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目录01 历史渊源02 物候现象03 传统习俗04 节日食俗05 白露诗词、民谚01 历史渊源白露由来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天文历法白露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以及酉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9月7日到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农事活动“白露”代表着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白露时节,正是中国各地大忙时节。东北地区,开始收获谷子、高梁和大豆,一些地方开始采摘新棉:同时,要给棉花、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选种留种,及时腾茬、整地、送肥,抢种小麦。02 物候现象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因此温度下降也逐渐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说。气候变化鸿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物候现象玄鸟归玄鸟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此时自南而往北也,故曰归。群鸟养羞三兽以上为群,“羞”同“馐”,指美食。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03 传统习俗传统习俗祭禹王江苏太湖畔会举行隆重的“祭禹王”的祭祀活动。渔民为表虔诚,将秋季捕获的第一条鱼献给禹王,以求风平浪静和拥有个好收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这里称他为“水路菩萨”。秋社秋社和春社都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社日”。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社”,按照民间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人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秋社是一种欢庆丰收、祭祀神灵的喜庆活动。收清露民间认为露水有着神奇的功效,会一早收集露水来饮用、煮茶、养身治病。如柏叶或菖蒲上的可以明目,草叶上的可使皮肤有光泽,而花朵上的更能让女子貌美如花。传统习俗推燕车在山东郯城县有“白露到,娃娃推着燕车跑”的习俗,家家制作能发出悦耳声响的小燕车小红书孩子们推着燕车跑步御寒,可增强体质。04 节日食俗白露茶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它既不像春茶般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般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吃番薯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啜米酒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酒用糯米、高梁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酒味,称“白露米酒”。十样白在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来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05 白露诗词、民谚《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大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蒹葭[先秦]无名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白露谚语1.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2.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3.白露麦,硕茬粪。4.白露种高山,秋分种河湾。5.白露播得早,就怕虫子咬。6.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7.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8.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9.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启。10.白露田间和稀泥,红薯一天长一皮。11.白露种葱,寒露种蒜。12.白露节,棉花地里不得歇。13.白露的花,有一搭无一搭。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