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主题班会】立志报国,为国担当
活动背景
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百年来的伟大梦想。根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在到自为,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扎根。”《中小学生守则》中将“爱党爱国爱人民”列为九条守则之一。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中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一代,应当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了解祖国发展的艰辛历程,将自身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与祖国发展相结合”理解变化发展的外部世界环境,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维护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积极发展的需要。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同时回顾新中国发展历史内容,了解中华民族复兴百年征程;通过感知现在的幸福生活,明确立志目标;通过展望祖国发展长远目标,认识志向的重要作用。
2.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国家发展中的人和事,理解自己与国家的关系,形成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认同。
3.行为目标
通过亲身参与,情景模拟,引导学生明白爱国爱民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随时随地可以做到的,可以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实践能力和责任担当,树立爱国之情,将生涯规划和祖国发展结合起来,积极践行,做好每件小事。
教学重难点
1.认知目标
通过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同时回顾新中国发展历史内容,了解中华民族复兴百年征程;通过感知现在的幸福生活,明确立志目标;通过展望祖国发展长远目标,认识志向的重要作用。
2.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国家发展中的人和事,理解自己与国家的关系,形成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认同。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对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简单梳理;
(2)课前进行小组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多实践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初期调研;
(3)剪辑相关视频;
2.学生准备:
(1)学生完成暑假实践作业,和父母一起观看影片《觉醒年代》《1921》;
(2)了解中国发展过程中学习“报效祖国”榜样的故事;
(3)关注近期国内国际新闻;
(4)介绍个人理想。
活动过程
环节一:无文物不思家,蕴爱国情
引言: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
活动一:热搜直达,直指文物现状
1.展示热搜
大英博物馆冲上了热搜,还是第一的位置。热搜的话题词是#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 。
故事的起因要追溯到2023年8月26日,大英博物馆董事会确认馆藏的2000件藏品失踪,只有部分被找回。据悉在大英博物馆的社交媒体下,有多国网友都纷纷声讨,表达了让英国归还所掠夺各国文物的诉求。一时之间,群情激奋,大英博物馆,就这样站在了风口浪尖。
站上风口浪尖的大英博物馆,到底什么样?
2.介绍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简介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该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限制,有99%的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其中大英博物馆的艺术馆: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中国馆)就占了好几个大厅,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大英博物馆称古代中国藏品与古代希腊、埃及收藏一并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几乎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大英博物馆中的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河北行唐县清凉寺壁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西周的康侯簋、唐代的殉葬三彩等。
3.拓展大英博物馆相关事件
活动二:文物出逃:逃出大英博物馆
1.播放短剧,解释短剧背后的含义
社交媒体上,“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话题引发热议。一部自媒体博主拍摄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了,短剧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一盏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一起来看下这部短剧。
男主的名字叫永安,源自北宋磁州窑“家国永安”题记瓷枕;女主角是只小玉壶,正名为: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2.深入思考,挖掘流落在外的文物现状
在这部短剧中,这么几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1)“家人,我在外面流浪很久了。”“只要遇到家人,我就安全啦!”
“小玉壶”为何总是强调“家人”?黑眼睛、黄皮肤,家人就是血脉相连的人。流失在海外的每一件中国文物,也是最亲的家人,承载着泱泱华夏的文明故事。
(2)为什么“小玉壶”的脸是脏兮兮的,还惊奇于“这么大柜子只睡两个人啊”?
大英博物馆内的很多中国文物在陈展时挤在一起,没有名字,只有编号。有的没有保护罩,任由游客触摸。还有不少中国文物被切割,一条条裂缝让人看了心疼。
3.教师总结
回看流浪在外的中国文物,几多不易,几多艰辛。中国,这个东方古国经历了重生、蜕变、成长,一路走到现在。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理应走进它,探索它,与它共成长,这节课让我们与国共成长,立志报国。
【设计意图】通过热搜#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 进行导入,播放《逃出大英博物馆》,透视国家发展的历程,明确本节班会讨论的主题。通过对大英博物馆的介绍和解读,引出本节课的讨论线索: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
环节二:今日中国之发展,立报国志
引言:“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唯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冯友兰《 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活动1:数字点击,找寻发展足迹
1.在祖国的发展历程中,一个个数字背后是先辈们走过的坎坷历程。提示:
(1)屏幕上会出现一串数字;
(2)每个数字都和国家发展的某个方面存在联系;
(3)小组竞猜,答对的小组有相应的奖励。
预设:
数字“100”--建党一百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数字“12”--“神舟十二号”航天飞船返回舱、“一国两制”基本国策.....
数字“11”--“双十一”购物节、“一带一路”.....
数字“5”--5G技术发展、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五大战区、“十四五”规划......
