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单元教学设计(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单元教学设计(含解析)

资源简介

《时代精神的精华》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以“ 时代精神的精华 ”为主题, 以“哲学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 题——马克思主义哲学 ”为线索,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本单元的教学设计贯彻活动型课程理念,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通 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辨析探究, 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 正 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掌握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落实立德树人的 根本任务, 实现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文化观。本单元的核心任 务是系统讲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 从而为后面两个单元奠定基础。因此,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逻辑起点和
理论起点,起着引领的作用。
本单元包括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的基本问题、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个 框题。从内容上来看, 说明了哲学的起源、内涵、作用, 讲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指出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熟练 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化于心、外 化于行,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从逻辑思路上来看, 是 从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世界观、方法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 一般到个别的关系, 其中第三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承上启下, 为后面学
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内容打下基础。
三、单元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深刻认识马克
思主义哲学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理论自信。
【科学精神】了解哲学的起源、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正确区分哲学的基本派别, 不为假象所迷惑, 洞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学会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公共参与】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 反对唯心主义, 坚持辩证法, 反
对形而上学,提升理论素养。
四、单元教学思路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 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 是中国化时代化的 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信念、把 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针对第一课, 由普遍到特殊, 从哲学的共性原理引出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教学流程上,采用“ 问题链式教学 ”,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将课程的重点、 难点以问题的方式进行层次性串联, 进而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对
教材内容的系统性认知的教学方式, 从内容上看层层递进, 从形式上看环环相扣。
教学方法上, 主要采用辨析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用“四条主线 ”即情境 线、议题线、任务线和活动线贯穿整个单元课堂教学, 突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构
建与实施,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素养与能力。
议题线:本单元教学设计以“走进哲学,问辩人生”为总议题统领教学,按 照逻辑顺序设计三个分议题:“哲学有什么用? ”—“哲学在怎样的思辨中发 展?”— “走进马克思主义哲学 ”形成“一主三分 ”结构, 即一个总议题和三个
层层递进的分议题,议学统一。
情境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以习近平治国 理政的生态观和哲学观为线索设置情境, 贯穿单元设计。依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 想,结合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和新安江生态治理设置情境;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的哲学观, 设置两个辨析情境——“四个之问, 两种对立 的哲学观点 ”、“唯物主义都是对的,唯心主义都是错的 ”,设置一个议题—
—“寻道—悟道—得道 ”,为议学活动提供丰富背景。
活动线:聚焦生活, 课前收集歙县新安江流域生态治理具体措施的相关资料;
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明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
之问;查找有关 19 世纪上半叶欧洲社会的背景资料,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 生前提。通过学生课前活动型作业成果的交流、科学思辨活动、创设情境讨论分 享的议学活动的教育实践展示、搜集本地相关素材的实践活动的体验活动等, 以
及师生、生生互动,构建活动型课程,为议学开辟路径。
任务线:以哲学的内涵和作用为起点,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派别,系统讲 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历史地位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议学情境,开展议学活动,
