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整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承接“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吸收借 鉴国外文化有益成果, 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新发 展,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推动当代文化发展, 构筑中国精神、 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使中华文化更加积极主动的走向世界, 讲好中国故事, 传 播中国声音。本课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展开, 重在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明确 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主要探究了:文化具有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交 流、文化融合对文化发展的作用,面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国情,交流互鉴。三个问题形成了递进关系,通过承 认文化具有民族性, 引出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最后论述如何正确对待外来
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基于学生现实的学情分析
关于本课的内容, 学生在初中的政治课、历史课中已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认识, 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的 理解等方面缺乏整体的驾驭能力。通过高一的学习, 学生在辩证思维能力和理性 思维品质上有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了解较多, 且十分感 兴趣,这为理论联系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教师应帮助学生在情境中的共情、思考、表达上加以培养和引导。教学过程中教 师应关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相关内容, 帮助学生用 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新和发展, 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强化政治认同。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和核心素养指向下的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
径和意义。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更加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 认同国 家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及措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
族文化多样性, 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学生认同在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错误观点。理解文化
交流互鉴要立足国情, 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坚定文化
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2、科学精神:
正确看待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 理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系。阐明文 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正 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通过阐述民族文化各具特 色的原因,正确认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在对“为发展本民族文化,
我们要用不同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 ”辨析中深化理解, 在比较辨别中提高认识,
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科学精神。通过情境设置, 让学生学
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科学精神。
3、法治意识:
准确认识文化多样性, 学会辨别不同性质文化, 主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 敢 于同不良的文化现象和行为作斗争, 坚定文化自信。正确看待文化交流, 防止外 来腐朽落后文化对我国的侵蚀和渗透,主动作为勇于斗争,积极守护中华文化。
4、公共参与:
通过“社会调查 ”、“小组讨论 ”、“成果展示 ”、“学以致用, 情感升华 ”等活 动,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 在活动中探究对待外 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方向, 在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有益成果, 做文化
传播交流的使者,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和学情指向下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文化的民族性、多样性;
文化交流、文化交融的作用;
文化交流要立足国情,坚持 “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推动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2、教学难点: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
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如何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
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五、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议题式教学法; 情景探究法。
六、教学安排:
3 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版 2020 年修订)》对于第八课围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提出了感悟、理解、明确等不同层次的要求。 因此,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这一内容的学习, 就是要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 自觉传 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立足国 情,推动文化的交流互鉴,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投身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 课文包括两目,第一目“文化具有民族性”,包括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核心和灵魂、体现;