2.教师小结。
在这个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发现原来我们无形之中已经享受了那么多国家发展的成就硕果,我们的国家咬紧牙关,勉力前行,在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等各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作为少年一代,生逢盛世,我们没有过过一天缺衣少食的日子。少年立志,应怀感恩心,立报国志。
活动2:父辈故事,体悟报国使命
1. 热点延伸:“轻舟虽晚,终回家国”。在党和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坚定支持下,孟晚舟在结束被加拿大方面近三年的非法拘押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顺利回到祖国。
2.从华为被技术“卡脖子”到孟晚舟回国,请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祖国发展到今天,还有哪些领域亟待突破
问题二:祖国是中国公民的坚强后盾,那么中国公民又是祖国的什么呢
3.教师小结。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看到发展成就的同时,不可回避的是祖国的发展进入了深水区,一些关键领域需要接力者继续突破,这既是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实现报效祖国的宏图之志的时机。
祖国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聚力奋斗,离不开每一种角色的人在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创造成绩。我想,作为小学学生,我们要清楚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感恩今天的美好生活,迎接未来更大的挑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侧重于在祖国概念下进行具象认识和辩证思考。首先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探索祖国发展的系列成就;其次,以“孟晚舟事件”为引子,带领学生辩证思考成就之外的发展挑战,以及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人正在努力突破发展难题,青少年应当接过接力棒,树立报国之志。
环节三:文物归家,用行动爱国
引言: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习近平
活动1:小组展示:学习“报效祖国”榜样
开展“责任榜样我学习”活动(各小组当场展示)。
1.第一组:14岁奥运冠军全红婵。
(播放采访视频)全红婵家的条件比较困难。爷爷身体不好,父母是普通农民,靠着几亩小果园养活一家人。妈妈由于遭遇过车祸,身体不好。整个家庭靠爸爸支撑。她努力训练提高成绩,想赚奖金帮妈妈治病,帮家庭减轻负担。后来她以六跳三跳满分总466.2分打破世界纪录,夺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10米跳台金牌。
推荐理由:全红婵仅仅比我们大四岁,她的心愿朴实无华,一心想着为家人分担。她勤奋练习,增长实力,最终为国争光,实现了从“小责任”到“大担当”的转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第二组:三次出征太空的航天员聂海胜。
聂海胜:
“2005年,‘神舟六号’,41岁。
“2009年,‘神舟十号’,45岁。”
“2021年,神舟十二号’,57岁。”
“为何57岁仍坚持上太空探索,身体能承受吗 ”
“祖国需要,为了航天事业,不管年龄多大,只要能飞,我都会全力以赴。“为航天事业肩负责任担当的心永远年轻!”
推荐理由:聂海胜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勇于担当,克服了生理上的种种困难,成了我国驻留太空时长第一人。他的担当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教师补充:2021年9月17日下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已经顺利着 陆,平安回家。2021 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也发射成功,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2022年4月16日上午,返回舱成功着陆,平安回家。不仅如此,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又成功发射!
3.第三组: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拉齐尼儿女
(播放拉齐尼儿女在《开学第一课》的视频)拉齐尼.巴依卡是红其拉甫 执勤点的护边员。2021 年1月4日,他为了救落入冰窟的儿童英勇牺牲。当人们把拉齐尼从冰冷的湖水中抬出来时,他的手仍保持着托举的姿势。为国戍边,是拉齐尼一家三代人守护了72年的共同事业。14岁的儿子和12岁的女儿也立志将这份事业继续传承下去。他们心中时刻铭记:“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
畅所欲言: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想
推荐理由: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刻苦学习、挖掘潜能、坚持不懈,早日成为建设祖国的“实力干将”,是最重要、最崇高的梦想。
教师小结:老师观察到,学习前面两位榜样人物时,同学们的表情是满满的自豪与快乐。在看最后一则故事时,大家同老师一样,红了眼睛,全体沉静,甚至响起了轻微的抽泣声。我想,是为国尽责、为国担当的精神真正融人了你们心里,才引发了这样的情感共鸣。我提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这些为国担当的英雄们献出心底的敬意!
活动2:文物最佳归属是故乡
1.归还本国文物
过去数十年间,许多曾被英国殖民或侵略的国家都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非法所得的本国文物,但大英博物馆经常用“英国保护外国文物”的借口为自己的不当行径正名。
近期的失窃丑闻被曝出后,有记者在联合国犀利提问:大英博物馆被曝丢了2000多件文物,既然管不好,那是否应该还给文物来源国?
记者道出了我们心中最大的愿望:愿山河无恙,家国永安。
2.出示短剧文物爱国语句
“大家说,我们是泱泱大国”
“中国人不做那种偷鸡摸狗的事”
“他们说,总有一天”
“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3.愿文物早日归家
文物是文明的印记
它们的最佳归属是回到故土
愿流落在外的文物能够早日回家
借用短剧的一句话:下一站,瑰葭路!
教师小结:《中小学生守则》中要求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用行动爱国,是承担责任的最高境界。从点点滴滴行动起来爱国,会让我们成为更伟大的人!
活动3:落地“爱国”实践
开展“爱国担当大家做”活动,为他人、社会、祖国做一件负责任有担当的事情并留存过程性资料,一个月后全班进行交流评定。
活动四:教师总结
爱国,从自身做起,管己言、控己行;从社会做起,知人情,解人忧;从祖国做起,助国力、扬国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愿同学们心怀爱国梦,脚踏实地,在学习写生活中将无限的热情转化为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立志报国,为国担当,担当于肩,我们一起加油!
【设计意图】在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的基础之上,注重正面引导,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以“文物最好的归宿是故乡”为线索,在追踪现状、深入思考过程中提高他们对担当作为的深层认知,让学生在榜样的示范引领和个性化的作业中强化对爱国意识的认同与升华,实现活动过程中的自我生成和创造性建构。
活动延伸
1.筹备布置:联系社区代表、校德育中心组成员、家长代表,共同商议活动可选主题、开放场所、注意事项、小组划分、保障措施。
2.实施交流:在广阔的社会平台下,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践行责任担当,及时总结经验。关注动态,调整方案。
3.展示分享:一个月后,邀请社区代表、家长代表、老师代表参加展示会,对成果进行梳理与展演。
4.评比宣传:进行奖项评比,配合新闻报道宣传,推送至学校微信公众号。
展开更多......
收起↑