达成议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在情境体验和辨析探究中经历“通情一达理一致信一笃行 ”的过程, 完成学、问、思、辨、行五个先后连续的步骤, 广博地学习哲学起源、内涵和作 用,详细地询问哲学基本问题及两方面的内涵, 慎重地思考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的分歧, 明白地辨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最后切 实地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理论到实践, 自然生成政治认同素养, 坚定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据此,本单元在教学中安排三个课时,每框一课时。
五、单元课时教学目标
依据子观念进行有效的单元规划, 把结构化的学科内容转化为有意义的教学
课时,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课型、课 时 课时目标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达成评价
新授课 第 1 课时 1.正确理解哲学 智慧与人类实践 的内在关系 2.准确理解哲学 思维与日常思维 的异同,把握哲 学与具体科学的 联系和区别,充 分认识哲学对于 人类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重要 1.哲 学 的 起源 2.哲 学 是 系统化理 论化的世 界观 哲学是系统化理 论化的世界观 创设情境,锻 炼学生合作交 流能力, 实现 “ 哲 学 的 产 生 ”的知识构 建 运用辩论会的 形式合作探究 哲学与世界观 的关系、世界 观与方法论的
作用 3.哲 学 是 对自然、社 会、思维知 识的概括 和总结 哲学与具体科学 的区别和联系 关系 收集歙县新安 江生态治理具 体措施, 回答 议学问题
新授课 第 2 课时 全面理解哲学的 基本问题,把握 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根本分歧 准确判定唯物主 义的三种基本形 态,充分理解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的科 学性及其历史地 位 1.哲 学 的 基本问题 2.思 维 与 存在的关 系问题是 哲学的基 本问题 3.唯 物 主 义与唯心 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 主义的根本分歧 创设情境, 比 较观点, 构建 思维导图 学生关注、观 察生活, 回答 议学问题 课前探究, 填 写议题卡, 运 用所学知识辨 析观点
新授课 第 3 课时 1.了解马克思主 义哲学诞生的历 史条件与其历史 使命; 2.深入理解马克 思主义是科学的 理论和人民的理 论。实践观点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核心观点和基 本特征 了解马克 思主义 马克思主 义哲学 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历史使命和基 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基本特征 课 前 自 主 学 习,展示探究 成果, 归纳历 史条件 选择材料,获 取相关信息, 展示讨论成果 讨论、感悟、 连一连活动, 了解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理 论成果
六、单元教学活动
总议题:“走进哲学,问辩人生 ”
教学环节 (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
第一课时 分议题 一:哲学 有什么 用? 教学导入:播放“航天 人筑梦苍穹”的视频。 子议题 1:开篇 ——仰 望天空 1)哲学的本义是什么? 2)哲学离我们遥远吗? 3)哲学是怎么产生的? 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结合实际我国生态环境 问题,播放视频“ 我国 十年生态文明建设成 就 ”。启发学生并进行 议学分析。 观看视频并表达 自 己对我 国航天 发展的看法。 分组讨论, 学生介 绍学习成果: “哲 学的本义”、“成 语中的哲理”。 结合课本知识, 合 作探究 , 发表看 法。“哲学产生于 人 类 的 实 践 活 动 ”、“习近平生 态文明思想是真 正的哲学” 引导学生表达看 法,启发学生认识 哲学与我们生活 密切相关。 锻炼 学 生 自主 学 习能力, 选取熟悉 的成语 ,使抽象 的、神秘的哲学具 体化、通俗化。 通过创设情境, 增 强学生情感体验, 实现 “ 哲学的产 生”知识构建。 树立“习近平生态 文明思想是真正 的哲学 ”的政治认 同和科学精神。
子议题 2: 中篇 ——洞 悉世界 以新安江生态治理为例 , 组织学生就“先发展 经济后保护环境还是先 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 ” 进行辩论。 学 习 小 组 派 6 名 学生组成正反两 方进行辩论。 以小组为单位, 进 行阅读活动、合作 探究活动, 并交流 观点。 运用辩论会形式, 激发学生积极性, 培养哲学思辨, 锻 炼学生表达能力。 老师主导下, 发挥 学生主体作用, 自 主学习哲学概念,
结合辩论观点, 引导学 生探讨议题:1)找出双 方观点中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 2)世界观就是哲 学吗? 3)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关系是怎样的? 合作探究哲学与 世界观的关系、世 界观和方法论的 关系, 培养学生阅 读能力、理性思维 能力、合作交流能 力。
子议题 3:结篇 —— 问 辩人生 1)哲学与具体科学一样 吗?有什么区别? 2)哲学能取代具体科学 吗?我们需要哲学吗? 结合学生讲述的生态治 理措施,启发学生并进 行议学分析。 引导学生展示资料,分 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 系。 学生展示 PPT,汇 报学习成果:哲学 与具体科 学 的 区 别。 讲述收集的歙县 新安江流域生态 治理具体措施, 并 回答议学问题。 学生展示小组学 习成果:从名人名 言中归纳哲学与 具体科学的联系。 鼓励、引导学生从 哲学与具体科学 研究的对象、各自 任务和作用等角 度进行研究性学 习, 明确理解二者 的区别。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能力。 锻炼学生调查的 实践能力, 培养参 与意识, 通过议学 问题, 引导学生自 主构建“哲学与具 体科学的关系”, 培养学生发现、提 出问题的意识。
第二课时 分议题 二:哲学 在怎样的 思辨中发 展? 子议题 1:跨越千年的哲 学思辨是什么? 播放屈原诗朗诵《天问》 片段,链接《习近平治 国理政》第四卷中提出 的“ 中国四问 ”,启发 学生探究“跨越千年的 哲学思辨是什么?” 学生观看视频, 利 用课前探究成果 回答老师提问。 比较两组图片, 认 真思考和归纳哲 学基本问题的两 个内容; 与老师互动, 共同 创设情境激发学 生兴趣和探究欲 望,激活课堂;同 时提升学生比较 鉴别能力; 通过师生共同构 建示意图, 夯实学 生的基础知识、基
通过两组图片的展示, 例举两组对立哲学家的 观点, 引导学生分析哲 学基本问题的两个内 容。 师生共同完成哲学基本 问题的思维导图构建; 播放视频《中国共产党 是答卷人》。 完成哲学基本问 题的思维导图构 建; 观看视频《中国共 产党是答卷人》。 本技能; 通过观看视频, 认 同中国共产党坚 持唯物论反对唯 心论, 坚持可知论 反对不可知论。