第二目“文化具有多样性”, 包括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成因及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和对待文化 多样性的态度等。从逻辑线索来看, 首先我们要承认文化具有民族性, 不同民族和国家有不同的 文化, 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然后提出 问题,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及正确看待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基于学生现实的学情分析 在思政课一体化理念下, 初高中思政课在内容上有所衔接, 学生对民族文化和文化的多样性 这一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本课内容贴近生活, 与此相关的情境材料十分丰富, 在教学设计中 选取学生熟悉的茶和咖啡等不同饮品文化作为素材, 将课堂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教师 合理设置本课议题, 充分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优越性。当然高二学生的理解是碎片化的, 对问题思 考有限, 缺乏理论深度, 基于现实学情构建大思政课, 整合和优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资 源, 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培养学生的理论认知, 用教 材的理论来理解和解决现实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指向下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明确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价 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阐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的原因, 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阐明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 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懂得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 文化。 (二)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感悟中华茶文化的魅力,更加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认同国家对待文 化多样性的态度及措施,坚定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通过阐述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各具特色的原因,正确认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关 系, 在对“茶和咖啡是否要‘拉踩 ’其中一方? ”的探究中, 得出对待事物要全面, 要用一分为 二的观点看问题的观念。 3.公共参与:通过到茶叶市场和咖啡馆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强公共参 与意识, 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在弘扬本民族优秀 文化的同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有益成果,做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和学情指向下的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文化的民族性、多样性 (二)教学难点: 依据学生情况确定教学难点:“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五、教学方法 (一)教法:讲授式教学法和议题式教学法 通过设计议题来统领整个教学活动,以课堂导入——确定目标——参与式学习——总结升 华——课后作业的闭环式教学活动解决问题。让学生从个人探究到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实现交互式、探究式的教与学关系, 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 统一。 (二)学法:合作探究法与自主学习法相结合 通过指导学生课前分组, 自主学习, 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 在议学中 消化知识、明辨观点,学会交流、分享与合作。
六、教学过程 以议题为纲,情境为体,问题为魂,任务为动力,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型课程。 本课设计思路:以饮品文化为主线, 精心选取中国茶和西方咖啡的相关素材, 采用“茶话会 ” 的形式,以“茶 一片树叶的故事 ”、“咖啡的前世今生”和“当茶遇上咖啡”为情境,在茶与咖 啡的对比中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的民族性、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及意义。通过到茶叶市场和咖啡 馆进行调查等材料的展示,在分析“你认为我们需要‘拉踩’茶和咖啡某一方吗?”的问题中, 得出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一) 课前 任务 学习任务 任务 1.将学生分成三组, 分别收集中国茶文化, 茶和咖啡等的图片、资料及影像。 任务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分别做议学介绍。 任务 3.完成课前发放的学习任务单,查看教师推送的教学微视频,习近平《深化 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主旨演讲等, 根据议题预 习新课。 实践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随机调查人们对茶文化和饮茶的认识,和我市消费者对于饮品的选择情 况。
(二) 新 课 导入 同学们,我手中端的是什么?对了,是六安瓜片。中国是世 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距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小 到一茶一饭,大到气势恢宏的建筑,我们都能感受到世界文化的 五彩斑斓,今天我们就以饮品为主线,以茶话会的形式,与同学 们一起感悟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设计意图: 开门见 山,以六安瓜片直接 切入能激发学生的 兴趣,拉近学生与教 材的距离。
(三) 讲 授 新课 议 题 1: 茶 和 咖 啡, 有 何 不 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茶话会主题: “茶与咖啡.遇鉴文明 ” 展示本课议题 总议题:茶与咖啡,遇鉴文明 议题 1:茶和咖啡,有何不同? 议题 2:茶和咖啡,为何不同? 议题 3:茶和咖啡,你更爱谁? 播放视频:《茶和咖啡》 组织议学活动 茶和咖啡作为饮品有着怎样的不同 之处?它们的差异都体现在哪些方 面?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什 么不同? 教师归纳总结 核心价值观,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在党 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 要广泛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好红色资源,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 教育。 展示议学成果 各小组代表用一句话展示 小组课前准备的资料。 第一组:茶、 一片树叶的故 事 第二组:咖啡的前世今生 第三组:当茶遇上咖啡 展示议学情境 第一组:茶 一片树叶的故 事 展示图片: 分别介绍茶的起源;茶马互 市;饮茶方式等。 第二组:咖啡的前世今生 展示图片,并介绍咖啡的含 义、特点和宗教的关系及传 播等。 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发表 观点 以总议题及逻辑线 索的直接呈现,使学 生能整体把握本课 的知识框架。 采取小组合作的学 习方式,鼓励学生独 立思考、合作探究, 最重要的是要掌握 提炼知识的能力,了 解民族文化的地位, 将茶文化具体的表 象归纳成具有共性 的结论,引导学生提 升透过现象看本质 的能力,在纷繁复杂 的文化现象中找到
最核心的内在—— 价值观,提升学生的 思维能力,实现政治 学科核心素养。
组织议学活动 每个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和产品是 如何形成的? 你认为其有何重要性? 展示议学成果 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教 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小 组讨论,完善答案;学生展 示。 学生在观看视频及 相关材料,并且查找 资料的过程中,感受 到了中华文化的独 特魅力。潜移默化的 形成对本民族文化 的自觉和自信。通过 课堂上展示和分享, 引导同学们明确民 族文化的作用,增强 学生对中华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感。
