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之处暑节气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之处暑节气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目录
01 处暑由来
02 物候现象
03 传统习俗
04 节日食俗
05 处暑诗词、谚语
01 处暑由来
处暑由来
处暑,
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
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于每年公历8月 22-24日交节。
时至处暑,
已到了高温酷热天气“三暑”之“末暑”,
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说文解字》说:“处,止也。”
“处”的意思是“止息”、“停留”的意思。
“处署”表示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暑气开始消退。这就是“处暑”的名称由来。
处暑由来
农事活动
处暑,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需防秋风等各类灾难性天气,加紧采摘,抢抓农时,进行水稻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
02 物候现象
处暑过后,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活跃。
气候特点
日夜温差逐渐增大,气温逐渐下降,但白天气温仍较高。
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南方地区,在处暑尾声,会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民间说的“秋老虎”。
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
一候:鹰乃祭鸟
处暑后,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会把捕到的猎物摆放在地上慢慢享用,就像是陈列祭祀。
二候:天地始肃
处暑后万物开始凋零,古人为了顺天地肃杀之气,常在这时处决犯人。
三候:禾乃登
黍、稷、稻、粱类等农作物开始成熟,进入收成时节。
处暑三候
03 传统习俗
传统习俗
祭祖迎秋
处暑前后民间庆祝“七月半”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这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吃鸭子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送些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传统习俗
开渔节处暑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会举行开渔节,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
放河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04 节日食俗
丝瓜丝瓜是当季蔬菜,此时的丝瓜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皂武、木糖胶、瓜氨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食用后有清热凉血、驱风化痰的作用。
蘑菇蘑菇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
(主要是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钙元素、铁元素、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无机质、多糖等营养成分,食用后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能力。
海鲜海鲜中含有色素蛋白、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蛋白质、铁元素、钙元素、磷元素、锌元素、碘元素等营养成分,食用后可以改善体质、益智健脑。
苦瓜苦瓜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胡萝卜素、苦瓜昔、氨基酸以及其他营养成分,食用后可以清热解暑清肝明目,是一道非常适合处署节气吃的食物。
05 处暑诗词、谚语
《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
唐.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长江二首·处暑无三日》
宋.苏洞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处暑谚语
1、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2、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3、热熟谷,粒实鼓。
4、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5、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6、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7、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8、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9、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10、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