子议题 2:为什么跨越千 年依然在辨? 抛出问题:我们要不要 制定学习计划?如何制 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 划?然后展示老师的工 作计划和学生的学习计 划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展示两组图片, 引导学 生思考为什么哲学的基 本问题是这个问题; 学生在关注社会、 观察生活的基础 上领悟制定计划 的重要性 以及如 何制定科学合理 的计划; 解读图片信息, 了 解到任何哲学家 都要研究和回答 这个问题。 通过生活逻辑这 个起点 ,层层推 进, 引导学生从生 活和实践、哲学研 究、哲学发展三个 角度探究为什么 跨越千年依然在 辨 ?提升学生发 散性思维能力。
子议题 3:我们应该坚持 怎样的思辨结果? 展示图片,展示课前布 置的探究材料, 引导学 生开展小组讨论并完成 议题卡, 同时管理好课 堂; 引导学生对“唯物主义 都是对的,唯心主义都 是错的”观点进行辨析; 播放央视新闻习总书记 根据课前布置的 两组探究材料开 展小组讨论、并填 写议题卡, 然后代 表分享探究成果。 运用所学知识辨 析观点; 观看央视新闻, 了 解习总书记《 求 是》文章内容。 通过小组活动, 提 升学生的探究能 力、团队合作能力 以及语言表达能 力; 通过辨析观点, 明 了要用辩证的、历 史的眼光看待事 物。 通过观看视频, 认 同坚持和发展中
《求是》文章。 国特 色社会主 义 必须树立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
第三课时 分议题 三:走进 马克思主 义哲学 子议题 1:寻道 ——肩 负历史使命, 旷世理论 诞生 引导学生展示资料,提 出议题:谈谈马克思主 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有哪些,历史使命是什 么? 引导学生讨论,师生共 同整合归纳,形成议学 结论。 小组代表展示探 究成果, 师生共同 整合归纳历史条 件。 学生结合探究成 果分析讨论历史 使命, 学生代表发 言,教师点拨。 通过课前任务布 置培养 学 生 自主 学习、合作学习的 意识。 通过分析讨论历 史使命, 培养学生 综合思维分析能 力。
子议题 2: 悟道 ——实 践探寻真知,开辟哲学 新篇章 学生代表抽选材料,启 发学生探究,谈谈材料 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引导学生讨论,师生共 同整合归纳,形成议学 结论,构建思维导图。 各小组选择材料, 组内讨论分析, 获 取材料关键信息, 学生代表展示讨 论成果 ,教师点 拨。 运用“刮一刮 ”活 动形式 , 活跃课 堂 ,激发学生兴 趣。 通过材料展示、组 内讨论, 培养学生 获取关键信息的 能力和知识迁移 能力。
子议题 3:得道 ——马 克思主义绽放光芒, 红 色旗帜迎风飘扬 播放视频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纪念视频《 飞 跃》, 结合教材, 引导 观看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纪念视频 《飞跃》; 连一连,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理论 成果。 通过观看视频《飞 跃》和“连一连”, 引导学生感悟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重大理论 成果, 培养学生投
学生讨论,共同感悟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 论成果。 师生共同整合归纳,形 成议学结论。 身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情 感。
七、单元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国倡导共商 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破解人类共同挑战开拓新思路、探索新路径,为推
动世界持久和平发展、繁荣进步提供思想启迪。由此可见( )
①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的哲学才能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②哲学智慧可以使人们正确辨识事物,永不犯错
③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总是与一定的哲学智慧相联系
④反映一定政治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哲学不仅有助于我们反观和反思以往的认识和经验,更有助于对从事管 理实践的人起到智慧的洗礼和启迪作用。英国著名管理学家克·霍金森说“倘 若哲学家不能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须成为哲学家”。哲学与管理学的关
系是( )
①哲学与管理学二者同时产生,密不可分
②哲学思想中蕴含了其他学科的思想方法
③哲学以管理学为基础,随管理学发展而发展
④哲学可以为管理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历史上出现了众多哲学流派,其中关于哲学的基本派别,下列说法正确
的有( )
①指的是哲学对子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②都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问题
③是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不同回答划分的
④都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一致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思想也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成分,下列说法符合该
情形的有( )
①马克思:物质是一切变化主体
②柏拉图:思想永远是宇宙的统治者;“一”不是纯粹的“一”,而是包含
着“多”的“一 ”
③董仲舒:“天人感应说”; “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
④杨雄:社会上的尊与卑,是不能相互转化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下列各项选项中, 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与“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②“人是万物的尺度”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与“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④“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 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
的。”马克思提到的这种唯物主义学说( )
①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容易滑向唯心主义
②否定实践活动是形成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物质基础
③肯定了环境对人的观念起着决定作用,坚持物质第一性