议 题 2: 茶 和 咖 啡, 为 何 不 同? 过渡:“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组织议学活动 请从文化角度分析茶和咖啡为何会 形成不同的饮品文化? 两种不同的饮品有何相通的地方? 如何理解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展示议学成果 研读情境,组织自己的观 点,小组内部交流, 每一小 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 组成员的观点, 做好分享准 备,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通过比较中国茶文 化和咖啡文化,从区 别中思考文化多样 性的原因,在共通点 中探讨文化既是民 族的又是世界的,突 破了教学的难点。
议 过渡:做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两大饮 品,我们该如何对待,需要认真思考。 展示议学情境:
(

3:
) 茶 和 咖 你 更 爱 谁 ? 组织议学活动 你认为我们需要“拉踩 ”茶和咖啡某 一方吗? 播放视频《中式咖啡》 我们又应如何理性对待不同饮品文 化? 展示议学成果 拓展补充:正确对待中外文化 (1)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是不同的。 ①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态度是“认同 ”,指 的是总体认同, 不排斥“去其糟粕 ”的可 能。 ②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是“尊重 ”,既可 以是“兼容并蓄 ”,也可以是“求同存异 ”。 第三组:当茶遇上咖啡 展示调研图片、介绍搜集的数 据 (
咖啡市场
) (
2021

)茶叶市场 (
规模达
1130
亿

)规模 3000 亿元左 右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我国咖啡消费量平均 年增长率 19.83%,远超全 球的 1.83%。,2021 年后中 国咖啡消费者规模将增至 3.54 亿人。 随着咖啡市场的逐渐 下沉,国内咖啡消费习惯逐 渐被培养出来, 咖啡受到了 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喜 爱,中国茶和茶馆受到了巨 大挑战。 认真阅读课本相关知识, 列 出发言要点。交流分享, 小 组中心发言人汇总观点, 做 好分享准备, 其他同学随时 补充。 在小组讨论中得出 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凸显了教学重点,加 深了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提升了思维能 力。通过辨析讨论的 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 态度。通过创设争议 性的问题,鼓励学生 呈现不同的观点,从 而理解思想政治学 科知识构建过程及 蕴含的价值导向,提 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以此来实现有效的 价值引领。
③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并不是将其 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样对待。发展 文化,首先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中, 要学习世界 文化的有益成果, 并坚持以我为主, 为我 所用的原则。 (2)反对错误倾向: ①认同本民族文化, 不搞“民族虚无主义 ” 和“历史虚无主义”,不盲目崇拜其他民 族文化, 既要看到本民族文化的不足, 更 要看到本民族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取其精 华, 去其糟粕, 开拓创新, 将本民族文化 发扬光大。 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不搞“封闭主义 ”, 不盲目排斥其他民族文化, 对其他民族文 化的个性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要在各民族文化平 等的基础上, 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以实 现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
(四) 学 以 致用、 情 感 升华 学生认真聆听,产生共鸣 增强了政治认同,感 悟“一带一路 ”战略 在丰富文化多样性 和促进文化交流中 所起的作用,感悟中 国负责任大国的世 界文化观。
(五) 教 师 总结 现在,我们的“茶话会 ”已经接近尾声,在围绕茶和咖啡等饮品文化探讨中,我 们理解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知道了民族文化的地位、体现、核心和灵魂及作用等, 也清楚了文化多样性的形成、重要性以及面对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在人类历史的 长河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 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彰显着独具特色的时代价值,不同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成 为人类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我们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 不断相互吸收、借鉴、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成果,发展中华文化,同时也希望同学们 能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六) 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作业 1.每年 5 月 21 日是国际茶日,请你以“茶和世界、共 品共享 ”为主题, 化身中国茶宣传大使, 向世界传播中国茶文化。 使思政小课堂与社 会大课堂相结合,培 养学生的践行能力,
课 后 作业 作业 2.本周末在老师的带领下, 课堂积极发言的小组到六安瓜片 核心产区——蝙蝠洞茶场进行研学旅行,实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 魅力 坚定文化自信,“讲 好中国故事”
(七) 课 后 延伸 教师提供学习资源: 1. 学科学习资源请登录: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基 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 2. 政策性学习资源:2019 年习近平《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旨 演讲 3.前瞻产业研究院官网 https://www./ 在课程实施中,充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拓展教育资源和教 育空间。
(八) 板书 设计
七、教 学 评 价 与 反思 (一)教学评价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以评促学。我将评价嵌入学习活动全过程, 分别是课前,课中和课后。同时主要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形式,同时辅以师评, 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上的不足,促使学生在评估、反思中,提升学习能力, 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以茶和咖啡饮品文化为主线,贯穿整节课。让学生从身边事出发理 解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渗透理性精神的培养。 作为一节活动型课程,在活动中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提出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实现自我价值,培养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但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 题应当更有思维度,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同时受时间所限,部分环 节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较短。存在提取信息不全面,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在今后 的教学中要更多注意。
