱ均达到平衡状态
D.温度高于1040℃时,反应I的化学平衡常数K>4
能力提升----平衡常数
5.解析:A.反应Ⅰ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体积分数减小,而图中温度在570℃以下,CO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反应Ⅱ逆向移动,则反应Ⅱ是放热反应即Q2>0,故A错误;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温度在570℃以上,CO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升高不断减小,说明以反应Ⅰ为主,反应温度越高,Fe3O4主要还原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越高,故B错误;C.反应Ⅰ、Ⅱ都是等体积反应,因此在恒温、恒容的反应器中,当压强保持不变时,反应Ⅰ、Ⅱ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由图中信息可知,在1040℃时,发生的反应为反应Ⅰ,一氧化碳体积分数为20%,则反应的平衡常数,反应Ⅰ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当温度高于1040℃时,因此反应I的化学平衡常数K>4,故D正确。
解题思路
平衡常数
(1)了解反应本身特点
(2)三段式(注意单位,不能忽视体积)
(3)改变条件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热Fe”高于体系温度,N2在“热Fe”表面断裂,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反应速率
“冷Ti”低于体系温度,氨气在“冷Ti”表面生成,有利于提高氨的平衡产率


1
减小
调控的考虑因素
是否影响平衡:转化率、产率、产物占比
是否影响速率:生产效率、反应接触时间受限
是否节约成本:特殊工艺设计,部分条件选择
化学反应的调控
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因素
本身因素
反应条件
组成、结构和性质
温度
压强
浓度
催化剂
化学反应的调控
综合分析影响
速率与平衡的因素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