④坚持认为人是文化环境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环境的享受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面对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我们的
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我们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因为( )
①作为唯一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第一次站在人们的立场,为共产主义社会指明了方向
③是实践的理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④是发展的理论,能够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新挑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2 年人工智能哲学前沿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
议题广泛。涉及对人工智能的技术思考,人工智能与心智、人类生存、艺术
等,内容丰富、报告精彩、讨论热烈。科技的发展不仅需要有科学探索,也要
有哲学思维,是因为( )
①科学推动哲学,又受制于哲学
②哲学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
③真正的哲学能够把握时代脉搏
④科技以哲学为基础。超越哲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日常思维是日常生活经验的产物,它的直接表现形式是常识。常识是人 对世界的一种无反思性的经验把握,作为把握世界的方式,哲学所追求的则是 真善美、知情意的内在圆融,是一种反思性的认识。对于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
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哲学揭示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日常思维揭示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②哲学是自觉的、系统化的、理论化的世界观,日常思维是自发的、零散

③反思性是哲学思维的突出特点,日常思维是一种无反思性的经验把握
④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日常思维在生活中没有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 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对待马克思主义,应当研究将其“怎样应用于中国今
日的政治经济情形”.这启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着重把握它
( )
①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②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随着历史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
④是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能够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问答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
梦。 2022 年是我国空间站建造决战决胜之年。神舟十三号的顺利返回,标志着 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今年 将发射 2 个空间站实验舱、 2 艘载人飞船、 2 艘货运飞船,再将 6 名航天员送入
中国空间站。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知识,简要分析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
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的启示。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 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 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 题。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一切从实际出 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 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 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 中国实践。新时代传承马克思实际活动的精神,要求我们以预见性的视野、建
设性的努力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建成。
结合材料,从《哲学与文化》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角度,
说明新时代传承马克思实际活动精神的意义。
参考答案:
1.A 我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深刻反映世界大变局,反映时代任 务和要求,为破解人类共同挑战开拓新思路、探索新路径,为推动世界持久和 平发展、繁荣进步提供思想启迪,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哲学智慧,①③正确;② 哲学智慧可以使人们正确辨识事物,永不犯错,说法错误;④反映一定政治的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法错误。
2.D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随着具体科学的 发展而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④入选;
①②说法错误。
3.A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唯一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 何为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①②正确;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思维
和存在何为世界的本原;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一致性,③④错误。
4.B ①马克思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②柏拉图的“思想永远是宇宙的统治
者”是主观唯心主义,“一 ”不是纯粹的“一 ”,而是包含着“多”的“一 ”
体现了辩证思维;③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体现了天与人相互作用,“天