第二课时《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成果 ”承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国外 文化有益成果, 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才 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推动当代文化发展,构筑中国精神、中国 价值、中国力量, 使中华文化更加积极主动的走向世界,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 国声音。因此,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这一框题的学习, 就是要引导学生认同中 华文化, 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立足国情,推动文化的交流互鉴、交锋交融,树 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积极投身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本课由引言和三框组成, 三框的内容形成递进关系, 首先我们要承认文化具有民族性, 进而理解文化的多 样性;其次,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间交流互鉴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创新、发展;
最后论述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本框题包括两目, 第一目是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包括文化交流的原则、作 用以及正确对待文化交流的态度;第二目是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包括文化交融
的原因、作用以及正确对待文化交融的态度。
【学情分析】
第一,文化理论部分难度较哲学部分低, 议学材料也十分丰富。在教学设计
中主要选择新鲜有力度的时政素材, 使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更好发挥议题式
教学的优越性。第二,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了解较多,且十分感兴趣, 这为理论联系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 小组讨论的习惯大致已经形成, 为合作探究学习奠定基础。第四, 文化交流与文 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本课时以“向西 ”为线索, 通过议题串起文化交流与文化 交融推动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 使学生在分析材料的同时提升对文化交流、文化 交融、文化发展关系的认识, 以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 以立德树人
为教学的根本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和要求。
2.理解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3.理解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4.理解文化交融的意义。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
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2.科学精神: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
3.公共参与: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
【教学重点】
文化交流、文化交融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议题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2022 丝绸之路周”
2022 年 7 月 8 日, 以“民族融合 共同繁荣 ”为主题的丝绸之路周在中国丝绸博 物馆开幕,本次活动通过多个展览让观众领略丝路千年的文化底蕴和丝路精神,
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丝绸之路来了解文化交流与交融——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观看,能快速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同时激发学生
对节课学习的兴趣,把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出来。
新课教学
出示本节课的议题:
总议题:为什么要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议题一:“丝绸之路”为何能穿越千年?
议题二:“国礼沈绣”为何能走出国门?
议题三:“一带一路”为何能凝聚共识?
议题一:丝绸之路为何能穿越千年?——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议学活动一:播放视频《丝路上的文化交流》
议学任务 1.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商贸之路,又是一条知识文化传播之路,除此之
外,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还有哪些途径?
2.例举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3.结合丝绸之路和上面这些历史人物的成就谈一谈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以及
如何推动文化交流?
举例: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马可波罗、利玛窦。。。
玄奘译经19年,共译经74部,丰富了祖国的文化,保留了古印度的珍贵典籍。 把《道德经》介绍到印度, 根据旅途见闻写了《大唐西域记》 ,记载亲身经历的110 国、传闻28国的历史、地理,成为今天研究中古时代中西交通和中亚、西亚、南
亚历史地理的宝贵资料。
鉴真不畏艰险, 东渡日本, 讲授佛学理论, 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促进 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 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促
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
《马可·波罗游记》(又名《东方见闻录》)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最富有 的国家—— 中国的所见所闻, 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 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 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地理学家根据书中的描述,
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
利马窦传播天主教教义、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 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 理等科技知识。利马窦绘制了献给明朝万历史皇帝的《坤舆万国全图》、出版
《四书》拉丁文译本,将孔子思想传入意大利。利玛窦撰写《天主实录》,与徐 光启等人共同翻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书。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因为各民族文化千差万别,所以需要彼此交流互鉴,文化因交流而发
展, 文化交流, 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对
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形式感受穿越千年的丝绸之路的魅力,理解为何要推动文 化交流, 把握文化交流的原则、做法, 树立各民族文化平等的意识, 做文化交流
的友好使者。
议学总结: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1、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文化为什么需要交流?