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④杨雄:社会上的尊与
卑,是不能相互转化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5.C 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①“人
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体现唯物主义,“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
者”体现主观唯心主义;②“人是万物的尺度”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 宇宙”两者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③“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体现客
观唯心主义,“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④“气
者,理之依也”体现唯物主义,“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体现客观唯心主
义。
6.C ①: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容易陷入唯心
主义,①说法错误。②: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的观点,材料中
“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 ”并没有从实践出发理解社 会,②符合题意。③:这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肯定了 环境对人的观念起着决定作用,坚持物质第一性,③符合题意。④:这种唯物 主义学说认为环境和教育创造了人,不认为人是文化环境的创造者,也是文化
环境的享受者,④不符合题意。
7.C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理论,但不是唯一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错误;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第一次站在人们的立场,为共产主 义社会指明了方向,正确;③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错误;④与时俱进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良品质,能够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新挑
战,正确。
8.C ②③:科技的发展不仅需要有科学探索,也要有哲学思维,是因为哲学源 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真正的哲学能够把握时代脉搏,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
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②③符合题意。①
④: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 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能说科学受制于哲学或超越哲学,①④
错误。
9.C ①:具体科学揭示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而不是日常思维,故①不 选。②③:哲学是自觉的、系统化的、理论化的世界观,日常思维是自发的、
零散的,反思性是哲学思维的突出特点,日常思维是一种无反思性的经验把
握,故②③入选。④:日常思维在生活中并不是没有价值,故④不选。
10.B 根据题意,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①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不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当代问题,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理论基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提供正确的指引,能随着历史和实 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②③应选; 一切哲学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功能,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作用,④不选。
11.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我国对宇宙的探索表明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 于它的物质性,因此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 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 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表明人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因此我们要坚持可知论,反对
不可知论。
12.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的核心观点是实践观点,坚 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 本领,有利于正确认识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到从变化的实际出发。②马克思 的学说瞄准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其努力的方向是改变现实社会推进人类历史的 进程,它坚持与时俱进,这种学说的旨趣决定了其必须去研究现实的社会,去 洞察重大历史事件,去捕捉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 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本意是要实现社会的根本变革,有利于 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更好地以预见性的视野,建
设性的努力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建成。
七、单元教学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维度 评价等级(A、B、C、D)
自我评价 同学互评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达成情况 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学习过程 行为与表现情况 搜集整理
交流合作
表达展现
学习理解
知识应用
创新迁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