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3、文化交流的意义
(1)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2)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
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
知识拓展:文化交流的意义
对我国的意义
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借鉴吸 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 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对世界的意义
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增进
国家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4.如何促进文化交流
(1)坚持原则
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
发展。
(2)三个相互
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
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议题二:国礼沈绣为何能走出国门?——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议学活动二:播放视频《沈绣的百年发展与传承》
议学任务:
1、沈绣是在苏绣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洋的油画风格和技法, 使得它具有独具特色,
这说明了什么?
2、从沈绣的百年发展和传承中,可以看出文化交融有着怎样的积极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评、纠错、解惑、归纳总结。
教师总结:沈绣的魅力在于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融会贯通,推 出了一种具有新的特色的刺绣技艺, 推动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所以它不只一次 的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馈赠给外国友人, 这既是国家之骄傲, 也是世界文化宝
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选取沈绣这一文化交融的典范,可以让学生更好体会文化交融的必要 性,理解文化交融对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同时也能很好区分文
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1、文化交融的必要性
(1)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 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 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 于整个世界。推进人类文化交融, 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
美好的必由之路。
问题设置:你还知道哪些文化交融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的典型事例?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实例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两千多年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传入中国,中国音乐、绘画、文 学等也不断吸纳外来文明的优长。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 经过长 期演化, 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 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佛教文化, 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产生了深刻
影响。
实例二:《徐悲鸿大师的油画》
中国传统画法同西方油画融合创新, 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写意油画, 徐悲
鸿等大师的作品受到广泛赞赏;
实例三:《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带动了世界变革, 推动了欧 洲文艺复兴;中国哲学、文学、医药、丝绸、瓷器、茶叶等传入西方,渗入西方
民众日常生活之中
历史告诉我们,通过文化交融, 相互借鉴, 增强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自尊、自 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
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2、文化交融的意义
(1)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 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
信、自立。(推动本国本民族文化发展)
(2)各国各民族通过文化交融丰富发展本国本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发展 繁荣作出了贡献,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让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推动世
界文化发展)
探究活动:文化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而进行交融,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那
么文化交流与交融是一回事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活动:通过课件展示、总结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议题三:“一带一路”为何能凝聚共识?---文化如何发展
议学活动三:
2021年11月19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 ”建设座谈会并 发表重要讲话。“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8年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自2013年至今 年9月,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达10.4万亿美元。从2013 年到2020年, 我国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 重提高了4.1个百分点。共建“一带一路”塑造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格局; 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我国已与140个国家、 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探
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符合世界绝大部分国家谋求发展的共同愿望。
议学任务:
结合材料思考“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交融,对今天文
化发展有何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分析、总结。
教师总结:推进人类文化交流与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 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作为青少年, 我们有责任推动文化交流和交融, 推动
六安文化走出去,如果你是六安文化的宣传大使,你会怎么宣传六安文化?
【课外拓展】特色作业《宣传活动设计》
要求: 1、主题“大美六安,魅力皖西”
2、活动的目的、意义
3、活动的形式
4、200 字左右
【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是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八课第三 课时内容, 是第八课的落脚点, 总结了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要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 化, 包括两目内容, 第一目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第二目是立足国情起交流互鉴, 其中“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通过分析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激进的观点, 明确文化 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向我们介绍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要坚持“洋为中用 ”,坚
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推动当代中国
文化发展。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方面:学生通过《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第八课的内容的学习,对外来
文化已有一定的认知。
思维能力方面,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辩证分析的能力, 能够在感
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生活体验方面, 学生对生活中的外来文化形式和现象都有所了解, 也或多或少地 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对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也有自己的认知, 但是缺乏理论性
的认识。
存在问题方面,相比低年级学生,课堂自我表现意识减弱。
【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
【学习目标】
1.懂得文化发展中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错误的思想。
2.理解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理解文化交流要立足国情,坚持“洋为中用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推
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小组讨论“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不足与局限 ”,让学生 认同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
种错误观点。
科学精神: 通过思考“人民日版海外版对《流浪地球》的评价, 对我们学习借鉴 外来文化有什么启示 ”等问题, 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观点分析问题,培养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通过“小组讨论 ”“成果展示 ”“学以致用,情感升华”等活动,让学
生在活动中探究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同时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
文化交流要立足国情,坚持“洋为中用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推动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教学难点】
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议题式教学法;情景探究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一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交流构成 了文化发展的动力, 文化交融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文化因交 融而丰富, 那么在文化交流和交融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八课《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三框《正确对待
外来文化》的学习。
新课教学
新课开篇 展示议题
总议题: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议题 1:向左向右 路在何方
议题 2:海纳百川 大道致远
议题 3:立足国情 不失本色
师:下面我们先进入议题 1 的学习
一、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
PPT 展示: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两种观点
小组讨论:上述观点存在哪些不足和局限?
生:小组选派代表展示。
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PPT 展示
1、文化复古主义: 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接受任何外来文化和新
文化,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
2、全盘西化论: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一味否定外来文化, 是“民族虚无主义 ”
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师: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的错误
的观点,正确的态度是什么呢?
生:略
过渡:根据生回答过渡,下面我们一起议题 2 海纳百川
大道致远的学习。
二、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几千年来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
文明,中华文化为何能保持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
PPT: 《论语》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
明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
师:中华文化的辉煌成就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密切相关的,下面我们一起
来分享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海纳百川的成果。
课堂活动:学习成果分享
分享主题: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海纳百川的那些事
分享形式:小组合作,课前准备,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课堂展示,其他同
学可以补充。
生:展示
师:点评总结,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结论, PPT 展示。 1、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学习借鉴:
①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②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
③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理念和运行机制
PPT 展示:人民日报海外版评《流浪地球》:借鉴好莱坞 又没有照搬照抄
《流浪地球》是用世界听得懂的电影语言讲述的中国科幻故事。电影的 构思、讲述手法和拍摄技术等借鉴了好莱坞等西方经验, 但又没有照搬照抄, 而 是消化吸收再创新。它胜就胜在, 将中国的“道 ”与西方的“术 ”有机融合。中 国文化、中国视角和中国价值观赋予了《流浪地球》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精神和
灵魂。
思考:人民日版海外版对《流浪地球》的评价,对我们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
什么启示?
生:略。
师:根据生回答过渡到议题 3 立足国情 不失本色的学习。
PPT 展示: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 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 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 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
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
——毛泽东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 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 都要注 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 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 从来不能得到成 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 结合,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
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
课堂探究:
①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关于对待外来文化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
②邓小平同志的论述中“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你能列举一个照抄
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事例吗?它说明了什么?
③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生:展示
师:点评总结,形成结论, PPT 展示。
2、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1)原因
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
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2)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实践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
展。
过渡: 马克思主义认为,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 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理论如此,文化也是如此。在文化发展中,如何实现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PPT 播放视频: 【二十大同期声】于川雅:用优秀文化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国
形象
思考:结合视频内容,谈谈在文化发展中,如何实现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生:展示。
师:点评总结, PPT 展示
2、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3)要求
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 ”,坚持以 我为主, 为我所用,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推动当代中国文化
发展。
【课后提升】
学以致用,情感升华
PPT 展示:二十大报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内容。
学生活动:假如你是一名文艺工作者,从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角度,你将如
何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生:展示
师:点评。
【课堂小结】
师:引导生从知识、思想认知、行为表现三个层次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并点评。
PPT 展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
眼看世界, 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从中获得启
发,为我所用。 ”
【板书设计】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
{
)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
态度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要求
目的
对待外来文化
(
{
)的正确态度 原因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表现
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